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賴念華(臺灣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咨商系教授、研究生導師)
兩個原本陌生的人一起走進婚姻殿堂,本就需要不斷的磨合、適應。其間,矛盾、紛爭躲都躲不過,只是有些人吵過也就忘了,有些人則將記憶變成了傷疤,無法放下,甚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可是,在婚姻里互相報復,結果是痛快還是痛苦呢?
看到《人民的名義》里祁同偉的婚姻,我有些共鳴。我的妻子比我大6歲,在城市里長大,家境優越。而我是個從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剛一畢業就遇到了妻子猛烈的追求,讓從未邂逅過愛情的我動了心。可誰想到,憑借著自身的家境、經濟條件等,她和別人發生著曖昧,這讓我覺得受到了極大的羞辱。我一直在想,自己是不是只是她桌上一盤解膩的青菜。
婚后,我進入了她的家族企業,不放棄任何學習的機會,事業上風生水起。此時,我覺得一切付出都值了,因為我已經可以給家人更好的生活。可是這種婚姻是不匹配的。我的父母來看望我,妻子謊稱出差回了娘家。表弟來了,妻子捂著鼻子夸張地說:“什么味呀?”我母親生病,她十分鐘的陪伴都無法做到。
我倆從未有過任何爭吵,因為我知道妻子不會有任何改變,嫌棄是骨子里的。而我,也在用“冷暴力”不斷報復她。我把所有的熱情都投入到工作中,對于她及其家人、朋友的邀約,一概不理。我想讓她看到,曾經在她眼里出現過的冷漠和嫌棄。而妻子也沒有絲毫轉變,用早出晚歸來回應我。一年多,我倆不爭不吵,彼此較勁,消磨著本就不多的感情。
婚后半年,我在丈夫的手機里發現了他與另一個女孩擁抱的照片。他說:“你別多想,我們真的什么都沒發生。”丈夫夜里跪在我身邊解釋說,兩人本來就是開玩笑,沒想到尺度越來越大,但從未有其他的逾越。我原諒了他,可內心的檻兒并沒有過去。
從那以后,我對丈夫的監控變得嚴格。每次他有應酬,我會打上十幾個電話,動不動就發脾氣叫他回家。起初,丈夫覺得對不起我,會很聽話地回來安撫我。可漸漸地,這種時候越來越少了。有一次我跑到他單位,準備羞辱那個女孩,才知道那個女孩早已辭職。
丈夫和我談過很多次,希望可以忘記不愉快,恢復到以前簡單快樂的生活。他每天給我做早餐,送我上班,晚上有應酬也會提前告訴我。可我把這一切都當成是他的愧疚,越如此我越憤恨跋扈。兩年后,丈夫主動提出了離婚。丈夫說:“我真心悔改,希望你能原諒我。可我發現,你心里始終放不下。或許分開,我們之間的傷害才會結束。”而那一刻,我覺得很痛。
很多人在遭受打擊后會失去理智,甚至有報復的心理,可若是長久持續,婚姻必遭打擊。如果你希望繼續擁有婚姻,那么就盡快引導、改變自己走出這種情緒,同時和對方保持良好的溝通。
第一招是表達自己的感受,避免指責對方。在親密關系中,常見的做法是直接指出對方的錯誤和不是,將矛盾的責任完全推給對方。人們都認為,如果你愛我,就應該首先考慮我的感受,并為我而改變。這是對愛的誤解與誤用,將愛變成要挾,肯定帶給另一方壓力與反擊,結果是小事化大。如果愛受到了傷害、感到了不滿,尋找機會傾訴自己的負性情緒,引起對方的重視與反思,才是適當的辦法。
第二招是避免在生氣時采取過激行為。常見的錯誤是出現沖突,就提出分手、離婚,或拳腳相加。其根源在于錯誤的想法:你讓我不舒服,我讓你更難受。報復的結果是不好收場。若雙方存在不可調和的沖突,應等雙方都冷靜后,經過深思熟慮再采取行動。此時,最難得也最有效的辦法是暫時的寬容、忍讓。
第三招是向前看,不算舊賬。有些夫妻,每當發生沖突時,為了在心理上占上風,總是將從戀愛開始對方所犯的錯誤一一提起。舊賬彼此都有,所以算舊賬不會使對方臣服,只會引起反感。此外,千萬不要去猜忌對方,或者用明知道會引起對方不滿的方式試圖讓對方改變,這樣只會讓彼此的嫌隙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