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振興路小學 苗 麗

小學語文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學科,小學階段語文以閱讀教育為主。我國傳統文化在世界范圍內享有盛譽,一些文學經典更是被各國學者研究討論,因此,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經典教育是弘揚我國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本文以小學經典教育教學內容為主要研究方向,探討對學生進行經典教育的方法。
漢字是學習語文的基礎。從學生進入小學開始,學校就要有組織、有系統地對學生進行漢字教學。文學經典是由漢字組成,要對學生進行經典教學,小學生就必須具備一定的漢字功底,讓學生在閱讀文學經典作品時能夠順利流暢地閱讀。另外,要學習漢字,就需要了解漢字的起源、發展,教師要讓學生了解我國每個歷史時期所使用的漢字形式不同。例如:對學生進行認識漢字、了解漢字起源發展教學,學生了解我國漢字演變由甲骨文一直到現代社會的方塊字,從將漢字刻在龜殼、墻壁、竹簡、絲帛,一直到現代寫到紙上甚至電子產品中的漢字。教師也可以通過某些事例讓學生從中發現漢字的變化,以“火”字為例,無論甲骨文還是金文、篆體、隸書等各種漢字形態,“火”字的形態一直呈變化趨勢,但又沒有過多的變化。讓學生了解某些漢字是在變化中呈靜止趨勢,了解漢字的發展,在學習經典時會明顯感受到文字強大的力量,從而幫助學生提高自身接受知識的能力。
小學生處在啟蒙教育時期,家長就會給孩子買很多成語故事的書籍,教師也會鼓勵學生閱讀成語故事,可見成語故事對經典教育教學的重要性。成語一般都有出處,學習成語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讓學生具有非常廣泛的文學知識和成語功底。成語故事以故事的形式讓學生學習成語,從而加深學生對成語的印象,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作用。例如:在對學生進行成語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分享一個小故事,從故事入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巴分箍省敝v的是曹操帶兵打仗的途中,士兵因為缺水而逐漸喪失斗志。曹操說,前方有一片梅林,等到了就可以解渴。因此,士兵重燃斗志,最終打了勝仗,但是前方真的有梅林嗎?沒有。從這個故事中可以告訴學生:一個人有前進的動力和目標,才有機會真正成功,若沒有前進的目標,就會像一開始的士兵一樣,喪失斗志。
古詩詞是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占據顯著地位的傳統文學形式,許多古詩詞流傳至今仍能帶動讀者的情緒,對學生進行經典教學,必不可少的就是古詩詞的朗誦與賞析。我國的古詩詞講究平仄押韻,上下對仗,前后呼應,情感豐富。因此,朗誦起來也是朗朗上口,賞析的同時會被作者表達其中的情緒所感染,學生在理解了古詩詞的創作背景以及表達方式后,會不由自主地被其吸引,被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所吸引。例如:在學習《贈汪倫》時,首先點明場景,說在李白與汪倫好友二人分別時,作者作出這首詩。前兩句給讀者營造送別場景,讓讀者在閱讀時能從腦海中想象出兩個至交好友送別的場景。接下來一句“桃花潭水深千尺”又帶讀者走到了深千尺的桃花潭,讓讀者從簡單七個字中感受潭水之深。最后一句“不及汪倫送我情”將感情拉到二人之間的情誼,與深千尺的桃花潭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學生通過學習古詩詞,可以更加深入了解我國傳統文化。
小學階段學生會學習一些經典名著的片段,名著是我國古往今來非常重要的一種文學形式,其中最廣為流傳的是我國“四大名著”——《西游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小學生需要從經典名著中學習更多與傳統文化相關的知識。在學習名著時,教師首先要帶領學生了解該名著的創作背景,讓學生了解作者在創作該著作時身處什么樣的社會環境和朝代變更中,學生在了解這些知識后,再開始閱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學生閱讀《紅樓夢》時,教師首先交代作者曹雪芹的時代背景,以及其生前悲慘的遭遇。學生閱讀著作時,會不自覺地將當時的時代背景帶入到著作中,讀到賈府的繁榮景象再結合當時的朝代背景,會發現賈府的繁榮不過是樹大招風,果然賈府很快沒落。主人們悲慘的遭遇和仆人的表現,給人一種兔死狐悲的體驗。幫助學生學習名著,提高學生自身的理解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總之,小學生接觸的經典文學作品還非常有限,學校要對學生進行經典教育,需要通過教師或學生自身進行課外經典文學作品搜集,繼而進行教學。學生學習經典文學,不僅能夠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還能傳承和弘揚我國傳統文化,是非常值得推廣和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