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新聯小學 陳秋瑤
品質需要鍛造,人如此,教育亦如此。高品質的課堂是每個教育者的心靈期待。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同樣需要教育品質,教育是服務學生的。音樂教育同樣如此,面對教育改革的洪流,也應該與時俱進,走在教育的前沿,為鍛造學生的品質、培育學生的藝術素養而努力革新。當前的小學音樂教學中,依然存在著應付式教學、放鴨子式教學、傳統化教學等不良的教學套路,而這些形式背離了小學音樂教學課程標準制定的初衷,教師要放開眼光,站在一個制高點上去俯瞰自己的課堂,找到不足,及時補救,還學生一個更明朗而又陽光的課堂。
參與,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因素,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同樣需要參與意識,趣味化的課堂可以使學生增強參與意識。小學音樂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了要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這就明確地指出了音樂的情感體驗需要學生從多角度去解讀,教師以學生的身心發展為規律,創設生動活潑的課堂環境,力求為學生的音樂素養提升提供一種愉悅的環境。當前的小學音樂教學中,有的教師只顧自己滔滔不絕地講述,只顧自己提供豐富的音樂素材,無論學生接受不接受,都一味地去灌輸,而在這樣的灌輸中,學生的興趣并不是很濃烈,也許他們茫然的表情中并不懂得音樂的本質是什么。因此,給予學生自主才是關鍵。
例如,在《捉泥鰍》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讓學生感受到一種趣味性。上課伊始,教師可以為學生情境式引入:“同學們,今天我們來看一組畫面,看看,小朋友們在做什么?他們是在摸魚嗎?看他們臉上的笑容多么燦爛??!”學生們都瞪大眼睛跟著教師的思路,想象著自己水中嬉戲的場景,于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感受節奏,“今天,我為你們準備好了道具,一根小木棍,我們跟著這首歌曲的節奏敲起來,好不好?我們邊敲邊跳!”學生們開心極了,他們開始敲得亂七八糟,但是后來越來越有韻律感??梢?,輕松的環境下,學生更容易獲得一種能力的提升。
教師滔滔不絕地灌輸,學生就不懂得在音樂學習中到底該學些什么,高品質的課堂中不能離開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密切配合,只有學生充分參與其中,音樂教學的品質才能得以提升。
音樂是藝術的學科,在藝術學習中,最應該關注的就是學生的素養。素養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長期的熏陶和錘煉。每個學生都像是一塊等待雕琢的玉石,閃閃發光的時候總是在歷經打磨之后。音樂素養形成的途徑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就是欣賞,用自己的藝術的眼光去欣賞音樂中的情感,這樣才能在更為輕松的環境中去改變自己對于已有生活的認知,對世界充滿愛意。小學音樂教學中,音樂素養的形成需要教師為其提供機會,讓學生主動去欣賞和探究,這才是高品質課堂的魅力。例如,在《踏雪尋梅》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關注學生的藝術素養,讓學生去欣賞這首曲子,“同學們,你們閉上眼睛,我們來想象一下,你穿著厚厚的棉鞋踩在棉花般的雪上的感覺,是不是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感受?我們在雪天更喜歡的是打雪仗吧?”在學生欣賞歌曲的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讓他們去感受作者的心情?!巴瑢W們,如果是你,你會用怎樣的心情去演唱這首歌曲呢?”學生們紛紛做出了回答,他們都讀懂了音樂中活潑快樂的情緒,“好,那么你能不能也創編一首這樣的曲子呢?只要我們用心走進生活,那么我們就會收獲精神的享受?!睂W生們都躍躍欲試。由此,音樂素養在無形中生成。
當前的教學中,教師填鴨式的教學形式依然存在,而每節課中,學生心靈活動的時間很少,他們是沒有辦法去感受到藝術的光芒的,更何談素養的形成?有意識地去開展一些課堂教學活動,豐富學生精神世界的同時,讓他們可以用一顆真誠的心去擁抱世界。
品質,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精神。《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了音樂教師要關注自己的課堂有效性。而有效性只是一個基礎層面,教學品質則更為重要,高品質的課堂能夠給學生的思緒帶來飛躍,能夠為他們的個性成長服務。當前的社會發展已經不再需要墨守成規的人才,更加需要那些創新型的人才,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創新思想也很關鍵,教師在這方面要不遺余力,很多音樂教師已經注意到了課程形式的革新,但是著眼點往往只在于課程本身,而不在學生本身,以學生為出發點的課程才是更加有意義的課堂。組織一些合理的創新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例如,在《四季歌》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實踐活動,走出課堂,去傾聽大自然的聲音,“同學們,在欣賞了這首歌曲后,你對我們的四季景色是不是也有了更多的情感?我們在校園中去找尋音樂吧!”帶領學生們在校園中觀看景色,讓學生為自己看到的景色寫出一首歌曲,在課堂中演唱,樂器和歌曲以及旋律都由學生自己做主,這樣的開放式的教學實踐活動中,的確會讓教師看到能力超強的學生,事實證明,給予他們自由,他們會給我們驚奇。有的學生寫了《小樹葉》,有的同學寫了《風》,還有的同學寫了《天空》,他們的想象和對于自然的感悟真的是非常純真。
具體的課程實踐中,教師可以采取創編歌曲、尋找生活樂趣、以生活創藝術、以藝術帶生活等各種新式的活動,當學生對這些自己研究的事物感興趣的時候,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也就得到了更大的發展。
課程安排的結構中,課程評價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評價必不可少,它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當然,這樣的評價不是簡單的“很好”“非常棒”“有進步”等這樣的敷衍性的評價,更應該是一種真正的心靈上的激勵,尤其是對于音樂沒有興趣的同學,有的時候,評價是可以幫助學生愛上一個學科,愛上整個世界的。教師要具備這樣的能力,以每個學生的發展為動力和目標,以學生的成長為基礎開展有效的、鼓勵性的評價。例如在《紅星歌》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那個年代的生活圖景,讓學生入境,身臨其境地去感受那個年代生活的艱辛以及愛國情懷。在學生復述歌詞后,教師引導學生去暢談感受,有的學生說:“老師,我覺得紅星好像是一個非常神圣的事物,讓我想起來國旗?!边€有的同學說:“老師,我覺得我們生活得太好了,我們不會再為了戰爭而苦惱?!苯處煂@樣的評論都要做出相關的評價,可以從紅星的來歷或者是國家的層面為學生做出正能量的評價?!澳銈円灰獙W會它?”“要!”于是教師給予學生時間,讓他們盡情去唱,鼓勵他們不管自己唱得怎么樣,只要情緒飽滿就是一個好的演唱者。學生在教師的激勵下就會收獲更多的有關品質的思想。
小學階段正是思想品質形成的關鍵性時期,在這個時期,學生不能面對灰暗,更不能陷入自我否定的心理陰影中去,打開學生內心的一片陽光,讓他們心中永駐溫暖,這是音樂教師的責任。
總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高品質的課堂的鍛造需要教師課前精心的安排,設計以學生主體發展為目標的課程模式,在這個模式的構建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創新,是學生自己的創新,不是教師強加給學生的創新。在學生的創新活動中,教師要給予鼓勵性的評價,讓學生更加自信。音樂教師要讓學生擁有一雙藝術的眼睛,看見花草樹木就會用自己喜歡的樂曲去表達自己的感情,聽到動人的音樂就會帶著感恩和陽光的心緒去鑄就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