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君鵬
菠蘿的葉子只是垃圾嗎?瓜子只有瓜子仁有用嗎?稻殼只能扔掉嗎?過去是這樣,但未來不一定。因為英國、美國、泰國等國家的一些建筑材料生產公司已經發現了利用這些生物廢料生產建筑材料的方法。
在德國漢堡,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參與了一棟商業大廈的設計建造。這棟大廈的特別之處在于,在它向陽的一面,除了鋼筋混凝土的結構之外,還有一堵裝滿了海藻的綠色玻璃“水墻”。為什么要用海藻呢?因為海藻吸收陽光中的熱量后可以迅速生長,并且能通過光合作用源源不斷地產生甲烷。海藻產生甲烷的效率是傳統綠色植物的五倍,這些甲烷可以用來發電。
這堵“水墻”夏季可以為建筑降溫,冬季可以為建筑保溫。另外,這堵“水墻”還能提供熱水。嚴格地說,把海藻當作建筑材料并不是利用生物廢料,但是把生物作為建筑材料大量使用,這是第一次嘗試。而且實踐證明,這次嘗試非常成功,既低碳環保,又有一種視覺上的趣味。
在泰國一家公司的眼里,瓜子殼、花生殼這些廢料都是有用的。瓜子殼、花生殼、稻殼、椰子殼等廢料通過研磨、加熱、加水、加壓、加黏合劑等工藝,能夠生產出刨花板和膠合板等產品,這些產品具有強度高、阻燃、防潮、無毒等優點,可以大量應用于天花板、地板等建筑材料。
英國的一家紡織品公司通過反復試驗,發現菠蘿葉中含有很好的纖維,可以用來制造皮革。他們先把菠蘿葉放進分離機,提取出其中的纖維,然后將其融化做成無紡布,涂上涂層,看起來就和普通的皮革沒有什么區別,而且重量只有同等大小皮革的四分之一。16個菠蘿的葉子,就可以生產出一平方米的新型皮革。不用說,因為原料便宜,所以成品的價格也相對低廉。
眾所周知,中國每年也面臨著建筑垃圾大量產生和生物廢料大量丟棄的問題,國外這些用生物廢料為原料生產建筑材料的探索,對我們來說具有很好的啟示和借鑒作用。僅以稻殼為例,我國每年會產生四千萬噸的稻殼廢渣,除了少量的稻殼被用于動物飼料、釀酒發酵等,絕大部分都被當作垃圾處理。充分利用生物廢料建設我們的家園,既節能環保,又能變廢為寶,減輕處理垃圾的負擔,可謂一舉多得。
(選自2018年第12期《知識窗》,本刊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