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品花(江蘇蘇州市姑蘇區教師發展中心)
核心素養是當下課改的一個核心概念,它指向的核心是學生。反思當前的教學,“知識本位”“雙基突出”“素養弱化”的現象普編存在。如何在教學中將學科核心素養落地生根,實現核心素養可教可評的目標,是當下美術教師要思考和實踐的一個重要話題。
在現行教育中,教師過多關注知識、技能的傳授而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所以在美術教學中,要圍繞教學目標,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情景,讓學生真正參與其中,進行體驗式學習,從而拓展視野,提升整體素養。
在執教“我設計的服飾”時,筆者事先為每個小組準備了一個小木偶,每個小木偶身上用不同的廢舊材料制作了各異的服飾,筆者鼓勵學生拿起小木偶,玩一玩、看一看,甚至可以拆一拆,看看小木偶身上的服飾有什么特點。學生在觸摸、觀賞、研究的過程中,一邊感嘆這些服飾的獨特創意,一邊饒有興趣地展開了探究和討論,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拓寬了學生的視野。
在執教“我設計的服飾”時,筆者展示了一套現代服飾,并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這套服飾造型這么奇特,為什么能引領時尚潮流呢?是現代人審美出現了問題嗎?這樣的設問考查的是學生的“審美判斷”,主要通過真實情景來了解學生是否能對現代創意服飾提出自己的看法。有學生回答:服飾是能體現時代特點的,我們生活在一個多元、開放、包容的時代,這樣的創意服飾體現了設計師的獨具匠心;有學生回答:這個設計師不是閉門造車,他的設計靈感源于北京的紫禁城,非常巧妙且具有創意;還有學生回答:這就是個性,這就是與眾不同。學生有感而發,并用自己的語言來闡述對現代服飾的理解。
在“我設計的服飾”中,筆者要求小組合作,利用各種廢舊材料,設計并制作一套令人耳目一新的服飾。課前,學生對各自帶來材料進行了整理,一方面實現資源合理利用,另一方面也實現資源共享,培養了學生互幫互助的良好品質。在合作的過程中,筆者把全班分成7組,每組5位同學,并根據學生的特長能力進行合理分工,有的設計草圖,有的裁剪縫制,有的負責介紹,還有的做模特展示,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有活力和生機,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使每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得到發揮,個性得到張揚,最終實現有效學習。
教師要充分了解其教育對象,如果不以學生為教學主體,那教學將失去生機和活力。所以,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學方式的變革是課程改革的核心和命脈。
近日聽了兩節同題異構的課“漂亮的瓶子”,一位老師教學設計嚴密,課堂紀律組織得非常好,學生呈現的作業也很統一,但整節課教師操控全局,所有的呈現完全在預料之中,沒有一點學生自主參與的行為;另一位老師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上課伊始就先和學生玩游戲,一方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也讓學生養成用心思考的習慣。在示范剪對稱花瓶的時候,教師不是直接將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而是演示了一個錯誤示范,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從而解決問題,這樣獲得的知識和技能才能真正為學生所用。
在當今教育發展與關注核心素養背景下,單純的以學業成績為考核目標,已不再是教學評價的唯一標準,教師評價的內容不僅要關注學生對美術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更要針對學生如何將所學美術知識與技能運用到正式和復雜的情景中,在解決問題時體現出的必備品格及關鍵能力方面進行評價?;诤诵乃仞B的評價創新,教師將區域美術學科進行了本土實踐,建立了藝術素質測評標準,測評著眼于“發展”二字,將測評內容從傳統美術知識技能的學科本位轉向學生未來發展為核心。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課程改革、教學改革的風向標,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