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鵬 吉林省北華大學
媒介融合的概念最初在20世紀80年代由美國教授Pool提出。他在《自由的科技》中認為:數字化、信息化技術的發展使得各種不同的傳播方式聚合,導致多樣的媒介表現出集多種功能于一體化的勢頭。但受到時代發展的限制,他的理解僅僅局限于傳統媒介的角度。
迄今為止,這一概念在學術界都沒有達成統一,很多專家學者也都對這一概念作出了深刻的解釋。Andrew Nachison曾說:媒介融合即將紙質的、視頻的、言語的各種媒介形式進行統一的結合。Doyle認為,真正意義上的媒介融合應該是各種通信技術、網絡科技技術和媒體間的相互融合。我國教授熊澄宇也提出了深刻的見解,他認為隨著數字化與電子科技的進步,各種媒介融合會向電子科技的方向靠攏。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為了正確定位電影的未來,推進電影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文化作為電影發展的重要元素,在電影的可持續發展環節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媒介融合背景下的電影定位更加需要關注電影中的傳統文化元素,增加電影的傳統文化魅力與活力,不斷提高電影的綜合發展水平。電影作為一種藝術文化對現實生活具有良好的反映效應,不斷提高電影文化的發展活力、堅持做好傳統文化定位不僅可以提高電影的發展水平,而且可以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促進傳統文化的良性發展,引導其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電影具有良好的傳播效應,電影當中反映出來的文化及其內容對于現階段的社會文化發展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因為電影傳播范圍的增加,其在發展的過程中更加需要重視傳統文化元素。例如,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環境下,塑造國家良好形象成了電影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主題。在電影傳播與發展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堅持文化自信有助于建設良好的國家形象,推動國家文化的優良發展。
電影傳播渠道要富有多樣性,這是媒介融合背景下正確定位電影發展的重要策略。媒介融合的重要特征就是集中各種媒體優勢,充分發揮媒體的作用與功能,促進媒體傳播效應的提升,并引導電影的良性發展。所以,在媒介融合的時代背景下,我們應不斷拓展電影傳播的渠道,促進電影傳播范圍的擴大,這是媒介融合下電影發展的重要趨勢,也是必然要求。首先,要不斷培養電影人才。電影人才是現代化背景下進行電影正確定位的重要要求,培養適應媒介融合時代的新型人才、不斷提高人才的綜合素養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其次,電影公司及其機構要樹立共享經濟的發展理念,充分借助各個多媒體發展的優勢,建設屬于自身的特色傳播平臺,引領電影傳播的多渠道發展。在多渠道傳播中,我們要不斷豐富電影內容,加強創新,打造富有特色、活力的電影節目,推進電影廣泛傳播。例如,利用微博、微信、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傳播電影的部分精彩片段,提高電影受眾的觀影意識,讓越來越多的觀眾觀看電影。
深度與廣度是媒介融合時代背景下電影發展的重要路徑,也是電影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媒介融合時代的不斷發展,在為電影發展提供良好機遇的同時,也給電影發展帶來了很多挑戰和威脅。基于此,為了充分促進電影的可持續發展,讓電影發展更加適應如今媒介融合的發展潮流與趨勢,需要電影做好明確、正確的定位,堅持良好的發展理念;一方面,我們要重視電影的深度,密切聯系現階段大眾的審美意識與時代風氣,堅持與時俱進的良好發展理念。另一方面,要在堅持與時俱進的基礎上重視電影節目的深度與廣度,不斷拓展電影的內容廣度,加大深度,讓電影真正富有社會價值,使其能夠在娛樂的同時給予人們一定的啟示。隨著當前電影的不斷發展,媒介融合的發展趨勢不斷突出,在媒介融合的時代背景下,重視電影發展的深度與廣度勢在必行。
在媒介融合的時代背景下,對于電影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體現在電影傳播渠道方面。電影傳播渠道越來越豐富,只有不斷拓展電影傳播渠道才能充分提高電影的現代化發展水平。第二,在媒介融合的時代背景下,觀眾對電影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