常 梅 楊淑萍 (遼寧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不斷向縱深發展,身處同一個地球家園上的我們已經被卷入了共同的潮流之中,任何一個國家發生的問題都不再是單獨的,都有可能危及整個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我國順應時代潮流所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的共同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因此,在人類命運共同體背景下,當代大學生作為建設未來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有義務承擔起自己對社會、對國家、對民族以及對世界應有的責任,為全球的進步與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當今世界國際沖突時有發生,恐怖主義始終纏繞阻礙國家的發展。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我國為當今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爭端不斷的變動局勢所貢獻的“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國與國之間主要是靠其公民進行交流與互動的,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以組成它的公民為其基礎的。因此,只有各個國家的公民具備良好的責任意識,各自承擔起應有的責任,國家之間才有可能擱置爭端、解決難題。當代大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主人,承擔著國家持續健康發展的重任。大學生首先應當具備責任意識,勇于承擔自己的責任,奉行古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情懷,當代大學生首先要由己出發,推己及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個人,既屬于自己的國家,是一個國家的公民,同時他又不局限于自己國家的利益,他超越于國家而成為一個世界公民、全球公民。在人類命運共同體時代,每個公民首先隸屬于特定的國家,在此之上,他還應該具有全球國際的視野,站在全體人類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而不是故步自封,懷抱民族主義情感。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發展的強勁后力,教育應該培養他們具有世界與全球眼光的人,他們應該具有世界公民的態度,能夠為人類的福祉、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謀劃。因此,大學生作為國家中的個體,作為未來全球發展的后備力量,這一時代訴求呼喚當代大學生要培養良好的責任意識。
大學生的責任意識體現了個人的內心情感與體驗,它的培養也并非朝夕之事。大學生的責任意識不僅涉及其對自身的責任,同時也涉及其與他人、社會等的關系。本研究從責任認知、責任情感和責任行為三方面來論述大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
第一,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我國古代的歷代仁人志士奉行著家國情懷,以天下為己任。《周易》里寫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諸葛亮悲嘆道:“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林則徐發出“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感嘆。時代流轉,朝代更迭,不變的是這些肺腑之言依舊激蕩人心,在今天這樣一個物欲橫流的社會,它如一曲壯志雄渾的音樂時時回響在我們的耳畔,時過千年,給予我們的精神力量依舊震撼人心,它時時刻刻提醒著我們,作為當代大學生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水平,品讀經典,感受范仲淹當年“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情懷,以史為鑒,學習歷代王侯將相舍己為人、保家衛國的偉大心胸。在新時期,人類命運共同體背景下,讀古今經典進行靈魂洗禮,提高自己的責任認知。
第二,將對大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融入課堂教學與課堂管理之中。大學生在校期間的主要活動是學習知識,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在課堂教學中融入責任意識,讓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責任的力量。課堂教育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大學生良好的責任意識,教師要以身作則,樹立一個好的榜樣,不遲到早退是最基本的要求,此外對于教學內容也要隨時代發展積極做出更新,不能照著一個舊的PPT 念好幾年,這是對學生嚴重的不負責任。學生與教師朝夕相處,教師在學校活動中踐行責任行為,學生才有可能被教師感染,托爾斯泰曾經說過:“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有無責任心,將決定一個人生活、家庭、工作、學習的成功與失敗。”
大學生進行責任行為的前提是他們具有良好的責任情感,責任情感的培養關鍵在熏陶,所以對于大學生責任情感的培養,要為他們創設良好的氛圍與教育情境,可以從兩方面進行:第一,學校可以在年度評選“你身邊的道德模范”,學生們在投票過程中就有機會了解自己身邊的優秀人物,在與身邊人的日常接觸了解過程中,逐步認識到他們責任意識的強大人格魅力,一點一滴,相互熏陶。還可以在課堂上觀看《感動中國》等一系列節目,學習他們的感人事跡,促進大學生對自身責任意識的思考,激發大學生本身的正能量。第二,在學習了基本的學校課程內容的基礎上,學校為大學生安排的教育實習,不應只注重形式的上的“安排”,而應該深度挖掘,讓學生確實能夠學到其背后深層的知識,比如說可以讓大學生在工作中通過完成領導所布置的任務來培養自己的責任意識,在工作中認識到每一件任務的重要性,領導所布置的每一件任務都對公司的發展具有鋪墊作用,從而對責任有更加微觀具體的體會,在工作中不斷反思與完善自己。
學校要為大學生創設參與公共服務的平臺,通過一系列的教育實踐活動能夠培養大學生良好的責任意識,進而實施責任行為。不同的假期實踐活動具有不同的教育效果,例如:學校社團組織的“夕陽之家”通過扶老助老活動,組織大學生定期看望養老院的老人,為老人表演小品活動、與老人聊聊天說說話,通過與老人的互動,幫助弱勢群體,貢獻自己的力量,可以讓大學生體會到每個人都會不可避免的老去,每一個人也都可能是弱勢群體,這就像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往,有強國也必然會有弱國,那些利用地球資源先發展起來的國家應該承擔更大的保衛地球家園的責任;通過“留守兒童的生存現狀”的實踐活動,實地調查了解當地留守兒童的不幸與無奈,大學生能夠明白今日的大學時光是多么幸福,我們每天所厭倦的生活或許是別人求而不得的,這就啟示大學生要好好學習,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盡早成為祖國的有用之才;“國際恐怖主義的蔓延”活動能夠讓大學生明白世界并不像我們眼睛所看到的那樣光明美好,黑惡暴力恐怖依然纏繞在我們周圍,我們沒有遇到,不代表他們不存在,我們今日的和平安定與幸福是靠那些守衛祖國的士兵用鮮血換得的!珍惜今天的幸福時光,大學生只有通過努力學習才能將來有能力承擔起家庭、社會與國家所賦予的責任。
身處于同一個地球的我們越來越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當全球性問題到來的時候,任何國家與個體都不可能獨善其身,我國順應時代潮流所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已經給了世界一個中國方案。作為當代大學生,應做好當下之事,勇于擔當,負起自己應有的責任,從而實現國與國之間平等相處、人與人之間共享共生,人與自然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