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通
1. 空腹洗澡 因為空腹狀態,機體此時處在低血糖的情況,洗澡時熱水會對全身血管產生刺激,進一步增加暈厥的可能性。洗澡應該在晚飯后半小時到一小時后進行。
2. 感冒時洗澡 因為感冒后人體很虛弱,而洗澡是要消耗身體熱能的,因此更容易加重病情。無論是什么年齡的人,感冒發燒后出汗,都不能洗澡。身體出汗后,一定要盡快用干毛巾把汗擦干,衣服如果也濕了,也要及時更換,以免濕衣服貼身著涼,再次引起感冒發燒。
3. 頻繁洗澡 頻繁洗澡會去除人體上的皮脂,皮脂越少,皮膚就會越干燥。這樣很容易引起皮炎,不能保護你的皮膚。
頻繁洗澡的人會突然發現皮膚發癢,因為經常洗澡會破壞皮膚的正常結構,損害角質層,這樣皮膚就會經常發癢。洗澡時,用力摩擦會損害表皮,容易讓細菌和真菌進入,引起皮膚感染,頻繁的皮膚損傷會降低人體免疫力。
4. 餐后洗澡 飯后,體內的血液集中在消化系統上,以促進食物的消化。如果你在這個時候洗澡,周圍的血管會擴張,血液會重新分配,引起消化系統血液循環減弱,以及消化不良,外周血管擴張,皮膚水分流失增加,細胞外液減少,血液集中等癥狀。飯后血糖和血液黏度容易升高,易患腦血管病。沐浴環境一般為密閉環境,通風不良,容易缺氧。
5. 沐浴后立即睡眠 睡眠通常發生在體溫下降之后。通常在溫水中洗澡會使體溫迅速上升,從而抑制與睡眠有關的褪黑激素的分泌,導致睡眠不足。如果你沒有睡眠障礙,不一定會覺得明顯,但經常失眠的人可能會受到影響。
因此,有睡眠障礙的人可以早點洗澡,如在睡前兩小時左右去洗澡,這不僅能放松全身,還能慢慢降低體溫到適當的睡眠溫度,很快就會睡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