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門師范附屬小學 陸冬燕
課堂是傳播知識的場所,也是發展學生智力、提升學生能力的陣地。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由于認知能力的薄弱和思維能力的局限,對很多數學知識都無法真正掌握,致使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錯誤。可以說,在學習前行的路上,錯誤一直都會與學生如影隨形,伴隨著他們的成長。因此,教師需要對學生的錯誤引起足夠的重視,挖掘其潛在的“閃光點”,使之成為鮮活的教學資源,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程式化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學生的發展要求,教師應注重生成性數學課堂的構建。在教學中經常發現,有些數學錯誤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廣泛性,教師在研讀教材和尊重學情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在課前充分預設學生可能出現的錯誤。這樣可以做到心中有數,當學生出現相應的錯誤時,教師便能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從而及時地幫助學生找出錯誤,避免后續出現相同的錯誤,達到防患于未然的教學效果。
上述案例,教師在課前準確把握了學情,預設到學生在課堂中可能出現的錯誤,并想到了相應的應對措施,通過涂色比大小,讓學生發現了錯誤,掌握了正確比較分數大小的方法。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錯誤,是因為被知識的表面現象所迷惑,學生易出現思維上的短板或空白,對很多知識沒有掌握透徹,而形成錯誤。因此,在學生出現錯誤時,教師可以發揮學具的作用,讓學生動手拼一拼、比一比、說一說,讓學生在操作學具的過程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讓學生能透過知識的表面,觸及知識的本質。
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后,教師為學生設計了這樣的練習:“將3個棱長15厘米的正方體,拼成一個大的長方體,拼成的長方體的表面積是多少立方厘米?”看到這樣的練習,很多學生首先根據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方法,算出一個正方體的表面積:15×15×6=1350(平方厘米),1350×3=4050(平方厘米)。通過學生的計算過程,不難發現,學生的思維陷入了定勢,出現了錯誤。這時教師沒有立即作出評價,而是讓學生拿出身邊的小正方體,動手拼一拼,看看有什么發現。學生發現,有一些面在拼的過程中,已經在里面了,在計算的過程中,就不能算在內了,所以應該判斷出所拼長方體的長、寬、高,然后進行計算。
上述案例,面對學生的錯誤,教師沒有指出,而是運用學具,讓學生在拼的過程中,發現了錯誤的根源,讓學生不再被知識的表面現象所迷惑,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反思是一種重要的數學學習能力,也是后續學習數學的基礎。反思是對解題過程的回顧,是解題之后不可或缺的環節,有助于學生自己發現錯誤和修正錯誤。教師讓學生有目的、有意識地反思,可以讓學生對錯誤產生深刻的認識,讓學生經歷自我否定、自我修正的過程,從而避免“一錯再錯”,掌握知識的本質,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
在學習運算律后,學生們在計算480÷20+480÷40時,教師在巡視中發現,絕大多數學生是這樣算的:480÷20+480÷40=480÷(20+40)=480÷60=8。學生普遍出現這種錯誤的原因是受乘法分配律的影響,為了深化認知,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反思:“這道題這樣算,結果正確嗎?”“這道題目本來的運算順序是什么?”“按照原先的計算順序,結果應該是多少?”學生們在教師問題的引領下,進入了反思中,并且根據原先的計算順序算出了結果,發現是36,而不是上面算出的8,這是什么原因呢?強烈的反差,促使學生進入了深思中,學生們漸漸認識到分配律只有乘法中有,而除法中沒有,所以不能運用。
上述案例,教師針對學生的錯誤,引領學生進行反思,通過指向性的問題,讓學生回到問題的起點,深化了學生對所學新知的理解,達到糾正錯誤的目的。
創新能力是學生持續學習的源動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是數學課堂的重要任務之一。錯誤是盡管意味著不正確,但有時卻包含著一些“合理的成分”,甚至是“創新的成分”。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如果學生出現錯誤,教師不能“全盤否定”,而是應該仔細分析,將錯就錯,讓學生大膽發表和表達自己的想法,蕩滌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創造性和深刻性。
在進行應用題教學時,教師出示了這樣的實際問題:3輛卡車2小時運貨120噸,有這樣的卡車12輛,8小時可以運貨多少噸?這個題目出示后,很多學生依據歸一應用題的解題策略進行解答,列出的算式為120÷3÷2×12×8=1920(噸),正當老師準備進入下一題時,有一位學生站起來說出了他的算法:120÷3×8×(12÷3)=1260(噸)。從結果上判斷,這種解法不對,但教師發現錯誤中也有一些“創意”,便讓他說出想法,那個學生說:“卡車數量是原先的(12÷3)倍,前兩步表示3輛卡車8小時運的噸數。”那個同學很快意識到了問題,修正說:“120÷3”不對,應改為:120÷2×8×(12÷3)。其他學生恍然大悟,紛紛豎起了大拇指,培養了學生解題策略多樣化的意識。
上述案例,在學生出錯時,教師沒有直接否定,而是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學生自省,主動地修正錯誤,發散了全班學生的思維,實現思維的碰撞和能力的提升。
總之,錯誤是不可回避的教學話題,活用錯誤是強化學生認知、發展思維的途徑之一。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出現錯誤時,教師應該發揮自己的教育機智,靈活地運用,引導學生主動地找錯、析錯、改錯,從而強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促進良好知識結構的形成,實現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