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耀峰 (天津職業大學)
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不斷提高教師思想素質,是保證教育質量的重要舉措。教師職業道德建設關系到教師素質的提高和教書育人質量的提高,應當采取有力措施,將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要求落實到具體工作中,使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取得實效。由于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是一項人本管理工程,觸及教師的思想意識和行為規范,因此教師職業道德建設中要提高教師的思想認識,發揮其主體作用和遵守職業道德規范的主觀能動性,使廣大教師自覺自愿地投身于職業道德建設,成為職業道德的自覺實踐者,才能充分發揮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正確的教師職業道德導向能對教師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產生積極的正向牽引作用,通過宣傳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和組織教師開展師德建設的討論,可以促使教師主動參與師德建設,提高以德修身、以德育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自覺遵守職業道德規范,自覺規范自己的行為,把師德建設作為自身職業生涯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斷糾正不符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認識和習慣,努力提高師德實踐能力,形成優良的師德風范,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發揚為教育獻身的精神,成為遵守職業道德規范的創新型教師。
在教師中發現和選拔思想水平高、教學能力強、教學效果好且深受學生歡迎的教師,總結他們在教書育人中獲得的業績作為師德建設的范例,可以起到直觀示范作用,有利于廣大教師向榜樣學習,對于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具有重要作用。總結和提煉優秀教師在教書育人中采取的策略措施,從他們平凡的工作中探索師德規范的精神要義,以令人信服的事例來感染和影響教師,能夠逐步使全體教師認識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性,從而實現師德建設的普遍化和常態化。
學校的各級領導干部是從普通教師中脫穎而出的優秀人才,具有較高的思想認識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應該帶頭踐行教師職業道德,做教書育人的楷模,成為普通教師學習的榜樣,帶動廣大教師提高職業道德水平,提升教書育人的思想素質。在日常工作中干部應該深入到教師當中,主動了解教師的思想和工作狀況,幫助教師解決思想問題、工作問題和生活問題;在處理各項事務時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實行民主辦事程序;在評職、評優、進修等方面給予教師平等的機會,體現人性化管理作風,從而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以利于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推進。
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優良傳統,是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具體體現。教師作為文化水平較高的群體,在基本物質需求得到滿足之后,更注重精神需求和心理滿足。因此,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首要工作是重視和提高教師的地位,增強教師的職業尊嚴感和自豪感,提高他們履行師德的主動性、自覺性和創造性,以促進師德建設的良性發展。
學校中的普通教師是教師中最廣泛的群體,是實踐教師職業道德的主要力量。他們工作在教學第一線,肩負教書育人的重任,承擔教學科研等多項工作。尊重教師首先要關注這些普通的基層教師,讓他們能夠感受到學校給予的人文關懷和公平待遇,從而增強師德建設工作的感召力和影響力。
從教師入職開始,就把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作為教師成長過程中的必修內容。良好的師德能夠推動教師的快速成長,使他們發展成為稱職的教師。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從尊重、理解、關心和支持教師入手,給教師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尊重教師的個性,在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統一要求下,允許教師發揮自己的長處和優勢,鼓勵他們成為具有獨特人格魅力的新型教師。同時,要為教師創造條件,為他們完成教學和科研任務提供幫助,使教師在相對輕松的工作氛圍中不斷進步,實現自己的奮斗目標和人生價值。
平等、民主、和諧的教學工作環境能夠使教師心情舒暢,精神飽滿,樂于奉獻,主動遵守和踐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和諧的人際關系,有利于構建輕松愉悅的工作環境,對教師的職業發展和事業成就具有重要意義。創建和諧的工作環境涉及干部管理水平的提高、管理人員素質的提高以及管理服務質量的提高。任何有損教師權益的恣意妄為、破壞團結的專橫跋扈、偏離教學規律的發號施令,都會給和諧的工作環境蒙上陰影,埋下隱患,嚴重影響教師職業道德的建設。量化考核只能觸其表象,難以深入其本,教師的素質、良知和事業心是實踐師德的根本。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學校的辦學目標和育人任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師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要完成教學、科研及社會工作等多項任務。有些學校熱衷于搞教學形象工程,策劃了一些不符合教學規律的所謂改革舉措,看起來轟轟烈烈,全員參與,但實際上收效甚微,結果是增加了教師的負擔,浪費了教師的時間,但沒有真正取得教書育人的實效。
學校過分地強調科研項目和發表論文的數量等硬性考核指標,而將教師的道德品質、敬業精神、育人職責視作軟任務,會導致教師只注重硬指標的實現,而忽視師德內功的修煉,將會嚴重影響人才的培養質量。因此,準確定位教師工作重心,合理設定教師工作導向,減少不必要的負擔和壓力,對于師德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教師職業道德水平的提高,教師本人的自省自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真正提高師德建設實效,單靠外在的條文約束和監督機制是不夠的,必須充分發揮教師的內因作用,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和工作動力。相信教師,依靠教師,為教師提供參與學校建設和教學管理的機會,有利于提高教師實踐職業道德的自覺性。
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都在不懈地潛心鉆研教學的策略和方法,渴望不斷提升教學能力,在教學中取得良好效果,成為深受學生歡迎的教師。因此,教學管理中應該改變教條主義管理思想,改革教學管理措施,給教師以足夠的信任,放寬他們自主發揮的空間,允許教師大膽創新、放手實踐,形成自身特色,鼓勵他們在教學活動中披露靈感,展現個性,真正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作用。
育人是高校教師的重要任務,人才培養應放在教學工作的首位。有些教師認為只要完成了課程教學任務,就履行了教師職責,不愿主動承擔學生思想工作方面的任務,忽略了對學生品德的培養,育人成了空洞的口號,沒有取得應有的育人效果。
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水平,必須對教師嚴格要求,規范教師職責,提出切實可行的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方案,全面提高教師的思想素質和職業素質。教師應該努力把外在的道德要求內化為自身的道德信念,增強教育工作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把育人的職責貫穿于教學活動之中,從知識傳授、能力培養、人格塑造等方面入手,認真履行教師職責,主動實施素質教育,真正成為德才兼備、敬業愛生、嚴謹治學的新時期教師。
教師的職業道德直接影響對學生的培養,因為在當代社會,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更需要提高能力和素質,學會做人做事,形成良好的品格。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和學生接觸最多,對于學生的成長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應該積極主動地利用課堂教學的有利時機,有目的地對學生開展教育,把傳授知識技能與堅定理想信念緊密結合起來,做學生成長的引路人。
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往往具有學識淵博、經驗豐富等良好形象,為學生所尊敬和推崇。所以,教師應當因勢利導,成為學生求知和求真的引導者,努力將良好的師德師風轉化為育人職責,充分發揮自身的獨特優勢,在教學活動中言傳身教,達成育人過程潤物無聲的效果。
總之,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是一項內容廣泛、內涵深遠的的系統工程,需要發揮廣大教師的主體作用,發揚他們忠于職守、自覺拼搏、不懈探索、甘為人梯的奉獻精神和進取精神。只有全體教師積極主動地參與職業道德建設,心甘情愿地為之付出心血和精力,才能把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內化為教師的師德意識,使教書育人的理念更好地轉化為教師的自覺行動。教師的職業是教書育人的事業,能否培養出高素質的創新人才,是衡量高校教師職業道德水平的根本標準。學校應該把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工作落實和滲透到教學工作的具體實踐中去,發揮教師職業道德對于培養人才的重要作用,增強教師的職業光榮感、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激勵教師履行教學工作的自主精神和創新精神,激發教師教書育人的內在動力,從而真正取得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