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小勤(江蘇南通市開發區實驗小學)
負面情緒的累積對于學生的身心發展會產生不良影響,根據當前教學實際情況來看,很多學生在小學數學學科的作業環節會出現負面情緒的積累,進而到學生在寫作業的環節中出現暴躁、焦慮等不良心理狀態,同時也會導致學生出現記憶力減退、學習效率低下等問題。教師需要通過有效的干預措施,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思維引導,以避免其在寫作業的過程中出現負面情緒。研討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作業情緒的有效干預問題,對于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及學習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同時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1.作業量大。雖然教學改革工作已經推進數年,“減負”成為各學科教學活動關注的重點問題,但是由于當前教育體制的影響,教師依然需要通過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來衡量學生的學習成果以及教學成效,課堂教學時間相對有限,作業便成為另外一種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方式。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環境中,全天處于高度緊張的學習狀態,身心俱疲,完成作業再占用大量時間和精力,不僅讓學生對數學作業產生厭煩情緒,甚至會影響學生整體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長此以往便會對“作業”產生負面情緒。
2.作業的趣味性弱。當前數學學科作業主要以練習冊、試卷、習題等形式為主,作業形式和作業內容相對單調,趣味性相對較差,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無法感受到樂趣,很多學生認為寫作業為重復性的機械活動,在內心便會對完成作業產生厭煩心理。
3.作業難度高。作業難度高也是學生產生負面情緒的重要原因,學生的作業難度過高,將會使學生內心感受到較大的學習壓力,思維意識處于高壓狀態中,則容易出現焦慮、易怒等不良情緒。同時作業難度高還會影響學生自主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很多題目不會,將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自信,在完成作業過程中對家長產生依賴心理,學生難以自主完成作業學習任務。
1.基于學生課堂現狀適當性調整作業量。課堂教學活動是學生完成作業學習任務的基礎,為減少學生對于作業的負面情緒,可以結合課堂教學現狀,對作業量進行調整,盡量做到作業任務“少而精”,減少學生的學習負擔和心理負擔,從而實現對學生負面情緒的心理干預。課堂教學活動要強化自身教育職能,將教授數學知識和培養數學能力集于一身,盡量將教學任務落實到課堂教學領域,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從而在保證完成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減少作業量,課余時間給學生更多的時間放松精神和情緒,以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2.重視作業布置設計,強化作業趣味性。教師進行作業的布置時,需要重視學習任務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體現作業的“復習”和“預習”雙重功能,強化作業趣味性,使學生能夠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學科的學習樂趣,從而調動學生自主完成數學作業的主觀能動性。如從復習角度而言,教師在進行“千克和克”一課的教學時,可以為學生制訂課外實踐的作業,讓學生在家庭環境中搜集材料和素材,自行稱量,哪些物品可以用千克作為單位和計量標準,哪些物品可以用克作為單位和計量標準,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能夠深化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同時實現教學內容的應用實踐,實現課堂教學目的。
3.合理控制作業難度。合理控制作業難度也是教師需要關注的重點問題,學科教學強調教學內容的基礎性,教師便需要將其教學理念深化應用于學科教育工作中,作業任務也要體現其基礎性教育特征,避免作業中出現過高難度的題目。當作業中有難度較大的題目時,教師需要利用課上時間,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解題思路引導,幫助學生降低作業難度。
作業是衡量學生學習情況及教學情況的有效途徑,教師在小學數學教育領域需要重視合理應用作業形式設置學習任務,科學合理設計作業任務內容,強調發揮作業的復習和預習學習作用,應用有效的干預措施,避免學生對作業產生負面情緒,調動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合理應用作業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以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