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新沂市新店小學 顧長坤
小學數學作為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學科,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開展數學教學實踐的時候,如何有效提升教學的成效,是我們廣大教學工作者積極探討的重點。下面結合小學三年級的數學教學實踐,從加強師生、生生互動交流的角度,談談對于教學成效的促進意義。
促進每一位學生個性發展,是我們教學的目標。但是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如教學理念、教師個體因素、學生個體的差異等,缺少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或者互動活動過少,表現為教師的講解過多,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只是簡單的被動接受,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較差,學習主體性得不到充分發揮,因而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成效。
1.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小學數學學科與其他學科不同,它具有基礎性、邏輯性、抽象性等諸多方面的特征,所以若想提升本學科的教學成效,首先應從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致入手,讓學生積極發揮其學習的主體性。教學實踐證明,在課內和課外通過開展師生、生生的互動交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增強,他們主動參與探討,積極思考相互交流,從而有效提升教學成效。如學習“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中的“首位不能整除”時,雖然學生對于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有過接觸,但是本節內容的豎式有其不同之處,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致,我創設了以下情境教學:學校新開設了兩個羽毛球興趣特長班,現在買了一些羽毛球,準備平分給兩個班。然后引導組織學生互動交流,發揮其學習主動性探討如何進行分配,讓學生通過動嘴、動手、動腦等行動來解決。
2.提升學生的學習素養。小學數學的核心素養包括學生的數學意識、數學行為、數學思維習慣、興趣、品質等,這需要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通過多種教學活動進行潛移默化的培養。數學互動交流的開展,能有效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在互動交流中通過聆聽、分析、借鑒來提升自己的理性思維能力,在交流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使自己的數學素養不斷提高。仍以上述的“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學習為例,在組織學生開展互動交流如何進行羽毛球的分配時,首先進行列式計算,引導學生探討從中發現了什么?接著組織學生先拿出52根小棒,以同桌兩人為一組,開展分小棒活動,學生自主交流如何平分,從多個角度進行獻計獻策:先平分4捆,剩下的1捆和2根合起來分,再通過筆算進行板書、檢驗,學習素養得以很好提升。
下面以《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的教學為例,談談在開展互動交流活動中的個人做法。
1.營造互動交流的氛圍。互動交流活動的有效開展,離不開濃厚的氛圍環境,只有在和諧、民主、有序的交流氛圍中,師生、生生的交流活動才會有序開展,實現預期的目標。這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塑造:平等師生關系的建構;關注、熟知每一位學生個體的狀況;積極創設互動的平臺;合理地安排互動任務等,在營造的互動交流氛圍中,充分給予每一位學生個體展示自己的機會。如在學習“平移現象”時,為了實現讓學生結合生活實踐來初步感知平移現象,首先通過多媒體播放錄像:火車運行、電梯升降、升國旗的畫面。讓學生以前后四位同學為一組,積極開展互動交流活動:如何想辦法進行模擬這些運動?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運動?學生的興致很高,紛紛逐一做出模擬的動作,從身邊生活實際入手進行舉例。
2.精選互動交流的問題。給予學生互動交流的平臺,讓每一位學生都從中獲得發展,這是我們開展活動的目的。針對數學學科的特征,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活動交流的問題選取相當重要,它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成效。平時選取互動交流的問題時,主要關注以下幾個層面:能激起學生的關注;學生的差異性;問題的層次性;圍繞知識重點、難點設計;側重于提升學生的學生素養等方面。如在學習探究“旋轉現象”時,先引導學生從身邊入手,羅列有關旋轉的現象,然后讓全體學生抬頭觀看教室內的風扇,分析它是平移現象嗎?接著提問:“它為什么不是平移現象?我們可以用手勢來模擬這種運動嗎?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旋轉的現象?”這樣通過逐層提問,逐步引導學生交流探討,開展互動活動將“旋轉”的現象很好地加以辨別。
3.豐富互動交流的方式。小學生年齡較小,他們活潑愛動,所以在選取師生、生生互動交流方式的時候,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個體差異,應豐富其方式、類型,讓學生保持飽滿的學習狀態和激情,如情境創設互動、問題互動、情感互動、合作學習互動、探討學習互動、實踐互動等類型,都是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時常采取的互動方式,有益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和潛能。如在學習感受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時,組織開展動手操作互動交流活動:先開展師生互動——教師示范操作(板擦運動、翻書運動),學生進行觀察、描述;接著開展生生互動——讓學生動手操作(做平移運動,和同桌交流);最后做旋轉運動,和同桌之間互相展示交流;最后通過游戲——“米奇的轉盤”,來感受多樣的平移和旋轉。
4.關注互動交流的過程。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理念指導下,在小學數學開展師生、生生互動時,教師應充分發揮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角色,注意教學的策略;關注雙方的活動參與度,參與熱情;進行耐心的傾聽、指導、引導;啟發學生發揮其學習的主體性,通過互動活動來啟發學習、獲取知識、學會運用,從而有效提升自身的學習素養。如在開展游戲活動——“米奇的轉盤”時,通過四個場景來展開互動交流活動:一是米奇大街(探討車輪的轉動);二是寶藏灣(樹葉的平移);三是夢幻世界(俄羅斯方塊);四是探險島(道路選取的平移實踐),在整個互動交流的過程中,教師積極發揮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讓每一位學生樂于參與、積極參與,關注所有學生的學習能力發展。
5.檢驗互動交流的成效。師生、生生互動交流的成效如何?如何進行有效評價?這是我們開展互動活動應研討的問題。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判定其成效:學生個體的參與度、課堂的活躍度、學生思維的敏銳度、學生與教師的配合程度、實踐運用的檢測等方面,從中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實現人人參與前提下教學成效的提升。如在學習了“平移和旋轉”的知識后,為了有效反饋、檢測學生對知識的運用“平移和旋轉的作用如何?”設計了兩道生活運用交流題:相信樓房可以搬家嗎?如何做一名聰明的設計師(幫助米奇家設計平移門和旋轉門)?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互動交流,最后班級共享探討,從而將有關平移和旋轉的知識很好地鞏固運用。
面向全體學生、動員全體學生,積極研討、開展小學數學的互動交流活動,尊重、欣賞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積極成為數學知識的學習者、研討者、運用者,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素養,提升數學教學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