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春(江蘇連云港市錦屏中學)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團隊的力量是無限的。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與未來,為了培養出更加符合社會需要的優秀人才,不僅需要學生認真學好科學文化知識,更加需要發揮教師的重要作用。當今時代是知識型和學習型社會,教師也需要不斷學習,才能夠跟上時代發展潮流。教育改革仍在進行,教師要利用好教育改革的契機,加入到教育改革大軍中來,主動承擔起教育改革的責任,成為改革的推動者,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在專業學習共同體背景下,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要跳出“專業個人主義”的藩籬,強化團隊合作與共享意識,這樣才能有效地促進整個教師隊伍的合作與發展,對于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其次還能推動我國教育水平的整體提高,為社會的發展培育更加優質的人才。
專業學習共同體最早是由霍德提出來的,在1997年初次提出“專業學習共同體”這個詞語之后,又經過了霍夫曼、勞爾和迪安等學者的研究和發展,最終有了更為專業和清晰的解釋,之后才獲得了教育界的普遍認可。
一般來說,專業學習共同體的構成需要有前提、核心、紐帶、目的和意義。專業學習共同體的前提是自愿,教師有自由選擇的權利,是否加入到專業學習共同體中來。它的核心是分享和協作,這要求加入到專業學習共同體中來的教師,需要具備共享和團結協作的精神。在專業學習共同體中聯系教師團體的紐帶就是共同愿望,建設專業學習共同體的愿望是為了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教學水平,是為了教師之間能夠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這共同的愿望都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學到知識,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為學生們打造高效課堂,促進整個教育事業的發展。進行專業學習共同體的目的,實際上就是為教師們提供了一個相互交流的平臺,把他們聯合起來,一起解決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大家集思廣益,一起交流和學習,就一定可以在本質上推動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
教師文化基本可以劃分為四種類型:個人主義文化、派別主義文化、自然合作文化和人為合作文化。在這四種教師文化之中,個人主義文化并不利于專業學習共同體的發展。因為,持個人主義文化態度的教師與其他教師的交流很少,幾乎與外界處于一種隔離狀態,他們認為自己的任務就是教書上課,將自己的精力主要用在了課堂和班級事務當中,很少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和溝通,這就導致教師之間的關系較為冷漠,溝通不暢。在中國傳統的教學文化中,個人主義文化占據主導地位,幾乎所有的教師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學理論,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案、教學模式和教育理念。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大多采用互不干涉的態度,即使發現了其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礙于面子或者當時的社會文化和社會風氣也不得不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教學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比較棘手的問題,這時一個人的力量就會顯得很渺小,畢竟一個人的思維能力是有限的,很容易困在一個地方出不來,這個時候團隊的力量就顯現出來了,大家集思廣益,開闊思路,問題很可能就很容易地被解決。但是,由于傳統教學文化的阻礙,導致個人主義文化盛行,即使教師遇到棘手的難題,也只愿意憑借自己的力量和經驗去解決,而不愿意去主動求助他人。在這種個人主義盛行的文化背景下,極大地阻礙了專業學習共同體的發展,也不利于加強教師與外界的交流,使得教學思維閉塞,教學質量不高。同時,個人主義文化也導致教師容易產生孤獨感和厭倦感,不利于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的構建和發展。
教師跟學生一樣也需要學習,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不斷進步。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教師這個職業扮演著雙重角色,一方面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與促進者。另一方面,教師是專業學習共同體中的構建者與領導者,在專業學習共同體建設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處于絕對的主體地位。所以,在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的構建中,有必要加強教師的學習權和主導權,保證教師在專業學習共同體建設過程中的話語權。因為在專業學習共同體建設過程中,教師的學習權容易發生異化。
在專業學習共同體建設過程中,教師往往處于被動地位,基本上只能聽從學校上級領導的命令和安排,教師的學習權利也得不到根本的保障。在專業學習共同體建設中,教師的合作學習形式只停留于表面,教師在專業學習共同體建設中僅僅是上級領導意志的執行者,是上級教育理念的體現者,這對于專業學習共同體建設是十分不利的,會使教師的專業學習的發展權淪為一紙空談。尤其是,專業學習共同體建設過程中,在教師進行討論交流或者集體備課時,如果有學校領導參與進來,就很容易變成領導的一次會議,教師會默默地轉換角色,將自己定義為下級而非學習的主體,這樣專業學習共同體中的話語權就會轉換到上級領導的手中,不利于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的建設,使得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過程更加艱難。
關于專業學習共同體的建設初衷就是為了更好地實現廣大教師的共同愿望,是以教師自愿為前提而結成的教師組織,在這種前提之下就需要教師以自愿的心態加入到專業學習共同體中來,并且在專業學習共同體中秉承共享與奉獻的精神,共同完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團隊的專業素質和發展潛力。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專業學習共同體建設的成果卻沒有那么明顯,在實際的實踐過程中不盡如人意。應用專業學習共同體的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模式的效果類似,這是因為參與專業學習共同體建設的教師并沒有真正搞清楚這兩者之間的本質區別。在傳統的教學中采用的合作學習模式屬于人為合作文化,但是專業學習共同體中所體現出來的是自然合作文化,它是以教師的自愿加入為前提,以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為紐帶,是以自然的合作方式組成的專業學習共同體模式,在這種自然合作文化影響下的專業學習共同體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教師們能夠在一種自然悠閑、開放信任的環境中共享教學經驗,解決教學困境,這是未來專業學習共同體發展的必然趨勢。而那種硬造的“合作學習”,本來就違背了自愿交流的原則,開展的意義也不大,會削弱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不利于教師掌握學習的主動權。
專業學習共同體建設的目標就是實現共同愿望,為了更加順利的實現專業學習共同體中的共同愿望,需要教師在交流過程中暢所欲言,把自己的個人愿景與大家進行交流,這樣才能將個人愿望與共同愿望結合起來,在實現個人愿望的同時,實現共同體的共同愿望。要知道,專業學習共同體的共同愿望不是由一個單獨的個體所決定,它必然產生于所有成員的意識之中。為了實現共同的愿望,大家一起努力,就有了奮斗的動力,還可以有效地激發教師工作的積極性,推動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的建設。
在學校進行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的建設不可能沒有領導的參與,但是為了防止教師角色的異化,需要采用共享性的領導,在交流過程中堅持人人平等的原則,不分職位高低,在成員內部形成一種相互信任的關系,大家互相學習,共同進步。采用一種扁平化的組織模式,實現成員之間角色差異最小化,營造一種和諧共享的文化氛圍,在自然合作文化的影響下平等的合作學習,這就為專業學習共同體創設了一個和諧的發展環境。
協作學習是專業學習共同體建設的重要合作方式,是實現教師團體共同愿望的重要手段,也是采用共享性領導的必然結果。如果在專業學習共同體中沒有組成有效的協作團隊,那么這個學習共同體的積極意義就不能得到有效的發揮,在專業學習共同體中個人的力量不能很好地轉化為團體的力量,這種狀態下的專業學習共同體是沒有任何意義與作用的。教師必須還要重視在實踐反思,這是重要的一個環節,只有不斷發展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發展專業學習共同體中存在的問題,然后經過反思才能發現問題的根源,尋求正確的方式解決遇到的問題。這是一種富有探索性和創造性的反思過程,反思技巧也是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的教師成員所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注重在反思工作中的協作學習,也有利于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在專業學習共同體的視閾下的教師專業發展是大勢所趨,但是在建設專業學習共同體的過程中仍存在許多問題,需要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中的成員共同解決,發揮共享和奉獻精神,在專業學習共同體中共同交流,加強教師之間的聯系,促進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高。不斷加強教師專業發展,克服個人主義文化的影響,積極探求新的教學發展模式,促進整個教師團隊協作能力的提高,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