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萬達實驗小學校 畢艷秋 秦芳敏
美術教學是小學教育教學體系中的重要內容,美術是一種特殊的視覺性語言,因而美術學習要靠感官的觀察與感受。傳統的美術教學多以臨摹的形式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與繪畫技能,這種仿照臨摹的形式對于學生的學習確實能夠產生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學生的思想常常會被限制在美術作品當中,思維得不到解放,從繪畫結果來看,學生雖然掌握了一定的技法,但是畫面呆板,沒有靈動性。因此,在美術示范中教師要促進學生創新性思維的發展,為美術教學注入活力,促進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提高。
在美術教學中不同的內容有不同的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師要根據教學重點難點精選示范內容,有的示范重點是技法的傳授,有的示范要著重于學生思維的啟迪。小學各年級段美術教學的目標不同,他們使用的學習工具與需要掌握的技能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師的示范不能自始至終全程示范,而是要對示范內容進行設計與精選。小學階段在造型與表現領域需要學生利用各種工具與各種媒材,并通過繪畫與制作的過程讓學生體驗到繪畫與制作中創造性活動的快樂,在實踐中促進想象與創作能力的發展。在具體的繪畫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課程標準及要求,對學生進行繪畫技法及各種工具與媒材的使用的示范。為了達到新課程標準,教師要引領學生制作與使用直觀學具,使學生理解美術概念,更好地解決美術學習中遇到的重點與難點。如在學習《水墨游戲》一節內容時,教師需要準備宣紙及筆墨等工具,在學習《穿編的樂趣》一節時,教師需要準備好植物的枝條、葉、莖、皮等,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動手,進行示范性教學。同時,示范內容的選擇還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學習美術的上進心很強,教師要抓住學生這些心理特點開展示教學示范,吸引學生注意力。小學階段的學生繪畫的過程大致可以分為圖式期與寫實期。一、二年級低段學生處于繪畫的初步階段,他們經過涂鴉的繪畫階段,其想象力更加豐富多元,繪畫上天馬行空,創作的形象也是天真無邪,充滿浪漫主義色彩,但是其年齡的限制導致動手能力不強,對于繪畫材料的使用不甚熟知,這就需要教師的合理示范,甚至要手把手地進行操作示范。三、四年級處于繪畫的更高級階段,他們掌握了一定的美術知識,有一定的繪畫技巧,懂得一些美術視覺語言,他們在熟悉人物比例、五官造型表情的過程中,逐步完成了由主觀造型向寫實造型的轉變。五、六年級進入了繪畫的寫實期,他們的知識視野更加廣闊,鑒賞與審美能力提高迅速。不同學段的學生對于美術繪畫的技巧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師要根據年齡特點精選示范內容,穩扎穩打地傳授知識,要確立示范的重點,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引導。
教學中切忌濫用示范環節,示范必須具有針對性,提高示范效率。
一是正確設計導入環節的示范。美術的導入環節至關重要,常常決定著一節課效率的高低。因此,教師在導入環節的示范要有趣味性,啟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如在學習《會走的玩具》一節時,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這樣導入新課的學習:“同學們在玩具店一定認識了不少的玩具,老師也十分喜歡這些玩具,現在我們把它們中的一些請進來,大家看看有沒有你最喜歡的玩具吧。”教師的導入富有情趣,也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接下來新課的學習打好基礎。
二是教學過程中的示范。在講授課型中,教師的示范占有很大的比重,主要是進行技法的示范,針對知識重點難點的示范,都是在教授環節中完成的。在這個環節中許多教師都有一個誤區,就是進行具體而細致的示范,認為只有示范得具體才會使學生學得完美,才會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從而掌握美術知識點。但是教師過度細致的示范會使學生的模仿性更強,這對于學生的思想與操作形成一種拘泥感,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得不到有效發展,學生的作品有時會成為“一刀切”式的“模板畫”,所以在傳授環節中教師要結合教學目標的要求在示范時不要過度,把重點示范、難點示范與過程性示范有機結合,并做出取舍。
三是學生實踐操作過程中的示范。這是指學生在實踐中遇到困難而陷入困惑的境地而無法將任務進行下去的時候的教師示范,這正也是教師示范的關鍵時刻與最佳時機。教師在學生實踐操作時要進行密切觀察,可以對于大多數學生遇到問題進行歸納總結,然后進行集中性示范,也可以對于某個學生的問題進行單獨性示范,在示范時要指出學生的長處與不足之處,示范時最好不要在學生原來的作品上進行,以防學生產生依賴心理而養成不善于思考去動手解決問題的習慣。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作品的邊角區域或者在另一張紙上進行示范,在示范時要讓學生細致觀察與思考,并且發現自身作品的不足之處。對于手工型的作品教師要采用另外的材料進行示范,或者通過學生作品示范后再恢復到原來的狀態即可。這種示范能夠提高示范的針對性,使學生發現問題、修正錯誤。
四是作品展示過程中的示范。此環節主要是修改性示范、對比示范、拓展示范等。通過這些示范形式,讓學生對照自己的作品找出差距,以使自己的作品更完善與完美。
美術中的示范性評價應該采取師生雙向評價形式。
一是教師評價。主要是通過示范評價了解學生知識、技能、情感目標的達成度如何。了解在教師示范過程中學生是否能夠觀看示范,并對示范內容有興趣,教師示范之后學生是否還存在一些沒有解決的問題,學生是否能夠通過教師的示范來解決相關問題,進而對解決問題有新的思路,學生是否掌握了知識的重點與難點等。
二是學生的自我評價。了解教師示范時,注意力是否集中,對老師的示范是否有興趣,老師的示范是否清楚流利,通過示范是否掌握了美術知識點與操作技巧,是否對自己的思維有所啟發,自己的作品是否具有創意等。通過師生雙方的評價,教師可以了解示范過程中學生的表現,對以后的示范進行改進與創新。學生可以了解通過教師的示范有哪些收獲,以后應該向通過教師的示范來獲取知識,增強能力。
一是教師現場示范。這是一種最直觀的示范形式。如在美術教學中為了更具體地說明問題,教師需要運用一些作品,諸如照片、實物進行直觀性示范。有些作品學生可以看到其全貌,但是其具體的創作方法也許學生并不了解,這就需要把對作品的觀察與現場示范有機結合在一起,表現作品創作的全過程,并且給學生的想象留下余地。
二是師生合作性示范。這種示范方式由于是師生雙方參與,會使美術教學活動更加活躍,從而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如在教學《學會山水畫》一節時,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參與對畫作的示范,教師可以挑選出技法較好的學生談繪畫過程,同時也可以進行示范性引領。
三是多媒體示范。多媒體示范更加便捷,改變了傳統教學中用粉筆在黑板或者彩筆在紙張上作畫的效率不高的弊端,教師可以充分運用多媒體播放名人創作過程,面向全體學生,可以節省很多課堂時間。如在教學《畫扇面》一節課時,就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作者畫扇面的過程,讓學生受到啟發并且進行模仿學習。同時,在示范教學中教師也要注意創設情境,如用音樂來創設情境,讓學生置身于情境當中,更容易激發學生的靈感,加深學生綜合性感悟。
總之,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在進行教學示范時,要注重精選示范的內容、時機,同時注重對示范教學的評價,根據學生的特點運用多種示范形式,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