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關廟中心學校 鐘作梅
新課標強調,小學數學教學中需要滲透深化教學理念,立足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之間的關系,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價值,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最終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小學數學實施生活化教學策略提出幾點看法。
數學教師設計的教學方案是否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貼合學生熟悉的生活,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率。現行的小學數學教材,受不同地區、不同因素的影響,其中呈現的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擁有的生活經驗相背離。因此,在備課過程中,教師應該立足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學習能力進行,不能完全根據教材開展教學活動,應該充分解讀教材,創造性地應用教材,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整合教學資源,引進學生已有的生活元素開展教學活動。不僅如此,教師需要深入解讀教材,分析、整合出適合小學生心理規律的教學內容,熟練掌握教材中的各個章節以及知識點,明確教材中的優勢與不足,盡最大可能做到揚長避短。教師需要掌握學生的數學基礎情況、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場景等,根據教學內容有選擇性地滲透生活元素,充分發揮生活中存在的教學資源,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創造性地使用教程,促使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實現生活化,鼓勵學生積極、認真地參與數學教學活動。
首先,教師應該積極為學生創設出生活化的學習環境。其主要特點就是能夠保證學生安心學習,積極感受數學、學習數學,積極發揮數學教學的教育意義。教師應該對傳統課堂教學進行優化和改革,與學生一起進行學習;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裝飾班級,將學生熟悉的、熱愛的色彩和圖畫張貼到教師墻壁上,以此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可以留一面墻壁,張貼師生的學習成果,能夠起到調節課堂氣氛作用。另外,教師應該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時間、活動空間,比如設置休息角,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自由活動,實現勞逸結合,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集體游戲,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其次,教師應該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良好的教學環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利用生活內容呈現數學問題,讓學生置身于比較熟悉的環境氛圍中,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
僅僅是將課堂教學模式生活化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對課堂評價進行生活化,需要教師轉變教學重心,不能過分重視認知性教學任務的完成,需要關注學生的情感變化、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逐步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與學習能力。應用這種生活化的課堂教學評價能夠發揮出多種優勢:其一,多元化。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不能用一刀切的方式進行,不利于學生的思維發展。應該允許并鼓勵學生存在不同的見解,幫助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也可以評價其他學生,甚至評價教師;其二,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再處于被動地位,而是一切教學活動的主體,應該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和探索。因此,教師應該將教學結果與學生的學習過程放在同一位置,充分發揮評價的積極性作用,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各種能力。其三,情景。教師需要將課堂教學評價實施在生活情景中,對學生進行客觀、真實的評價。其四,多樣。教師可以應用多種評級方式,摒棄傳統的考試模式。教師可以將學生不同階段的學習成果納入評價范圍,記錄學生的點滴成長。
教師必須樹立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并且需要充分發揮該理念的教育功能,營造開放、發展的教學氛圍,將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實例引進課堂教學中,促使學生感受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應用,通過感悟生活掌握數學知識。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將實際生活與數學學習相聯系,教導學生仔細觀察生活中存在的數學現象,從生活中挖掘數學問題,并利用自己掌握的數學知識借機該問題,可以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結合新課標要求,教師需要利用實際操作發展學生的感性認知,即重視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發展。教師需要充分發揮數學教材中例題、圖像、導語以及問答的作用,引導學生形成抽象思維、應用抽象思維。這種教學策略能夠取得良好效果,還能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總之,小學數學實施生活化教學,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此廣大教師需要樹立生活化教育理念,引導學生通過實際生活感悟學習數學的價值,借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高效地實現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