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璋,黃永藝
(廣東省江門市蓬江區綠化管理所,廣東 江門 529000)
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 ,指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也可稱為“水彈性城市”,下雨時吸水、蓄水、排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園林綠化在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重要作用,開始大力發展城市綠化,美化我們的生存環境,同時也是海綿城市建設的基本要求。近幾十年來,我國城市綠化發展迅速,但園林綠化植物種類相對單一,外來引進植物較多,鄉土植物應用較少,導致城市地域性及景觀性不強、綠化特色不突出。因此,許多專家學者呼吁城市園林綠化中多使用鄉土植物,增加生物多樣性,體現當地的鄉土文化特色。鄉土植物是指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及物種演替后,對某一特定地區有高度生態適應性的自然植物區系成分的總稱,可作為當地城市園林綠化植物的主要補充[1,2]。江門市于2001年、2017年相繼獲得“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榮譽稱號,現已將國家生態園林城市作為城市綠化建設的總目標。與國家園林城市評比中側重城市的園林綠化指標不同, “國家生態園林城市”評估更注重城市生態環境質量。“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的評估增加衡量一個地區生態保護、生態建設與恢復水平的綜合物種指數、本地植物指數、建成區道路廣場用地中透水面積的比重、城市熱島效應程度、公眾對城市生態環境的滿意度等評估指標。鄉土植物最適合當地的生態環境,理應成為當地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的主題。本文通過分析江門市主城區(蓬江區、江海區、新會區會城街道)鄉土園林植物的利用狀況,為當地海綿城市園林綠化建設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
江門市主城區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常年溫和濕潤,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21.3~22.8 ℃。歷年1月份平均氣溫最低為10.1~16.4 ℃;7月份最高,為27.44~ 32.2 ℃。歷年極端最低氣溫為- 0.5 ℃。區內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在110kCal/cm2以上,年日照射數在1719~2430 h之間。無霜期333~ 363 d,年平均降雨量占全年的68%~86%,4~9月是雨季汛期,地域與季節上降雨差異顯著,雨量分布山地多于平原,全年平均降水量1900~2000 mm,夏秋盛吹偏南風,常有臺風侵襲,并夾帶暴雨,風力最大達12級[3]。江門市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優越,有著比較豐富的植物資源。據統計江門市共有62科136屬237種植物,科屬偏少,應用于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的植物僅為30%~45%[4]。而鄉土植物在江門市主城區園林綠化中的應用國內尚無人研究。
在文獻資料收集的基礎上,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間,筆者團隊對江門市主城區園林綠化植物進行實地調查,并調閱相關兄弟單位的植物臺賬,采用抽樣調查的方法,篩選出41處不同類型且具有代表性意義的城市園林樣地,包括35條城市主干道、6個公園(表1),全面了解江門市主城區城市綠化植物的生長狀況及配置方式,做好觀察記錄,并拍攝照片[5],比較分析。研究內容包括掌握江門主城區園林綠化植物及鄉土植物的種類、生長狀況、配置方式及應用情況等。在實地調研過程中,調研者均通過步行方式對城市主干道、公園進行實地觀測并記錄植物品種數據,再與各區綠化管養單位綠化資料進行比較分析,統計結果難免會有一定的偏差,但通過多種方式的糾偏措施,力求客觀真實地反映江門市主城區園林鄉土植物的應用情況。
在調查江門市41個園林樣地中,共記錄了380種維管植物,隸屬107科269屬380種(表2),與翁殊斐(311種)等研究結果稍有出入[6],這是由于近年來江門市為 “創森”大力引進城市園林植物。其中蕨類植物有4種,隸屬于3科3屬;裸子植物有18種及種下單位,隸屬7科12屬;被子植物有358種及種下單位,隸屬97科254屬。從喬灌草植物配置來看,以喬木種類為主,占比39.21%;其次是草本地被植物,占總種數的33.95%;灌木植物種類相對較少,占總種數的33.95%(表3)。喬木、灌木、草本地被比值為:1.44∶1∶1.26。

表1 江門市主城區調研地點

表2 江門市主城區園林植物科、屬、種統計

表3 江門市主城區園林植物喬、灌、地被種類統計
江門主城區園林綠化鄉土植物品種比較單一,植物配置較簡單,單科單屬占比較高。總體上看,城市園林鄉土植物科屬共有39科42屬47種,喬木、灌木和草本是城市園林綠化選擇的主要植物種類。其中喬木層鄉土綠化樹種主要有20科22屬27種(表4);灌木層及草本地被層鄉土綠化植物19科20屬20種(表5)。
喬木層應用頻度較高的有桑科、棕櫚科、樟科等植物種類;灌木層及草本地被層鄉土綠化樹種應用較少,主要有含笑、野牡丹、毛葉杜鵑、毛稔、桂花、棕竹等。蕨類植物腎蕨、巢蕨、伏石蕨等[7];草本植物海芋、山菅蘭、假花生、馬齒莧;藤本植物白花油麻藤、異葉爬山虎、酸藤子、華南云實等。
江門地區對鄉土植物在城市園林綠化中的應用研究相對較少,這與鄉土植物資源開發應用進度緩慢有一定關聯。筆者結合本單位工作實際,立足實地調研,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如《廣東植物志》、《鶴山樹木志》等,結合鄉土植物的觀賞特性、生態價值、應用潛力、經濟成本及社會效益,篩選出一批適宜江門地區開發的鄉土植物,隸屬38科52屬55種(表6)。其中喬木層鄉土園林植物有23科28屬28種。潺槁樹、百日青、短序潤楠及假柿木姜子的葉、花、果實較奇特可作為園林觀賞樹種;余甘子、楊梅、楊桃、橄欖、猴歡喜、倒吊筆及豆梨因果實外形奇特或可食用可作為園林觀果植物;土沉香、破布木、山油柑等因具有藥用價值可歸類藥用植物。灌木層及草本地被鄉土植物共21科24屬27種。其中番荔枝科的紫玉盤和山椒子可作為攀援植物觀花、觀果重點開發[8];梅葉冬青、烏飯樹、露兜樹、小紫金牛、雪下紅及闊葉獼猴桃可作野果進行綠化吸引游客;繡球茜、桃金娘等可作為林下開花灌木層加以利用;金銀花、黑葉小駁骨、厚葉算盤子等可作為中藥材種植利用;草本植物中的6類可作為道路、邊坡、河岸綠地的地被綠化植物品種。

表4 江門市主城區喬木層園林鄉土植物利用現狀

表5 江門市主城區園林鄉土植物灌木層、地被層樹種利用現狀
由于城市園林綠化鄉土植物選擇本身要考慮種植環境及植物本身的形態、質感、色彩、生長速度及城市綠化的功能需求,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對城市綠化鄉土植物的選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鑒于此,城市園林綠化鄉土植物的選擇應遵循4個原則:①選擇根系發達,莖葉繁茂、喜陽的植物;②選擇抗風、不易倒伏的植物;③選擇抗旱耐澇,特別是耐短時潮濕積水的植物;④選擇株形優美的植物。筆者遵循以上四個原則,結合實地調研,篩選出39種鄉土植物,隸屬于30科36屬(表7),表7中推薦的鄉土植物對城市環境適應力較強,符合海綿城市園林綠化的要求。喬木類是主干道、公園的骨架樹,多為景觀樹,要求抗性樹種,樹形姿態優美。如發展大道棕櫚科的大王椰子、蒲葵;江海路桑科榕屬的垂葉榕、高山榕、細葉榕等;灌木類應選擇株型優美、花色艷麗、枝葉奇特、果實可食用兼具有抗性的植物種類,如市區各大公園廣泛應用的桃金娘、野牡丹、扁桃果、蘇鐵、露兜樹等;草本地被類應選擇具一定觀賞價值、色彩豐富、色相層次感強且根系發達的植物,如竹葉草、金銀花、白花油麻藤等植物。

表6 江門市主城區可供利用的園林鄉土植物品種

表7 符合海綿城市建設理念的園林鄉土植物品種
4.1.1 鄉土植物種類少、應用頻度低
江門市自然風光秀麗,集山、湖、江、海、泉、瀑、林、島為一體,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于一身,是珠三角中西部生態環境最優美的城市,存在著較豐富的園林植物。在江門主城區41個調查區內共記錄380(含種下單位)城市園林綠化植物,隸屬107科269屬。城市園林綠化應用到的鄉土植物有47種,隸屬39科42屬,其中喬木27種、灌木8種、草本地被12種,占總種數的12.36%。但無論是從植物科屬占比還是植物實際應用空間層次進行分析,均存在鄉土植物種類少、應用頻度低的現象。很多鄉土植物均屬“單科單屬”,如喬木類的木棉、鐵冬青、人面子、山杜英等;灌木類的桂花、狗牙花、棕竹、紅車等;草本地被類的山菅蘭、腎蕨、假花生、白花油麻藤、華南云實等。“多科多屬”主要集中在棕櫚科、桑科、大戟科、杜鵑花科等傳統大科上。這側面反映用于城市園林綠化的鄉土園林植物種類偏少,因此亟需加強園林工作者對鄉土植物的重視,充分開發、利用鄉土植物資源、營造種類豐富且具有江門特色的園林綠化植物景觀。
4.1.2 棕櫚科、桑科傳統大科鄉土植物應用較多
江門市園林綠地的亞熱帶海洋性地域特色也體現在棕櫚科、桑科植物的應用。在道路、小區、公園公共綠地具有比較豐富的棕櫚科植物和桑科植物,比較常見的有大王椰子、蒲葵及垂葉榕、細葉榕、菩提榕、黃葛樹等。這些植物大都生長良好,在園林綠地中有群植、列植或孤植等種植方式,形成“一街一樹”、“一樹一景”的園林綠化效果,凸顯江門地域特色[9]。如發展大道、建設路列植的大王椰子;迎賓大道、金甌路、岡州大道的蒲葵;遍布于江門各大主干道、背街小巷及公園綠地的榕屬植物。但對傳統大科植物過度使用,容易造成“千城一面”的園林綠化景觀,引發人們的審美疲勞,更是擠占其它科屬鄉土植物在城市綠化中的應用空間,使得園林綠化景觀效果不佳、群落結構層次性不強、生物多樣性降低。
4.2.1 打造以鄉土植物為主、外來物種為輔的城市園林綠化景觀
江門主城區植物種類較為豐富,群落結構層次較豐富,植物配置形式多樣,亞熱帶特色明顯,綠化率較高。但綠化水平參差不齊、形式單一、外來植物使用過多,鄉土植物應用頻度過低,這也是江門主城區園林綠化的一大弊端。鄉土植物在適應當地氣候和環境上具有外來植物無法比擬的環境適應性,且最適合增加當地的生物多樣性,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7]。因此可將鄉土植物視為良好的補充,豐富城市園林綠化景觀。在當前海綿城市建設的理念下,對鄉土植物的應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園林工作者們要堅持適時適地選擇相應的鄉土園林植物。據本文統計,我們建議在城市園林綠化中整體增加草本、觀果、觀花喬木及灌木的應用;在植物配置方面,要豐富城市園林植物種類,加強鄉土植物的應用,形成喬灌草相結合的群落結構,打造具有江門地區特色的園林綠化景觀。
4.2.2 加強對鄉土植物的引種、馴化、栽植及篩選
江門市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及獨特的地理環境,賦予這片土地豐富的植物資源,多數種類可用于城市園林綠化,但鄉土植物的缺位使整個城市園林綠化效果欠佳、地域特色不要突出,原因可能是開發鄉土植物資源需要綜合考慮植物對城市環境的適應性、觀賞特性、人工栽培難易程度等因素,并經過篩選、監測、培育、推廣等工作程序[10,11],導致鄉土植物資源開發應用的進度較為緩慢。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大對江門鄉土植物的生態學、繁殖方式、實生選育、適生范圍等研究,加強對優良觀賞植物的篩選,并通過苗圃基地的市場規模化生產,逐步應用于城市園林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