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師范學校第一附屬小學 房珊珊
“體育、藝術2+1項目”是指學校組織課內外體育、藝術教育的教學和活動。其目的是讓每個學生至少學習掌握兩項體育運動技能和一項藝術特長,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小學體育教學實施過程中踐行體藝2+1項目,是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主要渠道。從體藝2+1項目的內涵可以看出,在小學體育教學活動開展中要想有效地踐行此要求,需要教師改進教學,組織多樣的課內外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自主性的發揮下,積極投身其中,在實踐中積累兩項體育運動技能,同時還要在生動活潑的運動參與中,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樹立終身鍛煉意識。事與愿違,在當前的小學體育教學活動開展中,體藝2+1項目還沒有得到有效的落實,還存在一些問題。
1.體育意識缺乏。體藝2+1項目的實施旨在引導學生樹立終身鍛煉意識。但是,在當前的小學體育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家長乃至學生,受應試的影響,仍將體育當作副課,對該課程不重視。一些小學生比較喜歡體育課,也是將體育課當做玩鬧的課程。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是難以建立有效的體育意識的。意識作為行動的指引,不良意識會影響師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情況。
2.教學內容陳舊。教學內容是教師組織教學活動依據。縱觀當前小學體育教學的實施情況我們可以發現,大部分教師仍將教材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在課堂上,或者按照教材向學生灌輸知識,或者機械地展示教材中的動作、技能等。在這樣的單向教學過程中,學生無法建立體育鍛煉興趣,同時也難以掌握所講授的體育知識和技能。而且,在教師的機械灌輸和演示下,體育知識重復的情況大量存在,白白浪費了寶貴的教學時間。除此之外,很多小學所設定的體育教學計劃、教學目標具有形式化的特點,教學內容、教學形式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最終導致學生在被動參與中產生排斥,逃避體育鍛煉。
3.忽視學生差異。受生活環境、學習經歷等影響,小學生之間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差異。但是,在班級授課的影響下,當前大部分教師在組織體育教學的時候,采取統一教學的方式,設定統一的教學目標,展現統一的教學內容,采用統一的教學手段,如此導致部分學生無法接受教師所講解的知識,還有部分學生在輕松掌握中無法獲得鍛煉的滿足,久而久之,扼殺了這些學生的鍛煉興趣,甚至增大了學生之間的差距,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
面對以上問題,要想在小學體育教學實施過程中踐行體藝2+1項目,需要教師做好以下工作。
1.提高思想認知,轉變教學理念。體藝2+1項目的實施旨在推動學生實現全面發展。所以,在推進體藝2+1項目的時候,教師要將學生作為體育鍛煉的主體,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與此同時,在實施教學的時候,無論是學校還是教師,都要建立對體育鍛煉的充分重視,積極地為學生創設適宜的身體鍛煉環境,進而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進行身體鍛煉的機會。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的教學理念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體育教師要轉變以知識為本的教學理念,將學生的發展擺在首要位置,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設計多樣的鍛煉活動,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鍛煉身體的需求。
2.強化體育管理,合理選擇體育項目。既然當前的小學體育教學在教學內容建設和實施方面存在問題,那么,我們就需要在體藝2+1項目的指導下,優化設計教學內容。根據2+1項目體育技能標準,我們可以結合其中的體操類項目、藝術類項目等,為學生融合多樣的體藝內容。如在體操類項目中,我們可以選擇這樣的首選項目:體形練習、健美操、舞蹈、技巧、跳繩等。也可以選擇這樣的任選項目:雙杠、單杠、跳躍等。還可以選擇這樣的開放性項目:健美操、藝術體操。在田徑類項目中,同樣可以按照首選項目、任選項目和開放性項目這樣的形式,選擇耐久跑;跳高、跳遠、鉛球;200米、400米、110米欄等。如此實現教學內容的豐富,同時也可以指導學生根據其身體發展情況和學習興趣,選擇不同的項目進行參與。
在選擇了教學內容之后,我們還需要對各項目的評價標準進行設定。因為評價標準是教師組織體育教學活動的依據,同時也是學生踐行體育內容,實現發展的方向。適宜的評價標準,不僅可以推動教學活動的發展,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的發展。因為學生是體育教學活動的參與主體,我們在制定評價標準的時候,會以體藝2+1項目要求和學生的發展實際為依據,設定不同層級的標準。就當前的體藝2+1項目實施標準的體育水平方案來看,因為缺乏水平一致的標準,所以,我們重點對此進行了探究,總結了一些經驗。以籃球為例,針對一、二年級的學生,我們設定了這樣的計分細則:不限姓名,以原地拍球(個)為技術指標,確定不等的評價等級。如優秀等級,需要在30秒內完成70個以上;良好等級,需要在30秒內原地拍球50~70個;而及格等級,只要在30秒內完成50個以下就可以了。在如此不同標準的指導下,學生會在親身體驗中獲得不同的發展。而且,教師在組織教學的時候,也可以根據學生的表現判得分情況,給予其有針對性的指導,促進其發展。
3.有效組織教學,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在小學體育教學活動開展中,受教師教學方式應用的影響,學生在體育教學活動參與中存在不同的障礙,有的學生對體育學習不感興趣,有的學生無法在機械演練下扎實掌握知識與技能。面對此種情況,則需要教師改進傳統的教學方式,把握新課改時機,對多樣的教學方法進行靈活的運用。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游戲教學法等不失為有效的教學方法。以“劍術”為例,在組織教學的時候,我嘗試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在學生剛剛接觸劍術的時候,借助多媒體向學生播放了行云流水般的劍術表演視頻,從而以精彩的表演贏得學生的喝彩,同時點燃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再以“耐久跑”為例,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我發揮競賽教學法的作用,為學生組織了比賽活動,使學生在競爭意識的驅使下堅持參與。
總之,在體藝2+1項目實施背景下,我們要立足當前小學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結合體藝2+1項目的實施要求,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設定體育水平的評價標準,優化各水平段的組合教學內容,并改進課堂教學方法,以此使學生在多樣的鍛煉中,實現身心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