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泰縣盤谷中心小學 張成忠
數學學習是圍繞數學問題而進行的學習,課堂教學中我們總是在不斷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中找尋知識真諦的。從事小學數學教學近二十年,我深感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有效提問,能夠幫助學生回憶學過的知識,調動小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開闊思路,啟迪思維,對提升教學效率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還能挖掘小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養成,對數學能力的培養大有幫助。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每一個階段其都有著不同的教學目的,老師所設置的問題應該要立足于課程的核心點,緊扣教學各階段環節目標。去年參加鄉村教師素質提升工程省級培訓,有幸到名校跟崗學習,印象比較深刻的一個教研環節,評課前要求對老師的課堂提問做好記錄,課后進行統計分析:你認為哪些提問是多余累贅的?有多少次?你認為哪些是有效提問?有多少次?你認為這些有效提問對課堂教學有什么幫助?哪節課大家聽得非常認真,課后發現名師優課看似行云流水的,其實都是經過千錘百煉精心雕琢的,那看似隨意的提問沒有絲毫的隨意性,處處都是針對關鍵處、重難點,能激發學生思維,幫助學生破開知識難點的壁壘,化繁為簡,直達知識核心。
如教學“烙餅問題”這節課時,探究盡快烙3張餅可以這樣設問:請同學們來當大廚,你想怎樣烙?你的方案一共需要多長時間烙完?(預設方法1:一張一張烙。方法2:先烙兩張,再烙一張)對這兩種方法,你有什么看法?為什么第二種比第一種省時間?那烙第三張餅的時候要怎樣烙才能不浪費時間呢?要使鍋里每次都是烙的兩張餅,應該怎樣安排呢?每一個提問都給出明確目標,激發學生去思考,從而發現每次總烙兩張餅,別讓鍋閑著,不留空位,就不會浪費時間了,花費的時間才最少。這樣的設問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產生思考、討論、回答的欲望,體會到解決問題的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經過合作探究得出交替烙這種最優烙法。
教師在進行提問之前要對學情有充分的了解,提問要引發學生的思考,鍛煉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才能激發學生積極思維。如果問題太淺顯,學生根本沒有開動腦筋就能回答;問題太深奧,又會使大多數學生望而卻步,根本沒有信心去探究。老師的設問可以由簡單的基本概念入手,然后難度逐步提升,由易到難,層層遞進,逐漸讓學生領會其中的技巧,使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都得以鍛煉。教師應當仔細研究教材,契合學生的知識水平,設計層次分明的課堂提問,才能引領學生進行有序思考。如對于難度較大的問題,要注意化整為零,設計出一系列由淺入深的問題,問題之間環環相扣,通過認真思考輕松解決前一個問題,就能進入下一個問題,如同臺階拾級而上。教師適時給予適當的鼓勵性評價,通過這樣循循善誘,鼓起學生的信心,讓學生渴望投入知識探索中來,從而使學生的認識逐步深化。
如教學“圓的面積計算”時,可以這樣設問:回憶一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怎樣推導出來的?可以將圓剪拼成我們學過的哪個圖形?對比觀察,拼成的近似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原來圓的什么?對比觀察,拼成的近似長方形的寬相當于原來圓的什么?長方形的計算公式是什么?那么圓的面積應該怎樣計算?這樣的提問既有邏輯性又有啟發性,學生親歷知識的探索過程,培養了學習數學的能力,收獲一份成長的快樂,我相信這樣的知識點學習將成為美好的回憶。
在班級中肯定會有好、中、差學生的分別,要充分認識到他們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存在差異。有些老師將課堂的操縱權像風箏線似的牢牢掌控在手中,就怕學生回答錯誤,怕差生打亂教學流程,影響課堂效果,對他們的錯誤不是視而不見就是進行簡單否定。有些急功近利的老師,為了保證教學流暢,讓課堂顯得完美,專挑學優生來回答問題,甚至整堂課不知不覺就成了個別學生的表演秀。看似成功的課堂卻會嚴重挫敗難得的學習積極性,后進生會漸漸拒絕參與課堂交流,形成自卑與逆反心理,也容易造成大多數學生思維的惰性,增強他們的厭學情緒。教師要關愛每位學生,課堂提問必須面向全體,不能把后進生晾在一邊,攔在交流討論之外,特別要保護后進生的自尊心,當他們出現不一樣的聲音,大可以緩一緩,聽聽這些差錯學生的分析和見解,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自主糾錯,讓學生在論述過程中意識到自己的謬誤。這就需要教師全面細致地了解和掌握班上每一個學生,在提問時能夠照顧各種水平的學生,強調問題對思維的啟發,讓每一個學生利用已有知識經驗,經過認真思考分析后,能夠積極回答,后進生有得吃,中等生吃得飽,優生吃得好,形成一種良性循環。讓所有學生積極參與到師生互動中來,整個課堂會生動活躍,學習變得輕松快樂,從而真正實現因材施教,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促使學生全面進步。
如教學“確定事件與不確定事件”這節課時,探究“可能”可以這樣設問:老師手里有3張節目卡片,分別寫著“唱歌、跳舞、朗誦”,大家來猜一猜,如果讓你從中抽1張,你會抽到什么節目?一定會抽到唱歌嗎?那我們應該怎樣說?誰與他的意見不同?那到底誰說得有道理?為什么?該怎么驗證?通過剛才我們親自動手抽卡驗證,你發現了什么?從而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從內心想去學習,讓所有學生都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培養所有學生的積極參與意識,給每個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關注錯誤回答,動用教學機智生成寶貴的教學資源,全員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使沉悶的課堂氣氛活躍起來,這樣的課堂效果會比預設的更好,學生學得開心又不容易遺忘。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掌握好發問的策略,恰當處理學生對問題的回答,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使每個學生更主動地進行思維活動,引發思維的飛躍,更有信心去打開通往知識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