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門經濟開發區裕春幼兒園 徐忠娣
幼兒是孩子成長發育的起始階段,在這一階段幼兒會表現出對外界事物認知不完善的狀態。因此,對幼兒進行安全意識的教育,也成為教師和家長一直以來思考的關鍵性問題。那么作為一線的幼兒教師,我們應當如何優化教學策略,落實對幼兒安全意識的滲透呢?
在傳統幼兒教育工作中,幼兒缺乏安全意識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沒有專門進行安全教育的課程,而課堂教學的時長有限,教師在對幼兒講解了基礎的科學文化知識之外,很少有充足的時間向幼兒講解有關安全標志、安全行為的內容,以至于約束了幼兒安全意識的形成。因此,在對幼兒進行安全意識的滲透中,教師可以加強安全課程的開展,創建課堂游戲,讓幼兒在參與課堂學習的過程中,逐步認識到安全標志等內容。
例如,在課下,教師將“安全出口”“禁止吸煙”“當心傷手”等安全標志的圖標錄入計算機當中,使得每張幻燈片對應一個安全標志的圖片。隨后,在課堂中,教師先對幼兒講述“安全出口”“禁止吸煙”“當心傷手”等安全標志,以及這些安全標志所對應的行為、可能造成的人身傷害等,讓幼兒對這些安全標志有一個初步的認知。緊接著,教師請兩名幼兒參與到游戲活動中,當教師利用投影播放提前制作好的課件時,熒屏當中出現一個安全標志,兩名幼兒對圖片當中的安全標志意思進行描述,對可能造成的危害進行解說,回答速度最快,且回答比較全面和正確的幼兒獲得勝利,教師對這名幼兒進行獎勵。之后,教師再請班級中的其他幼兒參與到游戲活動中,共同完成對安全標志的認知。
顯然,在開展幼兒安全意識的教育中,教師可以通過游戲活動的開展,讓幼兒在完成游戲活動的同時,潛移默化地認知有關安全標志的內容,從而逐步形成安全意識,維護自身的人身安全。
情境教學法是伴隨素質教育理念不斷發展的,將其應用于兒課堂之中,能夠讓幼兒在深入情境之中,感受到科學文化知識的內容,提高自己學習的效果。在對幼兒進行安全意識的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利用幼兒生活中經常遇見的情況進行生活情境的模擬,讓幼兒在沉浸情境之中,體會安全意識的重要意義。同時,與傳統教師宣講的方式來進行安全意識的教學相比,利用生活情境進行模擬更能夠促進幼兒理解安全意識的具體內涵和現實意義,強化幼兒的安全意識。
以自我保護的安全意識教學來說,教師就可以通過生活情境模擬的形式,深化幼兒的認知。在課堂中,教師先對幼兒進行角色的分配,有的幼兒扮演幼兒本身,有的幼兒來扮演“陌生人”,其中“陌生人”假裝向幼兒問路,并使用棒棒糖、機器人等物品,引誘幼兒跟隨陌生人前行。當幼兒發現情況不對后,幼兒要采取喊叫、極力反抗等形式,引起旁人的注意,掙脫“陌生人”的控制。對于沒有掙脫“陌生人”的幼兒,將會遭遇“拐賣”“與家人走失”等情況,這一生活情境的模擬能夠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使其形成不隨意跟陌生人走、不被誘餌所吸引的安全意識。同時,在進行生活情境的模擬中,教師也應當注意“度”的把握,避免太過現實,而對幼兒造成心理陰影。
從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在對幼兒進行安全意識的教育中,教師可以利用生活情境的模擬,使幼兒輕松地認識到教師開展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同時加強自己的記憶,強化自身的安全意識。
任何教學活動的學習都是為了更好地進行應用。在對幼兒進行安全意識的教學中,教師也應當讓幼兒將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使幼兒體會安全知識學習的實用性,從而提高學習安全知識的主動性。而問題則是幫助教師對幼兒進行引導的有效工具。在實際開展幼兒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幼兒提出安全知識的問題,讓幼兒在思考中提高對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促進幼兒形成安全意識。
例如,在課堂中,教師先對幼兒講述火災自救的相關知識,讓幼兒認識到當發生火災時的具體做法,豐富幼兒對火災安全知識的認知。隨后,教師向幼兒提出“當發生火災時,我們應當怎么向外跑呢?”幼兒根據教師的問題,對之前學習的內容進行回顧和思考,從而回答出“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壓低身體的重心,隨后向外跑去”的答案。之后,教師再向幼兒提出“當我們跑出去后,應當做什么呢?”的問題,讓幼兒在思考后,回答“撥打119火警電話”的答案。在幼兒與教師的問答中,幼兒的思維得到了有效的訓練,能夠將理論性的火災自救知識與實際情況相聯系,從而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識。以問題和情境啟發孩子的主動思考,能全面開啟孩子的思維之旅,真正從思維的角度引領孩子的智力水平的提升。
不難看出,教師利用問題引導能夠有效促進幼兒形成安全意識,使得幼兒在教師的指引下,進一步體會理論安全知識,與實踐之間的密切關系,提高思維的活躍性,當面對緊急情況時,能夠迅速做出反應。
將常態化的安全演練、消防自救等作為我們幼兒教育的一項重要的實踐活動是非常重要的,這項活動不僅可以提升孩子的安全意識、敲響安全警鐘,也能全面提升幼兒的安全逃生、自救的能力,更能全面提升園區師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救護的能力。
在常態的模擬安全演練的過程中,我們要充分考慮到孩子的年齡特點和逃生能力,為孩子設計基本的逃生訓練,重點在于如何減少各種災害對孩子的傷害,使其保護好自己的安全。幼兒的年齡和各方面能力都屬于底層弱勢群體,他們沒有能力去求助其他人。因此,我們演練的重點在于如何訓練他們安全、快速的逃生。比如,在地震到來之際,我們需要從多個方面去引導孩子去逃生和自救,并引導孩子不能走入逃生誤區。比如在地震來臨之時,我們告訴孩子們不能乘電梯,通過播放視頻的形式讓孩子知道電梯的危害,其次,我們還有讓孩子們快速有序地通過樓道,教育孩子們為什么要快速、有序,讓孩子知道如果無序將會造成踩踏事故等危險現象的產生。再次,我們需要告知孩子,在地震來臨之際,如果無法從樓梯逃生,而且樓層較高,千萬不能做跳樓等危險動作,而是引導孩子雙手抱頭,半蹲在桌子等堅硬物品的下面。除地震安全逃生演練以外,還有消防逃生演練、水災逃生、溺水自救等,可以結合實踐演練和動畫視頻播放等方式進行,全面提升孩子的安全意識和逃生能力。
不過,在此還需要強調的是,演練一定要做好全面而充分的準備,不能因為準備不充分而導致不良后果的產生,另外,視頻演練的過程中,最好使用動畫,以防真實視頻中的血腥味嚇著孩子。總之,在演練中,我們同樣要高度重視孩子本身的需要和安全。
總而言之,在開展幼兒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意識到促進幼兒形成安全意識并不是在一兩次的教學中就可以實現的。因此,教師應當繼續加強安全課程的開展,強化幼兒對安全知識的理解與認知,讓幼兒在教師的循循誘導下,逐步提高對安全的重視度,培養安全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