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尊毅 廣東民族樂團
阮是琵琶演變而來的一種樂器,不但可以獨奏還可以伴奏,有著獨特的音色,并且在民族音樂的合奏和重奏中都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漢族是我國到現在為止人數最多的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秦代以前,漢族人民就已經制作出了樂器并進行演奏,發明了樂律。漢代時就出現了清唱,并逐漸發展到了幫腔和管弦樂伴奏。魏晉時期出現了歌舞大曲,比如“相和大曲”等,最后發展成了單純器樂合奏的形式,稱作“但曲”。隋唐時期出現了燕樂,其基礎就是民間音樂,是各族音樂的代表。漢族音樂以長安古樂為主,即西安古樂,該音樂就起源于隋唐的燕樂。該漢族音樂在發展的過程中吸收了各個朝代的精髓,結合了民間音樂和宮廷音樂,具有莊重典雅、豐富多彩的獨特音樂風格。另外,長安古樂是我國現在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間器樂之一,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在“絲綢之路”中,新疆是樞紐通道。新疆音樂結合了各地的音樂元素,如印度和波斯等,創建了高昌樂和龜茲樂等音樂文化,并從中原引入了多種樂器如磐、阮咸等。碰鈴和琵琶等樂器也從印度、西亞地區引入,豐富了中原的音樂文化。據資料記載,從10世紀到14世紀,在琵琶的基礎上產生了很多彈弦樂器,比如薩它爾和彈布爾等。其特點為發音響亮、表現力豐富、音色鮮明,經常用于伴奏和合奏等。維吾爾族音樂的特征主要表現在了音階上,一般使用七聲音階,節奏上運用了富有動感的弱起和切分節奏,便于維吾爾族人民歌舞。
維吾爾族音樂元素在阮樂中的運用是一種新的形式,其不但傳承了當地民歌的精髓,還體現了歌曲的風格特征,如使用特有的切分節奏和增二度音程等,使得音樂律動和演奏技巧都統一在了維吾爾族音樂的特點下。
蒙古在我國北方,一直以來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據資料考證,國樂是蒙古族的傳統音樂,其主要的演奏樂器有笛、簫和琵琶等。其中,琵琶在蒙古族入主中原后被其他形式的樂器所模仿,并隨著時間的變化不斷發展。阮與蒙古族樂器中的火不思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兩者在發音和演奏效果上有很多相似點,這使得阮的演奏在蒙古族音樂中有著很強的優勢。蒙古族的音樂特點是旋律開闊,一般呈拋物線形狀。樂曲中有一制高點,音樂中經常使用大跳音程,從五度到八度,有時甚至超過八度音程。蒙古族音樂元素在阮樂中的應用是一種新型方式,其既傳承了蒙古族民歌的精髓又體現了民族風格的特點,如使用蒙古族民歌長調、運用語調式和大跳音程,這都體現了蒙古族音樂的特點。
在民族音樂的發展過程中,中國阮樂轉變了以往整理和改編出來的民間樂曲,成了全新的音樂創作。其將我國傳統音樂和西方現代音樂進行了融合,在演奏技巧上實現了現代和傳統的結合,促使阮樂步入了現代化。筆者經過對多種阮樂的分析,總結出來的現代化音樂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傳統阮樂一般是對民間樂曲的整理和改編,有單體、變體和對比聯體等結構?,F代阮樂在曲式和結構上進行了創新,借助了外國音樂中協奏和交響樂等演奏形式,再利用阮樂來確定樂曲的主題。例如,《云南回憶》就利用了協奏曲的曲式將音樂分成了三個樂長,實現了將中國現代音樂結構與外國音樂曲式的結合。
對西方現代音樂的借鑒主要體現在了對特定音樂節奏的融匯上。例如《臥土聽風》,在整體音樂中其節奏逐漸增高,并以長時交替節奏和中阮短促節奏作為中心,貫穿于整個樂曲當中。其中,運用新組織控制節拍、對連音線的運用、打破傳統重音等方式都使原有的音樂律動發生了轉變,這種頻繁的轉變節拍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以往重音循環的節奏。
阮樂在民族音樂中的發展還可以表現在擴展過去沒有接觸過或者不重視的樂器音色,將以前未被重視的民族樂器納入現代音樂的創作中來。例如《臥土聽風》,其運用了維吾爾族的打擊樂器——達甫,與中阮音色產生了強烈的對比,令達甫樂器更加具有表現力。
《臥土聽風》主要使用指板和重擊面板的中間位置,利用手指撥動四根琴弦,并與指音相結合?!豆路甲再p》則使用了現代技巧的橫按和靠近琴碼的演奏方式等,從而烘托了音響效果,能夠令觀眾感受到音色上的新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