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中山市第一中學 周增欽
高中數學的知識比較多,涉及的面廣,需要學生深入思考。部分教師在教數學課程時,整節課都采用講授法進行授課,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漸漸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數學成績得不到提高,這是因為教師沒有使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學生只是被動的聽講,課堂教學效果很低效。數學教師要在課堂上通過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使學生參與到課堂中,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下面,我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就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進行初步的分析與探討。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創設問題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產生探究欲望,從而積極參與到課堂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提出問題,使學生探知數學規律。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教師要注重啟發,使學生通過探究、討論,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例如,在講《指數函數》時,我創設了一個問題情境:我讓學生拿出一張紙,進行對折,第一次,折一次得出2 層紙,對折兩次,得出22層紙,對折三次,得出23層紙,對折4 次,可以得出多少層紙呢?學生進行動手操作,得出對折4 次得出16 層紙。我開始引出指數函數的定義,對于y=ax(a >0 且a 不為1)的函數為指數函數。然后,我舉了幾個例子,使學生根據定義判斷下面的函數是否為指數函數:y=4x, y=x4, y=-4x, y=4x-1,學生根據指數函數的形式判斷出y=4x為指數函數。我引導學生畫出y=2x的函數圖像,運用描點法作圖,先列出一些點,描點并進行連線,作出y=2x的函數圖像,并觀察函數圖像,找一找這個函數圖像有什么特征,并判斷函數圖像的增減性。創設問題情境可以使學生積極的思考指數函數,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性。
數學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和探究欲望,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小組合作探究可以使學生優勢互補,學生通過交流與合作,得出解決方案。學生探究的過程是理解知識的過程,合作探究給了學生交流和展示自我的機會,給課堂增添了生機與活力。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走到學生中去,給學生以指導,并參與到學生的探究活動中,解決學生的疑問。
例如,在講《函數的基本性質》這節課時,我把4 名學生分為一組,小組探究:如何用定義證明函數f(x)=x2-1 在[0,+∞]上為增函數?并討論f(x)的單調性的關鍵點在哪里?小組合作畫出f(x)=-2x+1 的圖像,并比較f(1),f(2)的大小。(2)函數f(x)=x2+2x+c,試比較f(-1),f(2)及c 的大小。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能更好地掌握知識。學生在探究中,對函數的單調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多媒體教學比較直觀、形象,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將抽象的數學問題更具體化,使枯燥的問題更加具有趣味性。多媒體運用于幾何教學中,教師可以制作多媒體課件展示空間幾何體,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使學生通過對畫面的觀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教學可以增加課堂的信息量,教師可以把重要的內容制作成課件在課堂上展示,有助于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例如,《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與體積》這節課主要講的是柱體、椎體、臺體的表面積與體積,我運用多媒體展示了棱柱的側面展開圖,學生會發現正棱柱的側面展開圖是6 個相等的長方形,棱錐的側面展開圖為5 個三角形。我引導學生思考棱錐表面積的求法,然后我又展示了棱臺的側面展開圖,學生總結出:棱臺的表面積為各個側面面積與底面面積之和。
我運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把一個三棱柱分成三個三棱錐的過程,我引導學生猜想三棱柱和三棱錐之間的關系。根據圖像,學生很快猜想到分割的三棱錐的體積為三棱柱體積的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直觀地展現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與體積,提高學生的空間感知能力。
綜上所述,在數學課堂中,教師要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小組合作學習、多媒體教學等多種方法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在學習中遇到不懂的問題通過自我思考、小組探討、課堂提問等方式進行解決,教師要改變以往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思考,教師要給學生以指導,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