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連云港市東海縣石榴街道中心小學 李 俠
德育教育和學科教育是教育行業(yè)的兩大職責,而德育教育應該在學科教育之前,因為沒有高尚思想品德和政治覺悟的人有再多的文化科學知識,也不會履行自己的社會職責、家庭責任,難以對社會發(fā)展做出應有的貢獻。而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加劇,世界各國間思想文化交流日益頻繁,西方國家妄圖利用開放政策用不良思想腐蝕我國青少年,破壞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因此,德育教育變得日益重要。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結合教材內(nèi)容并進行適當拓展,采取有效策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適時滲透德育教育,讓學生們在語文核心素養(yǎng)提升的同時,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和思想品德教育,成為一個德智兼?zhèn)涞娜恕?/p>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利用課內(nèi)閱讀實施德育滲透是行之有效的德育途徑。因為當前小學語文教材中不僅富含具有中華文化歷史底蘊的詩詞、典故和寓言故事,更囊括了富有教育意義的不同體裁的文章,這些課內(nèi)閱讀文章就是很好的德育教育的素材。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中就有古詩《登鸛雀樓》,在閱讀并解析這篇著名的古詩時,筆者就重點讓學生們賞析了名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讓學生們反復誦讀并分析這句話的基本含義。學生們理解得較快,因為這首古詩可能是諸多睡前教育素材中的內(nèi)容。而教師就可以結合這句古詩讓學生們懂得樹立遠大理想和抱負并為此努力奮斗的道理。
再如,當筆者用動畫的方式展示《拔苗助長》這個成語故事并讓學生們閱讀分析其內(nèi)容后,有個調(diào)皮的男生就很感慨地說:“媽媽讓我學鋼琴,可是我卻不喜歡,也不會,這簡直就是拔苗助長呀!”惹得同學們哄堂大笑。筆者一方面表揚他懂得了拔苗助長這個成語的內(nèi)在含義,另一方面也勸告他可以培養(yǎng)自己對鋼琴的愛好,從此好好練習,或者好好跟媽媽溝通,換個自己喜歡的樂器,但是無論如何不要因此抱怨和頂撞父母,要懂得父母的苦心。后來他很高興地告訴我他去學吉他了,只要不和媽媽慪氣,媽媽還是很通情達理的。而他媽媽則告訴我他的兒子懂事多了,他講的道理說服了他們,孩子快樂最重要,現(xiàn)在母子間關系可好了。這讓我看到了教育的感染力。
在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篇文章的閱讀過程中,筆者讓學生們課前通過自主探究的方式了解雷鋒的生平和他的動人事跡,并且讓學生們帶著感情朗讀課文,解析這篇文章中雷鋒做了哪些事情,作者為什么還存在疑問,想知道雷鋒在哪里,如果是你,你要怎樣回答。學生們在朗讀和解析中感悟雷鋒的奉獻精神,教師以此感召學生并呼喚學生們要向雷鋒學習,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當教師最后提問:“同學們,雷鋒現(xiàn)在在哪里?”得到學生們異口同聲的“雷鋒就在這里”的回答時,教師和學生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從那天起,班里的垃圾有人搶著倒了,黑板有人搶著擦了,教師抱著書的時候有人主動幫忙了,這就是課內(nèi)教材的教育力量。教師要進行德育教育,就應該從課內(nèi)教材抓起。
寫作教學不但有助于提升學生們的語文表達能力,讓學生們有一個通過語言表達自己觀點和看法的良好渠道,更是教師用來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工具。
小學生寫作多以記敘為主,其中所描寫的內(nèi)容大多數(shù)是學生們的實際生活情況,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們寫作內(nèi)容中所透露出來的德育觸點進行德育滲透。例如,筆者曾經(jīng)要求學生們寫一篇記敘文,題目很普通,就是《令我記憶深刻的一件事》。其中有個學生就描述了清掃衛(wèi)生區(qū)時,他運送垃圾的車壞掉了,天都黑了,好多學生幫著他把車修好,有的學生手上都是污漬。他非常感動,覺得他也應該做這樣樂于助人的人。這篇文章的文筆并不出色,在語言敘述上也有些顛三倒四,但是這篇文章很有教育意義,尤其是據(jù)了解這篇文章并非仿寫和杜撰,而是真實發(fā)生的事,因此這篇文章更有了一定的紀念意義。為此,筆者不僅在班上把這篇文章作為范文進行了朗讀,還當眾表揚了這些樂于助人的學生。當這些學生們的名字被讀出來的時候,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得到教師和同伴們認可,這些學生們幫助他人的意志會更堅定,而其他學生會很羨慕這種被表揚的榮耀。教師的這種德育行為會在他們內(nèi)心中種下善良的種子,讓他們懂得“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
課外閱讀是學生們提高詞匯積累量并形成漢語語言感悟能力的重要途徑。小學生還沒有形成較好的正誤辨識能力,因此,需要教師幫助他們挑選合適的優(yōu)秀書目以便于他們進行課內(nèi)閱讀的拓展。教師在推薦課文閱讀素材的時候,在關注這些素材閱讀等級是否匹配學生當前的閱讀水平之外,還要關注這些課外閱讀拓展素材的思想內(nèi)涵和教育意義。例如,對于低學段的小學生來說,《格林童話》《伊索寓言》以及《成語故事》等或借助豐富的想象和聯(lián)想傳遞善良與美德,或借助動物間的故事講述人生哲理,適合低學段的學生。而《智慧背囊》這樣的書籍則適合高學段學生們閱讀,他們會從中得到更多的人生感悟。
拿《智慧背囊》來說吧,它精選了很多個短小精悍但是意蘊雋永的故事,讓學生們看到了人類的智慧、睿智的人生哲理以及高尚的品德,在文采飛揚且富有教育意義的故事中有所感所悟。學生們厭煩空洞的說教,而《智慧背囊》則是通過小故事來啟迪學生們的思維和智慧,傳遞道德的力量,讓學生們在閱讀過程中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因而深受學生們的歡迎。學生們不僅在寫作中經(jīng)常摘用其中富有哲理的語句來提升文章的內(nèi)涵,也變得更有禮貌,更加自立自強。
在課堂活動中,小學語文教師也要擇機進行德育滲透。例如,在小組活動中,不是每個小組成員都很優(yōu)秀,具有扎實的語文文字基礎和優(yōu)異的語用能力,而性格內(nèi)向不愛表達的學生往往處于弱勢,甚至由于發(fā)言較少而被同組的學生嫌棄,受到語言上的擠兌。為此,筆者就曾經(jīng)教育學生們要團結友愛,在萬千人中彼此成為同學和同伴極為不易,誰都有短板,如果有一天自己的短板也被拿來和他人的長處相比,自己也會處于尷尬的境地。如果大家能夠互幫互助,彼此取長補短、換位思考,小組會取得更輝煌的成就。而且筆者有意識地在其后的活動中擇機讓不愛發(fā)言的學生展示了愛寫作的優(yōu)勢,朗讀了她的作文,其內(nèi)蘊之豐富讓其他同學瞠目結舌。從此,學生們再也沒有出現(xiàn)組內(nèi)不團結的情況。
再如,在處理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狐貍分奶酪》這篇文章時,筆者就采取了互動式教學方法,讓學生們分組討論并續(xù)寫《狐貍分奶酪》的故事,在討論中學生們都充分意識到了狐貍自私自利的本質(zhì)和狡猾的特性,其中有一組學生用了反轉的手法說大熊和二熊看穿了狐貍的特質(zhì),又邀請狐貍為他們分奶酪,狐貍故技重施,結果奶酪是變質(zhì)的,狐貍終于受到了懲罰。這一結局讓學生們感到大快人心,有的學生干脆鼓起了掌。看到群情激昂的學生們,筆者感到人之初性本善,我們一定要隨時注意德育滲透,不要讓孩子純凈的內(nèi)心被社會陋習浸染。
綜上所述,德育教育越早越有效果。因此,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擇機進行德育滲透,并且通過課外閱讀拓展和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們隨時接受德育教育,既要讓學生們接受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要讓學生們逐漸具備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僅文化素質(zhì)突出,也要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和情操,實現(xiàn)學生們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