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賦,王 晨,張華能,王月紅,孫文云,李蘭蘭
(云南萬家紅園藝有限公司,云南 玉溪 652899)
櫻花顏色美,形狀佳,花色豐富,花形統一,一夜之間就能繁花滿枝,燦若云霞,深受人們喜愛[1]。當前,國內外櫻花旅游市場、種苗市場非常火熱,而云南是世界櫻花的發源地之一,關注云南野生櫻花品種的繁殖與保護,對我國櫻花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由于冬櫻花、山櫻花對于環境的適應能力強,也可有效應對外部污染,成為城市園林綠化的主要樹種。通過一系列的試驗以及觀察發現,云南氣候適宜,具有種植櫻花的優勢,且植株的生長態勢較好,枝繁葉茂,每個枝條上的花朵成百,營造的景觀效果俱佳,在城市建設中具有錦上添花的作用。冬櫻花在冬季11~12月開花,而開花后顏色為粉紅色,使得冬季園林內的顏色更加豐富,而冬季本就少花,冬櫻花的存在為其添加了一抹絢爛的色彩。山櫻花每年3月初至下旬開花,花色白色,而進入春季,大部份植物五彩斑斕,此時有潔白如霞的山櫻花作點綴,也是城鄉生態建設中不可或缺的優良品種。把這兩個云南特有的野生種源做好對我國城市園林,美麗鄉村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每年4~5月份云南的冬櫻花、山櫻花種子基本同時成熟,采摘果實,去掉果肉,取出種子,用清水洗凈,晾干(防止曝曬)即可播種。以前傳統的播種方法是曬干后保存至下年1月,然后用濕沙儲藏1個月左右,待種子露白方可播種,導致發芽率不足65%,用即采即播的新方法,兩個野生櫻花的種子萌發率達到88%,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冬櫻花、山櫻花種子萌發情況
由此可見,冬櫻花、山櫻花種子隨采隨播,無需使用激素進行處理,置于自然環境中也可順利萌發,而且不需要等到下一年春季才可播種,大大節約了時間成本,縮短了育苗周期,提高了育苗效率。
3~4月份,需將冬櫻花、山櫻花中生長健壯的嫩枝剪下,將其截斷制成長度為15 cm的插條,上部留有1片葉片,插穗需保留2個芽,需嚴格控制上部與芽的距離,不得過于靠近。下部剪在儲藏養分較多的節基下0.8 cm位置,下截口使用快刀切削成45°的斜面。剪好的插條需在規定時間內置于清水中保存,避免基部褐化,不利于后期生根。插條剪好后捆綁成小把,基部需使用0.2%的高錳酸鉀溶液持續消毒,消毒時間不得短于10 min,后使用濃度為2.5 g/L的IBA溶液蘸10~15 s,此時便可扦插。需注意的是,扦插需使用黃心土或者是沙壤土。扦插株行距需控制在10 cm左右,扦插后需覆蓋薄膜和遮陰網進行保暖防護。
2.3.1 選取材料
選取冬櫻花、山櫻花長勢良好植株上較為健壯的新生嫩枝,經去掉莖葉片后截成長度為4 cm的莖段,將其放置在干燥、干凈的玻璃瓶中保存,添加適量的水與洗滌劑進行清洗,后使用自來水反復沖洗,再將嫩枝轉移至超凈工作臺上,使用濃度為1 g/L的升汞溶液進行消毒,消毒時間不得短于10 min,后使用無菌水反復沖洗,沖洗次數需大于5次,使用無菌紙將莖段上多余的水分吸干,截成長度為2 cm的莖段,每個莖段需有1~2個側芽,接種于準備好的外植體誘導培養基中。
2.3.2 外植體誘導培養
以ms為基本培養基,依次添加6-BA 1.0 mg/L,NAA 0.1 mg/L,蔗糖30 g/L,卡拉膠6.5 g/L,在滅菌前需調整培養基中的pH值,控制在5.8左右為最佳。培養基接種外植體后置于培養室中進行培養,嚴格控制培養室溫度,26 ℃為控制標準,光照強度以1500 Lx為最佳,光照時間為12 h/d。持續培養40 d后進行檢測,發現試驗誘導率高達40 d。
2.3.3 增殖培養
以ms為基本培養基,添加6-BA 1.0 mg/L,NAA 0.05 mg/L,gA3 0.5 mg/L,蔗糖30 g/L,卡拉膠6.5 g/L,在滅菌處理前需將pH值調整至5.8。培養基接種芽后放置在培養室中,必須持續3個周期以上方可用于增殖培養。繼代培養中,30 d為一個周期,而培養室溫度應控制在26 ℃左右,光照強度不得低于1500 Lx,光照時間為12 h/d,在培養周期即將結束前檢查,該項目組的增殖倍數達3.7。
2.3.4 生根培養
以1/2 ms為基本培養基,添加IBA 1.5 mg/L,NAA 0.1 mg/L,蔗糖30 g/L,卡拉膠6.5 g/L,活性碳0.5 g/L,滅菌處理前需將培養基中的pH值調整至5.8。大于2 cm的芽苗接種處理后需放置在培養基中,溫度調控為26 ℃,光照強度約為1500 Lx,光照時間為12 h/d的培養室,在培養30 d后經對該項目組進行檢查,生根率高達80%以上。
需盡量選擇交通便利、水源充足且電力設施完善區域作為種植點。同時,種植點土壤應排水良好,肥沃的砂質酸性土壤為最佳[2],
土壤呈微酸性至中性,且未種植過其他作物的生地最佳。前期作為種植地的需要深翻,才可正式用于櫻花種植。需注意的是,種植過桃、李、杏等薔薇科植物的地塊不應種植冬櫻花,否則會對冬櫻花的抗病性造成影響,病害率較高。
依據冬櫻花苗木的具體大小挖好穴,再定植。在定植之前,需要對櫻花幼苗進行檢查,為保證最終的生長態勢,需要對其形狀進行修剪,需要去掉中根、部分長細根和徒長枝。后將經過修剪和校正的苗木放入定植穴中,回填土,壓實,充分澆水。在澆水過程中,需要使用木棍對根部土壤進行松動,保證樹坑內部的細土以及根部周邊的土壤進行搗實,保證其密實度,從而提高成活率,以避免根系懸空,繼而導致根部發霉引發病害。需定期對墑情進行檢查,在根部土壤潮濕的情況下,需要補充適量的水分不能等到干透再澆。在澆水之后,需要對出現歪斜的樹苗進行扶正[3]。
對于冬櫻花、山櫻花幼苗,需要將其修剪為傘形。在苗木定植后,需要在適宜位置進行封頭,而最佳位置為距離地面120~150 cm ,并保留適量的強壯枝,數量一般為3~4 個,剩余的枝條則全部剪除。2~10月份為冬櫻花、山櫻花的快速生長期,在這一期間只需重點修剪地表以上到分枝點以下的全部側枝。在11月份至第二年的2月份,是山櫻花的休眠期,在這期間需要重點修剪。需要將枯萎枝條、徒長枝、重疊枝、病蟲害枝等進行清理。一般情況下,櫻花樹分枝點處會萌生出許多枝丫,需要保留3~4 根骨干枝,而每根骨干枝上需保留2~3 個側枝,其他的全部清除,這樣方可順利通風,并營造良好的光照環境。需注意的是,在陰雨天氣或早晨有露水的天氣,不能進行修剪,會發生流膠。冬櫻花重點修剪只能在11月進行,因為冬櫻花休眠期沒有山櫻花長,只有11月份一個月時間,進入12月份則基本開花,此時修剪容易得流膠病。
第一,褐斑穿孔病。褐斑穿孔并多發生于4~10月份,該病害主要是由真菌或者是細菌引發的,葉片和嫩梢病害表現更為嚴重,主要表現有葉片發黃掉落,甚至枯死。因此,需要注重日常的施肥和澆水管理。在春芽萌動之前,需要均勻噴灑70% 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在放葉后再噴灑咪鮮胺1000倍液,需噴灑兩次,而兩次作業時間間隔控制在7~10 d左右為宜。第二,流膠病。流膠病常見于櫻花的枝干上,流膠病主要分為兩類,即生理性流膠以及侵染性流膠。為保證櫻花的健康成長,需要及時清理掉流膠,而對于傷口,則需要石硫合劑進行全面消毒,在傷口愈合后進行重點保護。第三,蚜蟲。蚜蟲在4~7月份多發,會對櫻花樹造成嚴重損壞,在發病時會分泌出大量的蜜露,會引發煤污病。蚜蟲數量較少時,則需及時用水沖洗,對于沖枝,則需及時剪掉,集中燒毀。在蚜蟲病害的高發期,尤其是春芽萌動期,則可以用10% 吡蟲啉可濕性粉劑或者是4.5% 高效氯氰菊酯乳劑2000 倍液進行防治。第四,蠐螬類。蠐螬的發生會對櫻花的幼苗尤其是嫩莖造成較大損壞,在春秋季節發生的可能性較高,引發的負面影響也較大。對此,可以采用物理方法進行處理,例如,可以使用黑光燈進行捕殺,在盛發期可以噴灑吡蟲啉乳油或者是4.5% 高效氯氰菊酯滅殺。
冬櫻花、山櫻花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而且種植范圍較廣,可應用于小區、公園、道路以及專類園區、盆景等領域。同時,可以制作櫻花酒、櫻花附屬食品等,具有較好的市場價值。我國當前的櫻花類型較多,但是沒有對資源進行匯總和開發利用。為此,需要明確現行規范,對野生櫻花種源進行科學繁殖并加以保護,并對栽培技術以及病蟲害處理方法進行不斷總結,從而保證野生櫻花種源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