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浩源 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碩士在讀
劉嘉怡 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碩士在讀
朱向紅 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
中國傳統文化經過幾千年的漸進式沉淀,本身體現出極高的價值。景觀設計與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整合,也是文化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景觀設計謀求新發展的必然舉措。在景觀設計中,中國傳統建筑符號起著“畫龍點睛”的核心作用。對于廣大民眾來說,景觀是公共區域的核心,景觀需要在滿足公眾需求的同時展現出優秀的地域文化特征,這也是近幾年廣大從業者不斷探尋的實踐潮流。
近幾年,中國傳統文化被景觀設計者高度重視,許多傳統元素被應用在園林景觀設計、城市景觀設計中,并形成了具有濃厚中國文化特色的整體。在社會多元文化高度發展的背景下,中國傳統文化反而體現出更高的人文價值。景觀設計中通過對傳統建筑符號的改造及應用,讓景觀設計作品在體現文化精神內涵的同時展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征。符號在傳統文化中的地位相對特殊,文化代表的往往是一個文化聚類,其是人文精神的美化表現,也是文化內涵的重要載體。在中國幾千年的發展歷程中,民間故事、傳說故事等被整理、發掘、提煉成為文化符號,這些符號就可作為景觀設計表達人文精神的重要介質。例如,江蘇省徐州市的“漢橋”就充分利用了徐州市當地的落實文化,將漢代建筑符號應用在景觀設計中,最終形成了符合現代審美同時展現徐州市漢代風韻的獨特景觀。
傳統建筑符號本身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在傳統建筑中,許多形式的構件用作于收景、隔景,最終起到“移步換景”的作用。在景觀設計中應用此類建筑符號,往往達到“古為今用”的效果,同時創造出具有豐富層次感的現代景觀。例如,中國傳統建筑中的“云紋”,就是景觀設計中常用的傳統建筑符號。通過在景觀上設置“云紋樣”的鏤空框景,讓人們能透過局部的景觀欣賞到“框景”后的景色,在豐富景觀空間層次感的同時體現出獨特的中國韻味。
我國建筑有著獨特的色彩,在幾千年的發展歷程中,這些色彩成為代表中國傳統建筑的特色化符號,如中國紅、青花藍等。目前,許多新中式風格的景觀設計,經常用深綠色、黑色和中國紅、青花藍搭配,體現出喜慶、祥和的文化氛圍。尤其是亭、臺、樓、閣、榭和殿等類似傳統建筑的景觀,就經常采用這些傳統色彩,起到點綴的效果,讓景觀顯得沉穩、雅致。此類傳統色彩符號還能通過獨特的設計進行重新劃分及重組,最終構成寧靜致遠的景觀空間。以廣式滿洲窗為例,其使用不同色系的彩色玻璃,鑲嵌套色玻璃成紋樣圖案,絢麗的色彩在光影照射下,使建筑空間充滿清幽雅致的氛圍,令人心曠神怡。這與我國本身的傳統文化有著一定關系,中國傳統文化以“儒家文化”最為人們熟知,儒家所倡導的謙讓、穩重、多思等精神品質在人們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影響,并已經逐步演變成我國人民的重要品質。而在以往的歲月中,儒家學塾就常與木色、中國紅等顏色聯系在一起,通過應用這些色彩符號,設計者自然能賦予作品新的含義。
在我國傳統建筑中,多采用傳統圖案、紋樣來裝飾建筑,如青龍、貔貅、蝙蝠、荷花和葫蘆等動植物類型,又如回紋、云紋、如意紋等幾何類型,又如花瓶、禮器、貨幣等原型進行抽象變形的器皿類型,還有隨處可見的福、祿、壽、喜字樣類型,表現歷史古典和吉祥圖案華麗豐富,表達內容世俗,順天理,審時道,從人情,重實效。當代景觀設計已經習慣應用這些傳統紋樣作為設計元素,紋樣本身所蘊含的吉祥之意寄予人們美好祝福,以表達出中國傳統文化特有的內涵。以廣州北園酒家景觀設計為例,具有典型的嶺南園林建筑風格,其以基礎的幾何類型紋樣為景觀的主要裝飾語言,組合再生新的紋樣,旨在再現嶺南私家園林,同時充分展現曲徑迥廊、綠榕掩映、與曲橋流水相映成趣,令人目不暇給。傳統建筑符號的應用不僅豐富了景觀的表現形式,而且實現了傳統文化的延續及發展,并最終構筑出一個集合人文特色、綠色空間的景觀作品。
景觀設計與中國傳統建筑符號的融合為景觀設計融入了新的活力,如何更好地整合二者是廣大從業者需要進一步探索的新問題,我們需要深刻認識到必須合理處理傳統文化和現代建筑藝術之間的關系,找到二者兼顧的設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