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波

周律師,您好!
我于2017年1月15日進入上海某信息技術公司,擔任程序員一職,入職時與公司簽訂了到期日為2019年1月14日的三年的勞動合同。在2018年5月我感到身體不適,后被醫院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由于程序員工作強度比較大,經常要加班,考慮再三,我覺得這個工作強度對我目前的病情不利,所以我以身體欠佳為由向公司提出辭職,并以郵件形式發送給相關部門,但是未得到HR部門的反饋。休息了一個月后,我感覺身體恢復了差不多了,且又沒有得到HR部門的郵件反饋,我就繼續在公司工作,期間也沒有再提及辭職一事,公司也照常每個月固定時間給我發工資。未曾想,2018年11月15日,我突然收到HR的郵件,內容為同意我在18年5月份提出的辭職要求,叮囑我將工作交接完畢后,離職即時就可以生效了,且扣發我8月份的工資。請問律師,公司的做法是否合法?我該如何維權?
讀者:章先生
章先生,您好:
根據你的上述描述,你們公司已經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下稱“《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定,《勞動合同法》規定: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企業,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企業,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無須征得企業同意。而你未在提交離職申請后一個月離開公司,并且繼續在該公司工作,公司也照常支付你勞動報酬,應視為你與公司雙方同意繼續履行原勞動合同。公司現按照你半年前申請的離職郵件與你解除勞動合同應視為違法解除勞動合同,公司應當依照《勞動合同法》規定支付賠償金。因此建議你依法先與公司進行交涉,若協商不成,你可以依法向公司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仲裁;不服裁決的,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一、勞動合同解除有哪些情形
(一)預告解除合同情形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規定,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企業,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企業,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二)即時通知解除合同情形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規定,企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1.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2.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3.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4.企業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5.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6.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企業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企業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企業。
《勞動合同法》規定的員工即時通知解除合同情形是,企業存在法律規定的過錯,勞動者才有即時解除的權利。
二、員工主動辭職,企業延遲批復的法律風險
在員工提出辭職后,企業應當在三十日內及時與員工辦理離職手續。如果超過三十日未辦理離職手續,員工繼續在公司工作,司法實踐中可能認定為視為雙方對是否解除勞動關系重新協商一致,繼續履行原勞動合同。如果之后公司再以同意員工辭職為由要求員工離職,法院可能判公司承擔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責任。
本案中,章先生提出辭職后,信息技術公司沒有在一個月后與其辦理離職手續。后章先生繼續為信息技術公司提供勞動,信息技術公司也照常支付其勞動報酬,應當視為雙方對是否解除勞動關系重新協商一致,繼續履行原勞動合同。故信息技術公司時隔半年后再以章先生半年前的離職申請要求章先生離職,并扣發其8月份工資,屬于不正當理由解除合同,構成違法解除,需要賠償章先生因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
三、員工主動辭職,企業延遲批復的法律風險防范
(一)協商一致解除一定要簽訂協議書,并且協議書內容盡可能將涉及事項列清楚,可以增加一條除本協議約定義務外,雙方再無任何勞動糾紛、民事糾紛,如有,也承諾予以放棄。
(二)企業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解除,一定要保留勞動者簽名摁手印的離職申請書,并且寫明離職原因,離職原因要具體,不能是模糊的如“個人原因”、“因故”等,更不能是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的情形。
(三)企業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解除勞動合同,一般是先接到勞動者的解除通知,這時要訊速排除規定情形的事由,否則無法避免支付經濟補償。
四、總結
綜上,企業應強化法律意識,嚴格訂立和履行合同。企業作為市場主體應熟練掌握有關經濟法規,建議企業聘請專業法律顧問。訂立每項合同都要嚴謹,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對可能出現的違約情形要考慮周詳,對違約責任追究的規定應盡可能具體,企業要自覺履行合同,恪守信用,決不違約,才能防范法律風險。
(作者系上海恒業律師事務所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