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東縣掘港鎮(zhèn)童店小學 周 晶
1.對學科的意義。數學思想作為數學精華,對于人對數學問題的思考與解決具有指導作用,而在培養(yǎng)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基礎上,數學思想的滲透以及數學思想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符合數學課程教學的最終目標,有助于凸顯出數學學科的特色與本質,引領小學生在數學學習與生活實踐中學會從數學的視角思考,鍛煉小學生的數學能力,進一步內化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可以讓學生在數學思想的帶動下生成數學核心素養(yǎng),更好地發(fā)揮出數學學科的教育意義。
2.對教師的意義。在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思想方法,對于小學教師而言具有一定的難度,這也是在應試教育體系中從未有過的教學任務,而數學思想的條理性、嚴謹性、實用性、高度概括性等特點,更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難度。為了落實數學思想培養(yǎng)的目標,小學數學教師要在數學思想培養(yǎng)中投入更多的關注度,增加對數學思想概念、內涵、特征的了解,并且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數學思想,優(yōu)化教學手段,很大程度上能夠促進小學數學教師在數學思想培養(yǎng)中的教育理念更新、教學方法轉變,推動小學數學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
3.對學生的意義。對學生的意義是數學課堂中數學思想培養(yǎng)最重要的價值所在,數學思想方法的訓練能引領小學生的數學認知能力發(fā)展,使其樹立應用數學的意識,掌握數學學習的有效方法,并且可以利用數學思想方法高效解決數學問題,引領小學生突破原有的認知結構,在主動調整自身認識水平中更好地接受與應用數學知識。其次,數學思想的培養(yǎng)有助于學生空間數學與數量數學之間的靈活轉換,發(fā)現數學與生活之間存在的關系,形成學生所必備的思維品質,對于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具有深遠影響。
1.在預習中培養(yǎng)數學思想。課前預習為小學生提供了自主思考、探究的空間,教師應抓住課前預習的最佳時期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想,讓小學生初步形成數學思想。課前預習并非是放任學生無目的地學習,而是需要教師采用預習任務布置或學習目標制定等方式,指導小學生有目的地學習,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滲培養(yǎng)數學思想。
比如在“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預習任務單設計中,教師給學生布置了以下幾個問題:(1)什么是長方體?長方體的特征是什么?(2)什么是正方體?正方體的特征是什么?(3)長方體與正方體有哪些相同之處,二者是否存在某種特殊關系?通過預習任務布置的方式,讓小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預習,并且在新知預習中通過思考與總結樹立對比思想與集合思想,發(fā)現長方體與正方體在點、線、面上的異同點,了解到正方體屬于特殊長方體,進而生成數學模型思想與集合思維。
2.在探究中培養(yǎng)數學思想。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習慣用知識灌輸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是導致學生數學思想缺失的主要原因,無法讓小學生從數學知識的探究中總結知識點、動態(tài)生成數學能力,學生難以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在以數學思想培養(yǎng)為目標的數學課堂中,教師要為小學生提供更多探索與體驗的機會,進而感受到數學與數學思想的魅力。
比如在學習分數之后,教師給學生出示一道分數計算題:1/2+1/4+1/8+1/16+1/32+1/64= 學生面對這道題的時候,大多都會選擇運用常規(guī)計算的方式,但是這種計算方法過于復雜,不僅計算難度大,出錯率也特別高,此時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將復雜計算題轉化為圖形的方式,將一個正方形圖形分為1/2個、1/4個、1/8個……1/64個,讓學生可以在數形轉換中更加直觀地理解題目內容,降低計算難度。小學生在復雜計算問題的探究中通過數字問題轉化為圖形問題的方式產生了數形結合思想,并且在空白部分無限接近于1的過程中認識到極限思想,學會利用數形結合思想與極限思想總結規(guī)律,促進小學生數學思想的形成。
3.在實踐中培養(yǎng)數學思想。雖然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相對簡單,為了降低小學生的數學理解難度,教材在編制中也融入了眾多的生活化元素,但是這些都無法改變數學知識抽象的特征,小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數學學科的本質特征決定了數學思想的培養(yǎng)不可單純地憑借理論講解或語言啟發(fā)引導。因此,教師在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思想時應注重實踐學習活動的組織,以實踐深化數學思想,學會運用數學思想。
比如在“體積的認識”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如下三個實踐活動:第一個實踐活動,給每一名學生發(fā)放兩個不同體積的水杯,給學生一瓶水,先將水倒入較小的杯子中,倒?jié)M為止,然后將小杯子中的水倒入到大杯子中,讓學生觀察出現了什么情況;第二個實踐活動,給學生發(fā)放兩個大小完全相同的杯子,在其中一個杯子中放入桃子,另一個杯中倒?jié)M水,然后將盛滿水的杯子中的水倒入到裝有桃子的水杯中,問:杯子大小相同,為什么水會剩下?第三個實踐活動,在大小相同的兩個杯子中分別放入圣女果、桃子,加滿水之后,問:哪個杯子中盛的水多?為什么?通過以上三個實踐活動,引領小學生在實踐活動的參與中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感知具象化的數學概念,總結出數學規(guī)律,借助實物對比讓小學生對空間形式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有助于學生在挖掘數學本質中形成數學思想。
4.在運用中培養(yǎng)數學思想。數學思想培養(yǎng)的目的在于使學生通過數學知識的學習形成數學思想,并最終學會運用數學思想,而數學思想的獲取不僅僅體現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也體現在知識運用的過程中,并且可以在知識運用中獲得數學思想學習價值的升華,實現數學思想從模糊到明晰的轉變。
比如在“分數除法”的教學之后,教師鼓勵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表演生活中的購物情景,如小麗在書店買書,一共花了200元,其中買了5本故事書,花了總消費錢數的1/3,買了1本繪畫書,花了總消費錢數的1/5,剩余的錢都買了作文選,請問故事書、繪畫書、作文選每本都是多少錢,小麗買了幾本作文選?生活中的消費情境演繹讓學生在理解與推理數量關系中發(fā)現規(guī)律,在對比推理中深化數學思想的運用,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數學思想作為數學學科的靈魂,是數學方法與內容的本質體現,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想,為小學生植入了數學問題思考的方法,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數學的藝術,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數學思想的滲透,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思想應用方法,在數學思想的帶動下實現活學活用,促進小學生數學能力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