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門市海洪小學 錢建美
自主學習是促進學生深入學習,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主要陣地,是為學生的交流提供素材,推動學生深入領悟的前奏,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引領學生自主探究,要讓學生對問題有自己的認識,以此提升課堂學習效率,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課前學習是自主探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學生的認知基礎不同,對于問題的反應時間也不同,所以在課前讓學生預先接觸將要學習的內容,將自己的發現和問題整理出來是有效的學習方式,這樣可以讓學生的思考更深入,也讓學生的不同想法充分展示出來,將個性化的問題凸顯出來,使得他們的課堂學習更豐富。
例如在“間隔排列的規律”教學中,我在課前布置學生觀察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圖,并到生活中尋找相似的實例,然后嘗試研究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可能出現的情況,并將自己的發現整理出來。學生帶著這樣的任務走進情境,發現兩種間隔排列的物體應該分成兩種情況:一種是一一對應,將相鄰的兩個物體看成一組,正好沒有“落單”的,另一種是其中一種物體數量多1,學生整理出幾個實例,發現其共同點是多一個的物體兩端都有。在課堂學習中,學生不僅展示了這些發現,而且結合圖例說明了理由,讓大家在學習中建構出數學模型來。教學了這種排列規律之后,我還提供了更復雜的情況供學生研究(封閉圖形中的排列),學生沿用之前的認識通過畫圖研究找到了封閉圖形中兩種物體的數量關系,并能運用所學的規律解決不斷變化的問題。
在這個案例中,學生的課前學習是關鍵,因為本節課的容量較大,所以課前的學習讓學生在課堂上可以聚焦過程性的問題,將時間花在發現不同的模型并總結出相關的數量關系上,而且原先對這個規律認識不太清晰的學生可以在學習中關注自己的疑問點,這讓學生的學習效果更突出。
小組交流是學生數學學習的重要場所,因為學生發展的差異,小組學生認識的水平有高有低,那么在小組交流的時候,一些淺層的問題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己來解決,而學生無法解決的問題就是有代表性的問題,往往這些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可以引發大家的深入交流,讓學生在爭辯中內化認識。
例如在“認識假分數”的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1.用圓表示一個蘋果,將圓形平均分成四份,并將其中一份涂上陰影,請學生用分數表示出陰影部分,學生想到了四分之一。2.變化情境,請學生涂出兩份、三份、四份,并用分數表示涂色部分,學生發現四分之四就是一個蘋果。3.增加一個完全相同的圓,也將圓平均分成四份,涂上其中的一份,請學生用分數表示兩個圓中的涂色部分。學生在獨立思考后加入小組交流中,一時間交流的氛圍十分濃厚,因為每個小組都陷入了爭論:一些學生認為應該用八分之五表示,一些學生認為應該用四分之五表示。在隨后的集體交流中,這個問題成為關鍵,學生分別表示自己的想法,有的學生認為兩個圓一共被平均分成了8 份,所以分母應該是8,有的學生認為每個蘋果被平均分成四份,所以分母是4。最終學生結合這個分數超過1 的事實達成了共識:以其中一個蘋果為單位“1”。這樣學生就領悟到為什么會出現假分數的概念,并對假分數的定義有了足夠清晰的認識。
在這個案例中,學生的小組交流成為凸顯問題的主陣地,在小范圍的交流無法形成共識的背景下,學生經過教師的組織展開了更大范圍的研討,并最終形成共識。
數學與生活是密切相關的,如果學生只能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那么他們的學習就失去了價值,也無法直達內灶,因此在課堂學習中,我們可以提供一些與課堂學習內容高度相關的問題,促進學生的學以致用,讓學生的數學學習更加深入。
例如在“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教學中,我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對數對的先列后行形成了共識,并引導學生發現了用數對確定位置的范圍,在全課總結的時候,我向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找一找生活中有沒有用數對確定位置的地方,或者與這種方法類似的定位方式?學生回憶出一些類似的情境,比如說棋盤上確定位置的方法等,其中有一個模型引發了大家的關注:地球儀。一些課外知識比較豐富的學生知道經度和緯度的概念,但是他們發現這兩種確定位置的方法還是有所區別的,因為用數對來確定位置需要在一個平面上,而地球儀是一個立體圖形,而且經度線和緯度線與行和列也有區別。雖然探索這個問題耗費了一些時間,但是經過這樣的交流之后,學生明顯對數對有了更深的認識,
總之,自主學習是學生重要的學習方式之一,是學生深入學習的基礎,也是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必經途徑,我們在實際教學中要想方設法通過各種途徑凸顯出有價值的問題來供學生探究,推動他們的自主探究走向深入,走向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