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連云港市金山中心小學 郭 健
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抓住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小學生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礎上,注重培養小學生采集、判斷、提取、傳遞和加工信息的綜合能力。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激發小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采用一些可行的信息技術教學方式方法,優化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合作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從而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教學效益。現從五個方面入手,談一談優化小學信息技術課教學的方法,相信會給大家帶來一定啟發。
現在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計算機已經成為孩子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孩子們在大人的幫助下利用計算機網上學習、網上購物、網上娛樂等等,計算機已經與學生的生活密不可分。但學生對計算機的相關知識還很陌生,操作水平也比較低下。因此,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的功能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讓學生產生想學好信息技術課的動機。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把孩子領進計算機的世界,同時教育孩子要掌握好計算機知識就要從了解計算機的發展歷史入手,讓學生認識到計算機從第一代到第四代的發展歷程,感受到科技進步給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比如:目前的計算機主流機型已經發展到第四代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老師在講解計算機基本知識及組成時,就不能停留在介紹以前的386、486,而要向學生介紹一些最新的計算機軟硬件知識,還要告訴學生中國第五代人工智能新一代計算機正在研發當中,我們要緊跟科技發展步伐,從小學好信息技術課,練好本領,將來為計算機的發展做貢獻。
小學階段信息技術課主要以計算機操作技能訓練和益智游戲為重點,旨在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及思維能力,開發學生智力,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科學行為素養及優秀的心理品質。但是,信息技術學科中計算機的基礎知識非常復雜抽象,又難以理解,學生學起來非常吃力。因此,教師就要把這些枯燥無味的知識改編成學生喜聞樂見的素材。比如,教師可以抓住孩子們喜歡動手實踐、喜歡游戲這一點,把知識化繁為簡,變成易接受、有趣味的游戲,以游戲為切入點進行教學,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向學生講解計算機的輸入設備鍵盤的時候,由于按鍵個數太多,又不容易記住,我就利用“拼圖游戲大全”“挑戰記憶力”等學生們感興趣的游戲,讓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認識了鍵盤,知道了ESC鍵、光標移動鍵、回車鍵、空格鍵等常用鍵,而且還學會了如何使用鼠標(單擊、雙擊、拖動等操作)。這樣的游戲不僅激發了學生對計算機學習的興趣,還增加了動手操作的機會,輕輕松松學會了知識。又如:教學生認識文件夾和文件名相關知識時,學生對兩個概念會產生混淆,對他們之間的關系更是摸不清楚。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這樣設計:文件名就像我們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姓名一樣,每個文件都有自己的名稱,這樣各種文件在一起才不會混淆;文件夾就像我們的班級一樣,每個文件夾里面可以放好多文件。通過這樣形象的比喻學生很容易理解文件夾、文件名的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了。在理解概念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給文件、文件夾起名,設計找文件、文件夾的游戲比賽,能讓學生在游戲比賽中快速掌握了文件和文件夾的相關知識。
一節課要想成功,良好的激勵性評價必不可少,而傳統的信息技術課以教師講授、演示為主,缺乏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這樣學生之間缺乏合作與交流,教師又不能及時給學生鼓勵與幫助,這樣枯燥的教學方式很難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時間久了學生就會產生厭學心理。要改變這種現狀,我們就要改變傳統的講授課方式,改變單一的課堂評價方式,可以抓住小學生好勝心強的心理特點,在教學中加入一些計算機操作比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帶來的快樂。如:打字比賽、繪畫比賽、益智游戲比賽等,每次比賽后對優秀小組或學生及時進行表揚,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對沒有獲獎的小組或個人也不要批評,給他們分析失利的原因,確定下一次奮斗的目標,爭取在下一次活動中取得勝利。這樣的課堂教學設計,體現了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思想,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他們在一起交流、合作、探究、分享,體驗成功的快樂,教師成了學生學習的助手,及時給學生點撥、反饋、鼓勵,課堂中師生共同學習共同成長成為了良師益友。
小學信息技術課要教會學生使用計算機及利用計算機采集分析相關信息,我們課堂上要把“使學生學會采集信息”作為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要目標。在課堂教學中要靈活把這一目標貫徹落實好,可以用文字、圖形、聲音、視頻等網絡演示教學,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把一些復雜抽象的知識變得簡單直觀。例如:我們在學習PowerPoint時,學生需要許多素材來制作幻燈片,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需要把各種圖片、音樂、視頻放在校園網服務器的共享文件夾中,學生可以利用局域網查找自己需要的素材,方便采集和制作。如果共享文件夾中沒有所需要的材料,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到外網進行搜集和查找,使學生初步學會利用網絡采集有用信息解決問題。再如:在學習過程中如果有的學生遇到了困難,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把他遇到的難題轉播給全班同學解決,讓大家一起來分析問題找出解決的方案,解決的辦法可以由學生演示也可以由教師完成,整個過程清晰簡潔,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為了提高小學生信息技術綜合素質,可以開設課外信息技術活動課,成立學生計算機興趣小組。興趣小組由學生自愿報名參加,教師可以根據報名學生的計算機操作特長,把學生分成不同的活動小組,給每個小組布置不同的任務做到因材施教。例如:擅長文字編輯的小組可以與校報編輯部合作,幫助處理文字編輯校報;擅長音頻視頻處理的小組,可以布置他們與學校電視臺合作,幫助電視臺采訪錄制節目,并負責后期制作中的視頻音頻處理;擅長網頁制作的小組可以給他們布置制作班級網頁的任務,讓每一個班級都有一個單獨的網頁,有利于班級文化建設。又如:老師還可以把上課要解決的問題提前布置給各小組,讓學生在學校資源庫或網上搜索、查詢、歸納、篩選、整理,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制作成網頁的形式放入指定的網頁中,老師上課時就可以立即調出學生創作的網頁,由各小組代表引導全班同學瀏覽小組集體的成果,并給予積極的評價,達到從自主探究到小組合作到全班共享的設計意圖。活動課的開展加強了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的培養,同時又鍛煉了學生計算機素養和上網能力。
總之,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教學效果的方法有很多,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地去摸索積累,把各種方法有機融合到教育教學中,優化課堂教學全過程,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