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健 黑龍江大學藝術學院
“西有維也納,東有哈爾濱”,早在2010年,哈爾濱成功獲得了聯合國授予的“音樂之城”的榮譽稱號,成為亞洲唯一獲此殊榮的城市。之所以授予中國哈爾濱為“音樂之城”,是因為哈爾濱這座城市具有百年的音樂傳承歷史,音樂是哈爾濱這座城市的固化品牌。
2017年3月24日,省政府、哈爾濱市政府聯合召開哈爾濱“音樂之城”建設工作會議。省委副書記、省長陸昊在講話中強調要借助哈爾濱在音樂藝術方面的歷史文化傳統,進一步提升哈爾濱“音樂之城”的藝術水準,營造哈爾濱“音樂之城”的藝術氛圍,同時為帶動全省旅游文化時尚產業融合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如今的哈爾濱需要更多音樂家在這片沃土上為音樂之城貢獻力量,作為黑龍江省的藝術院校,更有責任為這片土地培養出越來越優秀的音樂人才。所以,唯有不斷地提高藝術院校的藝術水準,藝術教育不斷向高水平發展,才能使哈爾濱的音樂層次更加國際化,讓這座城市更加絢麗多彩。
如何提高高校藝術教育水準,更好地為“音樂之城”建設服務,本文從兩大方面進行論述。
優秀的表演者要有優秀的觀眾與之共鳴,如果缺乏共鳴,表演就成為一種形式。馬克思曾說:“對于不懂音樂的耳朵,最美的音樂也沒有意義。”因此,如果學生缺少音樂欣賞能力,就無法接受音樂的美感,音樂本身也就失去了意義,音樂教學就不能獲得最后的成功。因此,要想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除了在中小學繼續普及音樂課程外,在高校也應多開設音樂課程,如音樂欣賞、聲樂教學、鋼琴教學、西洋和民族器樂的教學等,使學生有機會在高校繼續提升審美能力,提高音樂修養,這對于建設“音樂之城”有著重要意義。
教師隊伍建設是一個關系到高等教育發展的關鍵問題,建設一支數量足夠、素質較高、適應高等教育事業發展需要的高水平教師隊伍,是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關鍵。要想讓高等藝術教育為我省文化事業發展、產業升級提供更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只有全面提升教師隊伍素質,培育一支優良的師資隊伍。
近年來,哈爾濱各高校在省市有關部門的支持下開展了很多藝術交流活動。例如,2018年舉辦的哈爾濱音樂大賽,邀請到全世界頂尖級的專家評委,提升了哈爾濱的聲譽,同時也讓更多世界級音樂界人士認識和了解了哈爾濱,給省內的音樂教育者提供了學習的寶貴機會。2018年黑龍江省音協也舉辦了多場管樂和聲樂等賽事,給眾多音樂愛好者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臺。但遺憾之處是,仍有很多音樂教師沒有機會參加這些藝術交流活動,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活動通知沒能及時下發到各級單位,宣傳力度不夠;另一方面,有些活動設置了參與要求,造成資源的浪費。
無論是音樂教育工作者還是學生,都應積極參與各種類型的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實戰經驗和表演能力。近幾年哈爾濱舉辦了多場規模大、標準高的演出,哈爾濱大劇院、哈爾濱音樂廳各種精彩演出不斷。作為哈爾濱的音樂愛好者、教育工作者和藝術類專業的學生,應多參加觀摩學習,省市相關部門以及學校也應多為師生創造機會,提升其藝術水準。
目前,省內藝術專業的就業前景不容樂觀,原因有很多,如中小學藝術教育重視不夠,缺少教育資源。另外,一些音樂機構需要大量的藝術人才,但是無法實現及時對接。因此,大力做好就業宣傳工作,提高學生就業能力,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只有就業率提升了,才能穩定音樂教育的市場,才能讓更多學生接受更專業的藝術教育,這也是打造“音樂之城”不可缺少的環節。
總之,在打造哈爾濱“音樂之城”的過程中,提升省內專業人才的藝術水準和高校藝術教育的水準,對哈爾濱“音樂之城”影響深遠,意義重大。希望哈爾濱能夠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如李雙江、殷秀梅、郭松、鄭緒嵐、滕矢初等老一輩藝術家一樣,為我們的“音樂之城”繼續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