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昕 云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鋼琴演奏與人們說話不同,不能夠隨心所欲,節奏的快慢都要根據樂曲的演奏風格進行調節。例如,激昂的音樂通常彈奏得都比較快,舒緩樂曲的彈奏速度相對較慢,而且,速度的快慢也不是一種極端,必須根據對樂曲的理解進行恰當的選擇。能夠正確地表達作曲家的內心情感,才是一首完美的鋼琴曲。初學者往往不能很好地掌握速度,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帶領學生進行系統的練習,以培養學生掌握彈奏速度的能力。同時,教師要先引導學生研究樂譜中的每個音符,確定彈奏時的最佳速度點,然后再進行彈奏的練習。
學生在彈奏樂曲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即使是同一首歌曲,每次的彈奏速度也會不相同的問題。針對這個問題,音樂教師在講解每首樂曲的彈奏方式時,都應當先帶領學生反復聆聽樂曲,然后與學生一起研究樂曲的創作背景,分析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從而正確掌握樂曲的風格,創建學生和樂曲之間的共鳴。當學生能夠正確理解和體會樂曲中的含義與情感時,他們就能正確地掌握彈奏速度了。彈奏鋼琴,不僅是用手,更多的是用心。
要想提高鋼琴教學的效果,就要對樂曲的結構進行系統的教學。教師在教育學生抓住樂曲細節的同時,要培養學生把握樂曲整體結構的能力。只有全面分析樂曲結構,清楚地了解每個段落表達的情感以及各個段落連接起來所體現的內容,才能完整地理解一首樂曲。學生只有著眼于樂曲的全面布局,才能正確地把握鋼琴的彈奏速度,感受作者的情感,體會到樂曲的高潮部分。因此,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帶領學生把握音樂樂句和段落之間的內在聯系,幫助學生分析樂曲的布局,把握樂曲的高潮所在,從而提高學生的樂曲分析能力和鋼琴演奏水準。
有些學生喜歡在音樂作品中添加一些個人表現力,或在演奏中增加一些小動作和表情,以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樣反而會使樂曲的整體結構無法體現出來,聽眾抓不到演奏的高潮,仿佛每個段落都有高潮,這種演奏形式是不科學的。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嚴格規范學生的演奏,教育學生不要用多余的動作來表達情感,因為音樂本身就是情感表達的方式。同時,還要教給學生應通過樂曲的結構、層次,以及節奏特點等一系列音樂元素的協調來彰顯音樂的美和鋼琴的魅力。
音樂是用于表達情感的一門藝術,但并不是所有學習鋼琴的學生都能夠正確把握音樂的情感。這主要是因為音樂沒有實體的形態,只能靠傾聽進行感受和體會,所以學生要具備對音樂的想象力,想象力的高低對學生音樂學習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每首樂曲的背后都有它獨特的創作背景,并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和深層次的含義,但由于大部分優秀樂曲的背景年代與當下學生的生活年代不同,學生無法理解其中蘊含的許多深層次的內容,這就需要學生發揮音樂的想象力,在音樂的世界里自由想象,從而完成對樂曲的學習。
在實際的鋼琴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想象。例如,在學習新的樂曲時,教師在帶領學生傾聽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對聲音進行想象,讓學生根據自己對樂曲內容的理解大膽地描繪一個相關的故事,從而促進學生音樂想象力的提升。
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在播放樂曲時,搭配一些插圖,或者在樂曲播放完后,講述樂曲的創作背景,并播放一些小視頻,為學生營造一個音樂教學情境,讓學生直觀地感受音樂的魅力,從而幫助學生正確地理解音樂內容,有效地激發學生對音樂的想象力。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之間想象力的差異性,在培養學生想象力的過程中要有耐心,多鼓勵學生,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自信心。
鋼琴演奏是一項藝術性活動,它能夠陶冶人的情操,培養人的審美意識。音樂教師在鋼琴教學過程中,不僅應當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還應運用先進的教學工具輔助鋼琴教學,幫助學生正確掌握鋼琴彈奏的速度,理解樂曲的結構,不斷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想象力,從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