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夢凡



法爾勝,FASTEN,英文意思“連接、拴住”,中文理解為依法治廠、以法制勝,又諧音“發而勝”、“發而繩”。江蘇法爾勝泓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法爾勝”)主營特鋼新材料,業務涵蓋光通信、精工裝備、金融服務、資產管理、物流貿易,是一家多元化集團、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中國企業500強、中國民營企業500強“釘子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百億級制造企業與創新強企。
繩索,貫穿法爾勝發展之路。近60年篳路藍縷,從1964年的“麻繩”手工作坊,到“鋼繩”全球基地,再到“光繩”高科領域的強企;從幾間蘆葦廠房、幾臺麻繩機的江陰澄江制繩生產合作社,到如今繩纜行業巨擘。法爾勝經歷了合作社、國營鋼繩廠、股份公司、上市公司等多次體制改革,是中國民族企業發展的一個縮影,也是中國制造業企業轉型服務型制造商的典型案例。
“極致”思維:打造世界一流強企
極致,企業爭立行業標桿之目標。法爾勝堅持以“極致”思維打造“極致化”拳頭產品,實施創新強企發展戰略,把“繩子”做到極致。當前,法爾勝擁有全球前列的輸送帶用鋼絲繩、橋梁纜索、預應力鋼絞線生產能力,行業前列的精細鋼絲繩、輪胎用鋼簾線(合資)、切割鋼絲(合資)生產基地,國內前列的不銹鋼制品生產基地。法爾勝光通信科技子集團也是影響全球光纖光纜行業的一流廠商。
從“麻繩”手工作坊到繩纜巨擘,從名不經傳的小廠到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是市場需求的驅動,是企業生存的助推,也是國家發展的鞭策。法爾勝最初的主導產品是捕魚用麻繩,60年代中后期漁船棄用麻繩,改用鋼繩。面對或關門大吉或改弦易轍,1966年,企業試制出首條手搖鋼絲繩,開始了從麻繩到鋼繩的升級換代;1978年開始開發技術難度大、附加值高的膠帶用鍍鋅鋼絲繩,結束了中國該產品依賴進口的歷史;1980年出口第一批鋼絲繩,拉開了進軍國際市場的序幕;1984年,企業成功摘取了當時鋼絲繩“皇冠”一一子午線輪胎用鋼簾線。90年代中期,抓住國內外大型橋梁建設機遇,企業研發生產了大型橋梁用鋼絲、纜索,參與建設中國第一座懸索大橋一一虎門大橋,為國內大橋鋼絲依賴進口的歷史畫上了句號。
到了90年代后期,企業應電子八所等科研部門要求,為中國自行研發的光纖光纜配套高質量光纖光纜鋼絲繩,鋪入了珠海至香港的海底光纜、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北京地鐵等國家級大工程及國際工程。1999年以后,企業進軍光通訊領域,研制出具有自主核心技術的光棒和光纖產品,2001年法爾勝光子有限公司隆重投產,開拓了光纖預制棒、通信用光纖、特種光纖、光器件等在內的光通信產業鏈,打破了國外光通信企業壟斷市場。
在做大做強金屬制品和光通信產業外,法爾勝的科技觸角還伸向了新材料領域,先后開發了形狀記憶合金、超導線材等技術水平居于國內領先的新產品。
法爾勝不斷向國內技術空白領域和全球行業前沿領域發起沖擊,對中國金屬制品、橋梁工程、光通信等產業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因而2013年,“法爾勝”牌輸送帶用鋼絲繩產品獲得了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頒發的“出口免驗”證書;2015年,法爾勝被認定為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2016年榮獲“中國工業大獎”,被工信部列為首批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2017年榮獲“江蘇省質量獎”。
除以“極致”思維夯實制造基礎外,法爾勝還以“極致”思維追求產品性能極限,通過實施高標準的研發創新戰略,力爭在研發、生產、品控等各個環節都“多人一步”,以“極細、極長、極強、極廣”為目標,不斷刷新產品性能指標記錄,將產品性能推向“極致”:極細一一法爾勝生產的最細鋼絲直徑比人體頭發絲還要細,被廣泛應用于太陽能硅片切割;極長一一應用于世界最長的斜拉索大橋蘇通大橋的斜拉索,為突破斜拉索橋主跨長度理論極限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極強——應用于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的抗疲勞性為世界之最,經受住了最強臺風“山竹”的考驗;集團下屬的法爾勝特鋼制品有限公司是世界最大的高強度運輸帶特種鋼絲繩基地;極廣一一企業多規格多種性能的產品廣泛應用于農林、礦產能源、冶金、機械、海洋、航空航天、軍工、建筑等多個行業領域與世界范圍。
深耕“極致”思維,扎扎實實推進主業發展,在產品研發、質量控制、精益求精等方面不斷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突出建設企業競爭力,當前,法爾勝已承建海內外800多座大型橋梁,主打產品橋梁用鋼絲索纜國內市場占有率達8成以上,國際市場占有率達4成,主跨長度位列世界前10位的懸索橋與斜拉橋中各有5座使用了法爾勝纜索。法爾勝打造這些“極致化”的拳頭產品,也為后續開拓增值服務、向服務型制造商轉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智能纜索”:布局“制造+服務”新業態
以“智能鋼索”為基礎,不斷引入“開放共享”、“智能化”等發展理念,法爾勝主動順應新經濟、新形勢的發展需求,調整經營策略與思路,整合產業鏈創新資源協同研發,開發新產品、新服務,拓展“制造+服務”的新業態、新模式,由單純制造業企業向服務型制造商轉變。
伴隨企業創新帶來豐厚利益回報與市場話語權而來的,是法爾勝因創新而對上下游企業產生的新的需求。在企業創新過程中,法爾勝于1991年建立了行業第一家專業技術開發機構一一江陰金屬制品研究所。當下法爾勝已形成了國家級博士后工作站、江蘇省院士工作站、國家金屬線材制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金屬材料測試中心、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等機構組成的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其檢測中心具備國家實驗室認可資格,出具的檢測報告得到了64個國家與地區的互認。還承擔了國際標準化組織鋼絲繩技術委員會秘書處與全國鋼標委鋼絲繩分技術委員會秘書處的職責,負責全球鋼絲繩領域標準化管理工作,取得了國際競爭話語權。
因此,法爾勝向上游企業“施壓”,促使提升原材料質量;對下游企業提供更高標準的產品與增值服務。在“開放共享”理念下,法爾勝整合產業鏈創新資源,與上下游企業共享研發資源,相互提供技術與研發服務,成為鋼繩產業創新鏈的重要節點。與上游興澄特鋼等鋼材企業合作研究鋼材配方與工藝,極力提升產品品質與資源以滿足制造需求;對下游企業,法爾勝掌握產品需求,提供產品定制與增值服務。
“智能鋼索”是法爾勝“智能化”理念的產物,是融合制造與服務的雙重需求,將傳統鋼絲繩與現代光纖相結合,研制出“內置光纖光柵傳感器的橋梁用智能鋼索系統”技術與具有自感知能力的產品。通過“智能鋼索”,成功破解了橋梁健康狀況實時監控的行業難題,并基于物聯網技術實時掌控每一根鋼索的參數變化,為橋梁施工方與運營方提供了涵蓋大橋設計、運輸、施工、安裝、調試、檢測、維修、監測等全方位增值服務。
在“智能鋼索”的成功經驗之后,法爾勝進一步將內置光纖光柵傳感器技術應用到地鐵、隧道、電網等更多領域,形成了一套集成化的“制造+服務”融合性產品體系。在此基礎上,又進一步挖掘、整合大數據資源,逐漸向跨多領域的大數據平臺型企業發展。并且根據服務型制造轉型中的增值服務類型,法爾勝設立子公司,配備專業化運營團隊實施管理,形成以制造主業為核心,大數據平臺為支撐,多種服務業務并進的企業組織結構。專業化的增值服務子公司在保證法爾勝產品與服務質量的同時,也增加了客戶粘性。
“制造+服務”融合發展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之一。法爾勝積極踐行“開放共享”理念,順應時代潮流,主動融入智能化浪潮,不斷創新技術、整合產業鏈資源,利用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打造順應信息化、智能化發展趨勢的產品和服務體系,跨界融合、動態變化、高速發展,以“一己之力”拉動、助推企業、相關產業乃至行業的轉型升級。
人才、文化:構筑強企核心價值
創新發展、轉型升級,法爾勝不僅僅只是依靠產品、技術、服務上的發展:除創新強企發展戰略外,法爾勝另兩大核心戰略是:人才強企發展戰略和文化強企發展戰略。
“以人為本、科技立廠”是法爾勝一直以來的治廠方針,秉承“以情感人、以情留人、以情育人”的人本理念。法爾勝始終把引進、用好人才作為根本戰略,不斷創新人才政策,優化留才、聚才綜合環境。
1998年,中國橋梁用纜索制造產業創始人寧世偉加入法爾勝,擔任纜索公司技術總負責人。他領銜的技術團隊獲得了3項國家發明專利和29項實用新型專利,相關技術在上海南浦大橋、南京長江二橋、蘇通大橋等數百座大橋上廣泛應用,使法爾勝擁有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斜拉索和懸索主纜PPWS索股生產安裝技術,以及纜索的抗風振、抗雨振、主纜防護、防腐等高新技術,一躍成為目前中國最大、最先進的路橋用材及纜索生產基地。
幾十年間,法爾勝廣開引才渠道,帶來了“群賢畢至,少長成集”的人才環境。人才怎么來?其一,主動出擊“請”人才。法爾勝每年要組織10次以上的海內外招賢攬才活動,并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南京理工大學等高等院校建立產學研戰略合作,通過合作開發項目、合作辦學引進人才。其二,創優平臺“聚”人才。法爾勝以“一站兩中心”為創新創業載體,并與江陰市政府合作創辦江陰高新技術創業園,為各類高層次人才科技創新創造條件、提供舞臺。其三,國際合作“聘”人才。法爾勝與世界500強相關企業合資,與丹麥國家金屬研究所、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等國外科研院所合作,柔性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其四,育才投入,打造學習型企業。法爾勝廣泛開展輸送高層干部赴高校“專訓”;子公司中層管理人員組織“內訓”;基層班組長管理人員開展“輪訓”;生產技工崗位推行“普訓”。
此外,法爾勝還先后出臺了《科技拔尖人才選拔辦法》、《關于設立優秀人才推薦獎的決定》等一系列人才政策,調動了科技人才潛心科研、創新創業的積極性與追求事業的熱情。
“點繩為金”的科技創新文化是法爾勝企業文化的核心戰略。法爾勝作為國家首批科技創新企業之一,每年斥巨資投入到科研開發中去,同時獎勵科技質量創新先進集體與個人。在“創新失敗給鼓勵,創新成功給獎勵”的方針下,“創新”深深扎根法爾勝每一個員工的心中,成為一種信仰、一種追求,推動著企業快速發展,演繹出了一出出“點繩為金”的傳奇。
“樹木成林”人才文化聚收天下英才。法爾勝始終將引進、用好人才作為企業發展根本戰略,不斷創新人才政策,通過招收、合作等方式將“單絲”擰成“繩”,將“獨木”擴成“林”。
“載舟之水”是法爾勝情感文化的表現,凝聚人心、激勵斗志,承載著法爾勝這艘“巨舟”愈行愈遠。法爾勝通過“以文會友,以藝為媒”,大力推進企業文化載體建設,相繼成立了群眾性的文學藝術聯合會,辦起了法爾勝報和廣播電臺、文化網站,設立了“百報長廊”、廠史展、攝影展、集郵展等定期開展的豐富多樣的文體活動,為法爾勝的百年長興澆筑文化之基。
“真金火煉”的管理文化下,法爾勝堅信“真金不怕火煉,好的企業是管出來的。高效的管理猶如三昧真火,能鑄就有生命力的企業。”法爾勝是國內同行中第一個實行CIMS管理的企業。2005年開始,法爾勝推進卓越績效管理模式,相繼獲得了“江蘇省質量獎”、“江陰市長質量獎”、“無錫市長質量獎”和“江蘇省卓越績效管理孵化基地”。伴隨企業的不斷發展,法爾勝人不斷推動管理水平的創新發展,將“把握好成長方向,控制好成長速度,協調好成長動力”作為管理的重中之重。
“為商如土”的誠信文化下,法爾勝將信用作為企業生存的土壤,將“人無信不立,廠無信難成,譽從信中來”這條宣傳標語刷在車間走廊里的醒目位置時刻提醒全員。作為無錫市第一批國家級重合同守信用企業,法爾勝從不拖欠工資,職工年收入每年有增長。在堅持誠信守法經營的同時,法爾勝還時刻不忘自己“企業公民”的責任,在全市企業界首家成立江陰市慈善總會法爾勝慈善分會。法爾勝的創新發展對國民經濟、行業競爭力和地方經濟均做出了巨大貢獻。
自上世紀60年代最初的“麻繩”手工小作坊,到今天的國際繩纜巨擘,法爾勝已走過近60年的征程,在新時期,法爾勝不會停下勇攀技術高峰的腳步。
法爾勝的雄心是“崛起于中國,屹立于世界”!秉承“創新、極致、誠信、和諧”的企業精神,法爾勝將朝著打造百年民族長興企業與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科技產業集團的目標全力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