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實驗初級中學 陳 晟
當一部科幻小說中“幻想”的部分都已經成為現實,那這部小說是否已經過時了?
讀《海底兩萬里》的時候,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是啊,書中所描述的那些當時還不存在的技術與設備,現在大多都已實現,雖然證明了作者的預見,但終究無法讓我們感到新奇。甚至看到書中人物面對這些事物時的激烈反應,我們還會感到一絲絲的尷尬。
要知道,凡爾納生活的時代距今已有一百多年,那時候人類對海洋的認識還相當有限,無論他的想象多么豐富,與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相比,某些方面也可能顯得微不足道。比如諾第留斯號最神奇、最了不起的地方——電力。它通過鈉和汞進行化學反應獲取電能提供動力,這讓阿龍納斯教授咋舌不已。但在當今社會,我們已經開發出各種各樣的海洋發電方式:溫度差發電、鹽度差發電、潮汐能發電、波浪能發電、海流能發電。與這些方式相比,諾第留斯號的技術實在算不上新奇了。
但對于科幻小說而言,“科幻”只是它的形式、標簽,“文學”才是它的內核。我們在讀書時,會不由自主地將自己帶入書中人物的處境:乘著潛艇在水下穿行,看陽光從天空中傾瀉而下——我們會獲得與陸地看海完全不同的視角。就如文中所說的那樣:“海水透明,盡人皆知。我們知道,海水的清澈超過了從巖石縫里流出的清泉。海水里懸浮著的礦物和有機物,甚至增加了海水的透明度。在大洋的某些部分,如安的列斯群島,一百四十五米以下的水里,沙床清晰可見,陽光的穿透力可以達到三百米的深處。不過,在諾第留斯號行經的這片海域,電光像是從水里發出來的,這已經不再是被照亮的水,而是流動的光了。”流動的光,光在流動,這是一種多么奇特而浪漫的體驗!
當我們以欣賞文學作品而非追逐科學技術的心態去閱讀《海底兩萬里》時,甚至會覺得這本書真正的主角不是諾第留斯號和尼摩船長,而是海洋,是那浩瀚無涯、瑰麗壯闊的海洋!
所以說,《海底兩萬里》,不只是科幻。讓我們遠離塵囂的紛紛擾擾,安靜地待在海洋深處,專心領略海洋的神秘與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