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區水北鎮第二小學 桂 勇
在我國的教育教學當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注重學習過程中學生主動性的發揮,充分鍛煉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1.教師對邏輯思維能力培養重視不足。在現階段的教學當中,雖然在我國的教育大綱中已經明確提出了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但是不少教師對這一點仍舊不夠重視,主要表現在課堂教學中仍舊采用傳統化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中起著主導性的地位,學生的課堂積極性不足,缺乏較為有效的思維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中,教師重視對知識量的傳授,學生在聽講中會產生枯燥無味的感覺,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較差,大多是通過在課下進行多次的練習和記憶才能夠掌握課堂教學知識,這樣的做法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具有較大的阻礙性。教師在授課時課堂節奏較快,學生很難把握教師的教學思路,尤其是在未進行課前預習的狀況之下,學生在課堂當中的表現較差,不能夠鍛煉自身的數學邏輯思維。另外,教師對于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不夠充分,不能很好地掌握學生的邏輯思維發展的狀況,不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發展提供有效的思維練習指導,因此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難以得到提升。
2.學生邏輯思維混亂。小學階段的學生普遍習慣于具象化的思維模式,重視知識之間的直接聯接,對于需要經過邏輯思維的知識感興趣程度較低。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訓練對提升小學數學學習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小學數學的知識將抽象化與具象化的知識進行相互融合,對于具象化的知識,學生較為容易理解,但是對于抽象化的知識,學生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吸收消化。一些學生對于數學基礎知識掌握得不夠牢固,在理解更為復雜的知識時思維較為混亂,不能夠很好地把握知識之間的聯系。一些數學知識點的概念相近,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不容易進行區分,再加上教師在教學當中講解的速度過快,學生不能夠充分地理解具體的數學知識概念,不少知識點存在著混淆。在解題過程中,學生對于知識點的靈活應用程度不夠,對于解題當中用到的知識點和解題技巧等認識不足,存在著解題困難的現象。教材當中的數學知識按照章節進行劃分,學生在學習時難以準確地找好每一小節之間的聯系,導致學生發現不了數學知識的相互關聯,理解過程較為孤立,存在著較大的思維漏洞。
3.教師培養能力缺乏。對于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培養,教師需要花費較大的精力,但是在現階段的培養過程當中,教師的培養能力有待提升。不少教師已經適應了傳統的數學教育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難以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要想教師進行教學模式轉型需要較長的時間。學生對于教師教學模式的改變需要較長的適應時間,兩者在轉型的道路上需要共同摸索,相互進行提升。一些教師認識到了培養邏輯性的思維對于提升學生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培養過程當中,由于教學手段、教學方案存在著較大的缺陷,致使教學當中存在較多的問題。
1.采用思維導圖教學模式。思維導圖的訓練模式將教材當中的知識點進行整理,根據知識點之間的相互關聯性設定出邏輯思維導圖,讓學生能夠直接看到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在教學當中具有較大的應用優勢。小學生對于具象化的知識理解起來較為簡便,在學習過程中對于思維導圖模式的知識更加容易進行理解。為了加強思維導圖的應用,首先教師要掌握思維導圖的制作模式,將教材當中的知識進行整合,避免大量的知識使學生出現邏輯上的混亂。根據教材當中的知識選定思維導圖教學模板,將各種知識點進行分類整合,找到知識之間的相互關聯。在展示的過程中可以通過P P T的形式展示思維導圖,讓學生能夠充分地把握知識之間的聯系,也可以將思維導圖進行打印,在課下進行記憶。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設定不同的思維導圖,在新授課時可以依照教材當中的順序來整合思維導圖,讓知識與課本進行相互配合,在復習階段根據以往學過的知識進行思維框架的構建,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整體把握。教師在提升自我的同時要注重鍛煉學生制作思維導圖的能力,教會學生制作思維導圖的方法。在初期的教學當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大致的思維導圖框架,讓學生對具體的知識內容進行填充,以便學生了解思維導圖的制作方式,一段時間之后,鼓勵學生自己進行思維導圖的制作,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制作時間,確保制作的質量。同時,教師要注重知識的重復性,可以隔一段時間之后把新學的知識與以往的知識進行整合,發揮思維導圖知識之間的關聯優勢。
2.融入邏輯游戲訓練。邏輯游戲訓練能夠有效地加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將邏輯思維游戲融入到課堂教學中還能夠提升課堂教學的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為了加強邏輯思維游戲與課堂教學的融合,教師要廣泛地搜集多種多樣的邏輯游戲思維資料,在課堂當中靈活地進行應用。將邏輯游戲與教材當中的內容進行融合,加強知識之間的相互關聯,根據教材當中的內容對游戲進行適當改編,以便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掌握。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概率與統計》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中的概率統計游戲與教材當中的知識進行融合,借助歷史上的經典的概率游戲讓學生進行邏輯思考,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
3.加強邏輯技巧教學。邏輯技巧的教學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好地掌握解題的技巧,對于解題的過程更加具有靈活性,同時能夠采用舉一反三的形式加強對于題目的理解。小學數學邏輯思維技巧主要有順序法、對比法、倒推法、反證法等。順序法主要是根據以往的數學知識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進行數學推理,通過以往學過的知識來認識新的數學學習知識。對比法主要是通過將新舊知識進行相互對比,根據對照的方式加強知識之間的相互關聯,找到知識點之間的不同之處,了解知識之間的關聯節點,以便更好地加強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倒推法指的是根據已知的結果對相應的條件進行推理,通過倒推的過程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掌握條件與結論之間的相互聯系,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反證法主要考查的是學生的辯證思維,根據事物的邏輯性,判斷題目條件與邏輯之間的不合理性,加強對于知識點之間的相互整合。根據不同的知識教學要求,教師要全面地對知識進行分析,按照不同知識地教學模式,靈活地對邏輯技巧進行應用,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數學學習知識。例如,在小學人教版三年級《分數的初步認識》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對比方法對知識進行聯系,根據分數與整數的對照找到兩者的不同點。
綜上所述,在小學階段的教學當中,教師要加強對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基礎,將培養邏輯的思維策略應用到課堂教學當中,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