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寧市濟寧學院第二附屬小學 姜金萍
為了更好地獲得關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實施現狀,筆者分別設計了訪談提綱和問卷提綱(教師問卷和學生問卷)。通過文獻資料收集、整理和分析提出問題,在濟寧學院第二附屬小學調研(記錄、問卷調查)并進行語文課聽課觀察,運用S P S S 16.0軟件對濟寧學院第二附屬小學的調查資料進行整理,找出存在的問題進行成因分析。
在語文課的教學過程當中存在以下問題:教師不能全面理解新課程改革中以人為本;對學生的興趣需要和接受能力重視不足;教師的引導能力和學生的探索和獨立意識較差;對課堂教學內容整體把握失衡等現象,造成此類情況有以下原因。
1.教師因素。(1)教師課前準備不足。語文教材不可能完全顧及到所有學生的特點,所以激發學生語文課堂興趣關鍵所在就是教法。通過調查發現,在創設教學情景上,許多教師過分強調學生的認知結果(如側重于語文課本知識與技能的傳授),忽視學生的理解(過程與方法的學習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造成教師的教學意識往往與學生想要達到的學習效果不相符。(2)教師對課堂活動的掌控能力不足。通過課堂觀察發現,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教師對課堂的掌控能力不足,不能保證在完成教學內容時擁有良好的課堂紀律。如在課堂互動方面,語文教師對課堂互動環節的規劃和操作能力差,方式單一,對互動成果評價不及時,造成學生在理解和構建新知識上效率低下。(3)缺乏適時的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是幫助教師成長的一種非常重要的且有效的方式。教師如果缺少適時的教學反思就不能客觀地對課堂的處理方式進行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逐步完善,進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所以,教師缺乏適時的教學反思也導致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低下。
2.學生因素。(1)學習態度。學習態度是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學習態度包括學生的學習意識和學習行為。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學生,常常逃避困難,希望通過拖延的方式使困難自行消失,以致困難不斷增多,導致語文學習的效果越來越差。(2)學習興趣。由于社會對語文學習的要求,比如學校對于語文考試成績的要求,家長對子女學習的期望,用人單位的反饋等,種種因素促使語文教師在設置語文教學環節時首要考慮的是社會各方面的需要,其次才是學生的需要。這就決定了語文教學不可能完全從學生的需求、興趣出發。(3)學習方法。學生缺乏學習語文的良好方法,是導致語文課堂學習效率低下的關鍵因素之一。受我國傳統語文教學理念的影響,學生已經習慣了教師單方面傳授,自己被動聽課的學習方式。久而久之,就產生了依賴教師、依賴教材的心理,導致缺乏獨立思考和發表獨立見解的能力。
1.教師課堂教學策略。(1)充分的備課保證教學效率。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基礎,是檢驗教學過程有效性的直接依據。包括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等多個方面。以適應不同學生的發展要求。(2)優化課堂環節,保證教學效率。①教學目標的設定是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三維目標是融為一體的,要求語文教師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生的需要從整體出發,具體到教學實踐,使三維目標的落實不分家。教學目標的設定關系到學生對識字、文章內容的理解、情感體會這幾個方面的掌握程度。所以,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是教學目標的設定。②教學情景的創設是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作為教師,應當給學生一種平易近人的感覺,要極力縮短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認真觀察學生在課堂上每一環節的心理需要與情緒變化,采取恰當有效的措施,加速師生雙方情感的交流與融合。③有效性的課堂提問是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保障。教師提出的問題既要具備針對性,又不失一定的趣味性,還要考慮其拓展性,這樣才能使提出的問題與學生原來的認知產生一定的矛盾,然后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在學生頭腦中構建出新的認知結構,從而達到預想的目的。當學生閱讀課文時,教師可以精心設計一組能統領全文的問題,這幾個問題必須在內容上聯系緊密,依次遞進,形成一個問題情境,教師則起到一個指導幫助作用,引領學生將關注中心逐漸向文章的主旨靠攏。④師生互動交流促進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良好的語文課堂需要師生、生生的相互配合才能實現,因此教師要得到學生的配合,使他們對教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使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快樂,在快樂的氛圍中進行學習。教師對待兒童就像對待花草樹木一樣,遵循自然天性,順應自然,為他們的發展創造有利的外在條件,保持學生愉悅的情緒和積極的狀態。
2.學生課堂學習策略。(1)學習態度是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端正的學習態度表現在能夠明確學習的意義,學習時有較強的熱情。要達到這種狀態,需要教師幫助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分析學習任務,然后制訂適當的學習計劃,這樣有助于學生在挫折和失敗面前堅韌不拔,在課堂上保持足夠的信心,逐步提高語文課堂學習的效率。(2)學習興趣是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興趣作為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對教學活動能起到調節作用,對完成學業能起到促進作用。因此,教師要不失時機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興趣教育貫穿到整個教學過程中。比如,課文內容枯燥無味,激發不了學生背誦的欲望時,可以采用情境教學、角色扮演的方法,引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3)學習方法是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教師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并且熱愛學習,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已有的學習方法的了解,從學生的學習習慣、思維特點出發進行對癥下藥。例如,在語文課文的學習過程當中,有的學生能夠在閱讀過程中自己提問題,幫助自己對課文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理解;有的學生能抓住文章中的重點詞語和句子來理解文章的整體內容;有的學生擅長發現課文段落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更好地理解整篇課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通過對學生的觀察分析,尊重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風格,發現學生學習方法的優點和缺點,幫助學生找到適合他們自己能力和興趣的學習方法,并不斷完善,取長補短。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還需要在實際操作中不斷發現不足、不斷解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幫助具有不同生活經驗、不同學習基礎、不同學習習慣的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都能學會學習,熱愛學習,掌握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是需要我們不斷努力、不斷探索的事情。如何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研究是一項長期的任務,許多問題還有待繼續研究,這也是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繼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