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巢湖市天峰小學 任小莉
探究式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通過觀察、實驗、思考、討論等途徑去獨立探究、自行發現并掌握相應知識的一種學習方式。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探究的主動性,培養學生對問題的探究能力;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合作中相互交流、取長補短來開拓自己的探究思維;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來驗證學生對問題的主觀猜想,從而促使學生對知識的內在含義做到深刻的理解和掌握,這樣一來,可以使得小學數學的教學效果得到顯著提升。
小學生對問題的追求總是孜孜不倦的。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探究式教學時,要善于結合教學內容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來促使學生的思維在問題的推動下變得異常活躍,從而促進學生對問題進行追根究底,進而達到有效訓練學生思維,培養和提升學生探究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學習《確定位置》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我就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來激發學生對位置內容的探究興趣。課上,我向學生提出問題:“周末的時候,小明在網上點了外賣,半個小時后,外賣員準時把外賣送到了小明家,你們知道外賣員是怎樣知道小明家的具體位置的嗎?”學生回答:“手機上有地址。”我再問:“那手機上的地址是通過什么來表示的?拿我們班的小花同學的位置來舉例,你們可以怎樣描述小花的位置?”學生通過對問題進行思考,回答出了好多種描述小花位置的方法,于是,我接著說:“請同學們來歸納總結一下要想清楚地表述物體的位置需要幾個數字。”學生紛紛拿起紙筆對問題展開了探究,并得出了結論。這樣,我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促使學生積極地對問題進行了探究,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合作學習是新課改所提倡的重要學習方式,學生在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對知識進行探究、討論,可以促使學生發揮自己的最高水平,通過合作交流集思廣益,達到一加一大于二的學習效果。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探究式教學時,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探討等形式對問題進行深刻的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自行歸納總結學習內容,對探究中遇到的難題,教師再及時地給予指導、點撥,促使學生的探究思維得到開拓和提升。
例如,在學習《圓柱和圓錐》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我就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交流來感知和發現圓柱、圓錐的特征,并了解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課上,我把學生進行了分組,讓學生拿出提前準備的圓柱體和圓錐,觀察一下圓柱和圓錐由哪幾個面組成,每個面有什么特征,并用直尺測量一下它們的高,看看高有多少條,有什么特征。這樣,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對圓柱和圓錐有了初步的認識,并通過合作學習,把各自的意見進行了討論交流,最終總結出了圓柱和圓錐的特征。對于圓柱體的表面積計算,剛開始學生不知道怎樣來計算,于是,我指導學生把圓柱體進行裁剪,運用“化曲為直”的方法來計算,這樣一來,學生豁然開朗,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探討,學生自行總結出了圓柱和圓錐表面積的計算公式。這樣,我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交流對數學知識進行了探究,在遇到問題時,我及時地對學生進行了點撥,使得學生的思路得到了開拓和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探究式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對問題進行預先猜想,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力,然后再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來弄清知識間的內在特征和聯系,并通過實踐來驗證自己之前對問題的預設猜想,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很好地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從而使得學生的學習成績得到顯著提高。
例如,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我就對學生通過擺一擺,想一想的方法來自主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我讓學生按照要求用體積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搭出四個不同的長方體,記錄下這些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并想一想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寬、高有什么關系?然后通過計算小正方體的個數來驗證自己的猜想,從而促使學生得出了計算長方體體積的方法。這樣,我通過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在實踐的過程中驗證了自己的主觀猜想,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有一定的規律。在這種學習狀態中,學生們就會變得善于觀察和探究,自身的綜合能力就會更加強大。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展開深度教學,必須要給小學生們設立深度學習的情境,在這種氛圍的影響下,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學生們的數學實踐能力。
例如,在引導學生們學習《三角形》的時候,老師可以給學生們展示一些三角形的模型,再讓學生們利用有效的素材來制作三角形。并指導學生們,讓他們認識生活中存在的各種三角形,以及三角形所具備的特征,可以再展開實驗,讓學生們認識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實際用途。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們將三角形的原理能夠更好地應用在實際生活當中去,提升學生們的數學實踐能力,使學生們能夠更加明確地認識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
綜上所述,數學課程在小學階段的學習,能夠培養小學生的思維方式,使小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更多的知識內容,同時,也可以加深小學生對實際生活的認識。老師要正確地認識數學知識的學習給學生們帶來的巨大影響,從而結合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要求,有效地利用深度教學方式,根據小學生的學習狀況,給他們創造和諧的學習環境,制訂更加具備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不斷地加強對小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為他們日后的學習和成長打好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