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靖江市新港城初級中學創建于2012年,是一所城鎮化背景下的農村初中,擁有教職工105人,主體由江蘇省重點中學斜橋中學初中部教師整體遷入,整合了新港初中、六三初中、大覺初中等6所學校的優秀師資,經過“和諧·競爭”的文化氛圍熏陶,凝聚成“機遇中挑戰困難謀發展,處劣勢志存高遠求輝煌”的港中精神。在這里,有泰州市優秀教師、教學能手、優秀班主任、“311”人才,有靖江市三級骨干教師、師德標兵、優秀共產黨員,真可謂名師薈萃。其中中學高級教師17人,中學一級教師33人,擁有本科學歷的教師比率達93%。
新港城初中異地建校以來,秉承“樂教樂學、幸福生活”的辦學理念,緊緊圍繞“辦鄉村一流、靖江有地位、泰州有影響的義務教育示范名校”這一總體目標,以“全面提升教師隊伍素質、學生綜合素養”為抓手,引領全體教職員工遵循教育的規律,嚴格規范教育教學言行,在“樂道”教育理念的引領下,進一步完善辦學思路,豐富辦學內涵,在學校教學團隊建設上走出了一條特色之路。
新港城初中成立之初就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將“樂道教育”作為學校文化主題。“樂道”就是“樂學、樂教、樂思、樂行、樂情、樂心”,構建教師愛崗樂教、學生敬教樂學、師生教學相長、校園和諧共融的教育生態環境。“種一顆快樂的種子”是學校的核心理念,“培養具有家國情懷、擔當品質、學習能力、快樂精神的幸福少年”是學校的培養目標,通過改革創新激發發展活力,形成辦學特色,構建學校文化,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教育是幫助人追求幸福的事業,新港城初中提出“樂道教育”這一文化主題,是基于“幫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這一目標。幫助師生過上幸福的生活,首先要更新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為了凝練教師的文化價值觀,學校通過多種途徑進行宣傳。利用全校教師大會對“樂道教育”進行解讀,通過教研組、備課組活動與學科教學融合,舉辦“樂道研學講壇”,請不同的教師談自己的理解。“樂道研學講壇”每學期兩次,每次活動提前布置,圍繞“樂道教育”設立一個具體話題,每個教研組選出一名代表,認真準備,制作PPT,就主題進行交流發言,全體教師都是觀眾。“樂道研學講壇”緊扣時代脈搏,傳播教育界先進的課改理念,開闊教師的眼界,促進教師的自主學習與發展,同時也表達了學校的辦學理念、學校文化,凝聚著教師的文化價值觀。一種好的學校文化氛圍能熏陶人,給人一種積極向上、蓬勃發展的激情。人在這種文化氛圍中,心情舒暢,工作熱情高漲,容易創造出奇跡。學校每年都舉辦不同形式的教師文化活動,如新阜新韻聯歡會、唱歌比賽、棋牌比賽、書法比賽、趣味運動會、全體教職工同唱校歌、學校領導班子舞蹈表演、全體教職工健步行等,在活動中感受集體的溫暖,增強凝聚力,建設“和樂”教師隊伍。
內強素質,外塑形象,為營造“樂道教育”氛圍,新港城初中還切實加強“樂道”環境建設。學校有6幢大樓,每一幢樓都有自己的名字:“樂道樓”“樂思樓”“樂學樓”“樂行樓”“樂健樓”“樂群樓”。這些名字正是“樂道”文化的具體內容。校園的文化長廊,道路邊的宣傳牌,每一面墻、每一條走廊、每一個角落,都有明顯的文化標識。學校的一花一草、一磚一瓦無不彰顯著“樂道教育”的內涵。
一是強化師德引領,大力弘揚正能量,以高尚的師德引領教師發展。學校通過一系列職業道德教育、法律法規學習,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教育觀。以“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十佳青年教師”“六佳班主任”和“三級骨干教師”為榜樣,通過學習身邊典型,內練功夫,外樹形象,讓每一位教師把自身形象與學校前途命運聯系在一起,提高全校教師職業道德水平,抓好師德師風建設。
二是科研引路,搭建專業成長平臺,轉變思想,樹立正確的科研態度。學校積極參加江蘇省初中教科研基地活動,繼續把課堂教學改革作為主要研究內容,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為研究目標,更加強調教育科研的科學與規范,著力抓好“教師成長工作坊”建設,定期舉辦“樂道研學講堂”,定期編寫《“樂道”教研簡報》,召開青年教師座談會,定期加強對青年教師進行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的考核,并為他們創造多種展示才能的平臺,開展“尚樂杯”青年教師系列大賽,讓一批青年骨干教師脫穎而出。5年來,教師參加市級以上培訓上千次,獲獎或發表論文近百篇。在靖江市教師基本功大賽中獲獎人次超過100,在靖江市級優課比賽獲一等獎者有10余人。5年來,我校承擔省級課題2項,一項已結題,一項已經通過中期評估;承擔泰州市級課題8項,其中7項已經結題,還有一項在研。
三是家校聯動、三位一體,統籌推進“全方位”育人的目標。校方通過學校網站、教育網、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加強與家庭、社會的互動與溝通,廣泛聽取辦學意見。今后學校還將繼續做好《新阜》校報、《荷韻》校刊的編輯出版以及“新荷之聲”電視臺、廣播臺的采、編、播工作,做好《種一顆快樂的種子》校歌的推廣工作。繼續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堅持每月一次的家長開放日活動,架構起學校、家長、社會協同推進的橋梁,營造良好的立德樹人氛圍,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港中人越來越認識到“科研興校、質量立校”的重要性,并不斷加強常規教學的監督和管理,以集體備課為突破口,以教學“五認真”和“教學案”的實施為抓手,認真實施《新港城初中教學常規要求》。全校各年級統一教學案,統一作業。新教師和初任新年級教師備詳案,資深教師備簡案,所有教師都需要二次備課。中層以上領導每周進課堂調研不少于兩次,校務會上反饋調研情況,重點促進教師集體備課與課后反思有機結合,有效落實二次備課,強化了集體備課和教學研討的實效性。努力追求高效課堂,通過說課、磨課、聽課、評課、議課等活動,準確把脈課堂教學動態,推動教師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的轉變。在不同時期開設“新授課”“試卷講題課”“復習課”,供大家研討。每學年學校都會輪流舉行“尚樂杯”青年教師教學設計大賽、優課評比,“尚樂杯”命題大賽,“尚樂杯”骨干教師示范課,青年教師主題征文等活動。
在落實《新港城初中教學常規要求》的過程中,學校通過總結、發展,形成“三趣課堂”的理念,具體內涵如下:先學后導,靈趣課堂。先學后導,落實在兩個字眼上,一是學生的學,二是教師的導。“先學”在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習慣和能力,突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如在教師提供的學案引領下自學,初步感知教材的知識觀點、技能方法和價值觀念,并記錄下自己不明白、不清楚的問題。同時學生可以利用江蘇省泰微課平臺上的資源自主學習,進行釋疑解惑。先學后導在這一過程中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凸顯學生的靈趣,即學生有主見、有方法。它能夠遵循一條由“學會”到“會學”到“創新”的路線,克服了教師單向、死板傳授知識的弊端。
探究互動,情趣教學。課堂上教師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實現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課堂充滿健康、科學、積極、向上的氛圍。這一過程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是師生共同探究、共同提高的過程,強調的是教師樂教的手段和技巧。教師的樂教帶動學生的樂學。文科課堂和理科課堂各有情趣,文科課堂可以是朗誦會、發現之旅、辯論賽場,理科課堂可以是實驗室、科技圣殿等。這樣的課堂,要求不管是新授課、習題課,還是復習課,不管是課堂中的教學內容,還是教學的某一呈現環節,都要有所創意,充滿情趣。為了讓每節課都有情趣,學校強調教師要在課堂上進行微創新,具體包括:新課導入微創新,提問微創新,課堂訓練微創新,課堂活動微創新,作業設計微創新。
問題評價,意趣學風。師生共同參與課堂評價,巧用委婉含蓄的語言進行評價,活用學生自評,更可以進行學生互評。一句表揚的話,一片熱情的掌聲,一個肯定的眼神,都是教師對學生的激勵。對學生的批評建立在尊重的基礎上,準確指出學生的問題缺點,使學生對自己提出更高的標準,以便揚長避短。學生自評是讓學生對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各種表現進行自我評價,主要體現在學生回答一個問題或者自己完成練習后,獨立思考、判斷、展示、點評、質疑與反饋過程中有哪些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自己進行反思,不斷總結經驗。學生互評是通過小組互評、全班互評等評價方式,促進人人參與,使學生在相互評價、自我比較中獲得自主發展。
靖江市新港城初級中學盡管辦學時間不長,但是港中人一步一個腳印,在學習中探索,在探索中前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實現了教學質量的快速穩步提升。2012年以來,學校先后榮獲泰州市義務教育現代化學校、泰州市義務教育管理標準示范校、江蘇省教科研基地學校、泰州市大閱讀示范校、泰州市教育工作先進集體、泰州市素質教育“5+2”工程先進學校等榮譽稱號,贏得了廣泛的社會贊譽。我們品嘗著累累碩果,洋溢著激情與歡樂;我們收獲著點點喜悅,揮灑著幸福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