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衛潔 廣州工商學院
作為高校教育重要內容的創新型人才培養,不僅體現著高校的教學目標,也彰顯了其辦學的定位,因此,音樂表演專業的創新型實踐教學要在秉持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的基礎上,堅持以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不斷加強音樂實踐與教學相結合,最終為培養掌握音樂理論知識,具備基本音樂技能,并能在音樂領域中開展活動和管理及研究的復合型音樂人才創造條件[1]。
文化市場的繁榮為音樂表演的發展創造了良好機遇,社會對音樂表演專業人才數量與質量的需求與日俱增[2]。例如,社區群眾的音樂活動需要由專業音樂表演人才指導。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追求精神享受,許多社區組織了唱歌舞蹈活動,這些活動需要由創新型音樂人才的輔導;商店促銷、店慶、婚慶典禮等活動需要由音樂表演專業人才主持,專業音樂人才主持能夠營造喜慶熱鬧的氣氛,但是活動主辦方所請的主持大多缺乏專業素養,主持水平不佳,需要專業教師指導。又如,學生興趣班需要由音樂表演人才教導,學生家長熱衷于培養孩子的興趣特長,往往會為孩子報名參加一些樂器、聲樂、舞蹈興趣班,這些業余學習都離不開創新型音樂人才的教導。如今,社會對具備扎實音樂表演專業基礎、能夠從事音樂活動策劃、組織、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創新型音樂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以為社會培養專業音樂人才為己任的音樂學院或音樂專業教師,需要著眼于當今社會對創新型音樂人才的需求與要求,改革教學模式,重視實踐教學的意義,構建創新型實踐教學模式,以促進學生創新能力、專業能力等綜合素質的發展。
音樂表演專業創新型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構建要緊緊圍繞培養學生音樂能力、表演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管理能力等綜合素質的教學目標,參照《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與專業介紹》中的課程,設置適用于本學院音樂表演專業的課程模塊,要將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方向課與選修課相結合,并為各個課程的教學大綱、課時、學分進行合理安排與明確規定[3]。其中,公共基礎課是學生接受人文社科基礎文化教育的主陣地,專業基礎課是學生學習音樂專業知識技能、提高自身專業素養的主陣地,專業方向課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音樂表演實踐能力、明確就業方向的主陣地,選修課是培養學生個人興趣、發揚自身特長的主陣地。另外,高校還應將實習課穿插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將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作為教學重點。這四種課程相結合能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良好培養,促進學生向應用型人才方向發展。
學院要提高對建設精品課程的重視程度,要始終致力于開發出體現專業特色的精品課程,積極借鑒其他學校的建設經驗,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立足本校實際,制定出符合本校專業特點的課程建設目標,并圍繞目標制訂具體的實施計劃,將精品課程作為課程建設的標桿,推進專業課程的不斷優化。
在教學中,高校要選擇或自主編寫應用性強的、具有專業特色的教材,尤其是應注意舞蹈、音樂實踐教學特色教材的編寫[4]。學院中凡具有豐富教學經驗與先進教學理念的教師都應積極參與教材或校本的編寫,讓音樂表演專業的實驗指導書、課程設計指導、講義、教材等都能體現專業特色。教師要積極利用網絡資源與現代教學技術手段,編寫多媒體課件,開展網上教學,加強現代化教材建設。對于外部教材的選擇,要盡量選用國家級“規劃教材”和“面向21世紀”系列教材,注重音樂表演專業各門課程教材的實用性、可讀性、先進性以及科學性、思想性原則。
學院要通過制度創新、模式創新,科學設置三位一體的實踐性教學環節,讓校內的實踐教學場所與校外的實踐教學基地相結合,保障學生有充足的參與實習、實訓的實踐機會,加強對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
本專業實踐教學共37周,校內外實踐教學包括專業采風、觀摩、軍訓、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畢業演出等,在具體教學安排上采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讓每個教學環節都能夠依從教學大綱實行。以校外實習實踐教學為例,其包括課程實習、專業實習、畢業實習三大部分。課程實習安排在課程進行過程中,主要是讓學生到基層工會、社會樂團、婚慶公司、老年公寓、婦幼活動中心、社區以及實習基地等單位,通過觀摩和實地操作等形式完成短期的認知實習。專業實習是音樂表演專業最重要的實踐環節,意在讓學生通過在實習基地的實踐,深化所學專業知識,并鍛煉應用所學知識組織、輔導、操作社會音樂活動的實踐能力。畢業實習是音樂表演專業學生順利畢業所必經的學習過程,通常安排在第7、第8學期,時間一般為18周,是培養學生專業知識綜合應用能力、帶有崗前實操培訓性質的實踐活動。
另外,在開展創新型實踐教學中,各高校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要規范教學過程管理,完善制度建設。無論是校內實習還是校外實習,都要制定完善的實踐教學安排,并指定專人負責,教研室主任、專業教師以及輔導員要時刻與參與實習活動的學生保持聯系,加強對實習的檢查監督,到實習基地了解學生的實習情況,幫助學生解決實習中遇到的問題,優化學生的實習質量。
第二,要重視對專業教師整體素質的培養。音樂表演專業教師要積極參與對口單位實習,通過實踐了解行業最新發展情況,增強自身實踐能力,并在教學中為學生帶來積極影響,學校也應積極引進社會從業經驗豐富的音樂表演專業人才,讓專職與兼職并舉,擴充學生的實踐教學隊伍。通過引進、在崗培訓等方式,利用研討、進修、調研考察等多種途徑,培養擁有雙師雙證的實踐教師隊伍,讓教師的業務能力與管理能力都得到顯著提高。
第三,要加強對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學校要依托本專業,積極與社會上的相關公司、企業、培訓機構、社區等合作建立實習基地,并給予學生在實習基地完成的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等實習任務。
第四,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優化教學設計。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多采取啟發式教學,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思考與實踐機會,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教師還應積極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發揮多媒體聲畫一體的優勢,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也要積極利用校外內實踐基地,開展校企間的密切合作,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開設項目化課程,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與社會適應能力。對于學生學習實踐的考評,可采取創新型與常規型兩種考試方法,針對學生不同的學習階段與教學規律采取不同的實踐考評方法,以尊重學生個性,促進學生特長發展為宗旨。
實踐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應構建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加強對音樂表演專業合格課程鑒定以及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估工作。教研室主任、系行政領導、教學督導員要認真執行聽課制度,時常深入課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之間也應相互聽課,相互交流教學信息與意見,針對學生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糾正與解決,提高教學效果。學院中要建立起教學信息反饋機制,安排專門負責收集學生意見與建議的信息員,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與學習動向,定期通過問卷調查、檢查等形式進行教學評估,掌握教學動態,從而對實踐教學活動作出及時有效的調整。另外,各高校還應建立教學工作評估制度,完善適合音樂表演專業的教學評估方案,充分發揮評估的導向與激勵作用,促進音樂表演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的提升。
總而言之,創新型音樂人才是當今社會迫切需求的,音樂院校要擔負起為社會培養應用型音樂人才的責任,積極探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創新型實踐教學模式,給予學生更多實踐機會,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