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宿遷市泗洪育才實驗學校 張緒梅
隨著新時代新社會需求的推陳出新,新課標改革層層推進,開放創新型人才越來越被社會所需要,導致許多新型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進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體系。開放式課堂就是其中之一。社會對創新型人才需求不斷增加,不斷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開放式課堂的發展,所以探析開放性課堂是當代小學數學老師的重中之重,因為在仔細探析之后在小學數學教師開設的課堂上學生更能接受課堂內容,同時也能很好地主動地、融入課堂學習中來,培養自己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一件事要想成功地執行,就需要有一個合理有效的目標。教師要想做好開放性課堂也是一樣,需要合理制定安排好開放性課堂的目標,有了目標才能更高效地執行。在教學課堂中,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目的是讓學生自己主動去學習,養成一個好習慣。傳統教學方式中,老師對于學生的要求太過刻板,將學生框在已有的教學模式中,一板一眼地去學習,這樣學生考試成績或許會有所提升,但是這無疑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不利于學生形成自己的學習方式,無法更好地從本質上得到發展。要想施行素質教育,就必然要打破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不再拘泥于分數的提升,放眼于素質教育及未來。需要教師制定合理的開放式課堂教學目標,引導學生正確有效地學習。
比如,在教學四年級上冊的《一億有多大》內容時,教師可以提出除了教材中提到的先測一千張紙,再推測一萬張紙之外的方法,可以適當引導學生用其他方法推測一億有多大,比如可以指導學生先稱一百粒米有多重,再推測一億粒米有多重。或者指導學生測一百米有多長,再推測到一億米有多長。正確地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就能激發學生突破固有思維,促使課堂教學效率切實提高。
教師制定學習目標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以多做引導來取代生硬教學,放手讓學生去學,而不是拘泥于課本及原有的學習模式,要讓學生主動去學。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不是逼迫,而是引導,讓學生主動學、樂學,這樣的課堂才是一個優秀的課堂,才能真正發揮課堂、教師的作用。
教師在教學開放式課堂的同時,應先對現有課堂資源進行整合,統一利用,盡量最大化利用資源,讓學生能在一個資源豐富,知識條理清晰的開放式課堂中有效學習,培養自身知識和技能。小學生年齡小,天性好動,所以老師可以在課堂中設計一些精心的環節,營造有趣生動的氛圍,寓教于學,不拘泥于課堂單調的學習。對學生愛玩的天性給予適當的尊重,這樣學生才會更接受這個課堂,不會從心底排斥它,才更容易參與進來。
例如,教師在教學《周長》時,可以讓學生們一起做一個小游戲,每個人先迅速找到自己身邊的一個圓,如杯子的底部、筆桿、風扇等等,然后想辦法量出身邊那個圓的周長,盡可能時間短且精確,最后時間最短或者測量最精確的學生獲得勝利。適當給予獲勝者一點獎勵和表揚,這樣一來,學生一定會積極踴躍參與進來,努力測量,努力尋找最快捷的測周長方法,同時也會思考怎么樣做更省時、更精確。此時教師再稍加引導,引導同學先在課本上尋找方法,再自己想一種方法,通過實踐來證明哪一種方法更加精確、快捷。在游戲結束后,老師再次引導學生系統性地從課本中獲得知識,這無疑很有利于加強理解與學習,課堂活躍度和課堂教學效率都會同時提高,學生也會更加有動力去學習新的知識。
單單看數學本身這門學科,多角度、多方面就是數學其中的一個特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會涉及到數學。所以,面對如此多角度、多方面的數學,教師更應該以多角度多方面去制定教學內容,而不是單一地灌輸知識。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應主動深入地研究要講解的教學內容,積極鉆研教材才能更好地進行教學。很好地了解內容之后,將學生個人的能力與課堂所教東西緊密聯系起來,更好地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去學習,而不是被動接受知識。在開放式課堂中也是如此,不應拘泥于課本,應多往課外拓展,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不只是課本上的知識,還可以有生活實際中切實獲得的技能,同時也將課本所學知識延伸到生活中來。
例如,在教學《時、分、秒》的時候,可以引入十二進制的規則,生動形象地讓學生更加理解時間表的運轉原理。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不僅對鐘表計時有了一定了解,同時還會對十二進制也有初步認識,有興趣的同學也會自己去學習關于十二進制的內容。也可以隨意給同學看一個表,讓學生回答是幾時幾分幾秒,也可以給學生一個缺少分針或秒針的表,讓其讀數,問他是如何看出來的。學生肯定會好好學習這一章內容,以便正確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還可以玩玩其他游戲,如正確計時等,都可以激發同學對數學的興趣,對知識的渴望,讓學生在以后的課堂中也能保持那種對學習的興趣,更有利于老師進行知識傳授。
在所有事情中,最后應該是總結評價,教學也是如此。最后一步應該為對開放式課堂進行評價。教學評價極為重要,科學客觀地做下評價,有利于從中獲取有效經驗。同時,評價是為了綜合考量實際教學效果,對教學質量進行全面分析,這樣才能全面對學生學習情況及學生未來發展的方向進行了解,同時也對教師自己教學質量進行更加全面的了解。開放式課堂教學,可以試著拓寬評價模式,讓學生參與到評價過程中來,讓學生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樣的課堂,讓老師清楚還有哪點做得不太滿意,這樣,課堂質量就會在互相評價中不斷上升,學生也能從中獲得學習的信心和動力。
例如,在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分數的意義》教學時,課堂中老師可以預留五到十分鐘對課堂進行評價,先由老師進行總結性發言,對課堂所教的知識進行系統的總結,條理清晰地將課堂內容過一遍,讓學生對該堂課所傳授的知識在腦海里更加清楚地回憶一遍,有利于學生記憶以及將知識融會貫通。教師總結完畢后可以組織同學自由發言,發表對本節課的看法以及想要課堂中出現什么自己想要的內容,學生暢所欲言,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加清楚自己學到了什么,學得怎么樣以及自己想要怎么學,同時也可以讓老師知悉本節課教學的優點和缺點,有利于其對課堂進行改進,進一步提升開放式課堂教學質量。
總之,在現如今因社會飛速改革和發展而導致的教學改革與發展中,教師要直面變化,不斷除舊換新,讓課堂緊跟時代步伐,不能偏居一隅,固守原有的模式不愿打破。而應該勇于變革,運用各種教學方式營造一個和諧先進的課堂,讓學生沉浸在課堂中學習知識和技能。教師可以通過安排教學目標,營造課堂氛圍,優化教學實施過程及進行適當教學評價、總結來使開放式課堂有效運用,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有趣的學習環境中主動學習,主動汲取知識,這樣對學生未來發展將更加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