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甘肅·秦四晃
漢高祖七年(前200年),匈奴人攻打韓王信的都城馬邑(山西朔州),韓王信趁機投靠了匈奴,聯手反漢,劉邦決定親率大軍征討。
自隊伍出發起,劉邦身邊就有一個人,一直念叨這仗不該打。
漢軍開局不錯,長驅直入,所向披靡。劉邦有些得意了,命令部隊嚴寒中繼續前進,乘勝追擊。三十多萬人馬直搗樓煩(山西寧武),劍指平城(大同)。
你道在邦哥耳朵邊絮絮叨叨的這位是何方神圣?原來只是個小郎中。當然,漢代的郎中并不是江湖醫生,而是一種無職務、無官署、無員額的官名,不在正規編制之內,直接在皇帝身邊起一種政治顧問的作用。
郎中名婁敬,山東齊地人。三年前,他被派往遙遠的隴西做戍卒,路過洛陽時恰好劉邦正在洛陽。婁敬隴西不去了,他甩下架子車,穿了件羊皮襖,找到了劉邦帳下的齊國老鄉虞將軍,口氣挺大,說將軍幫個忙,我想見漢天子談個重要的事。虞將軍重鄉情,答應了他。打量了婁敬一眼,覺得披著羊皮去見皇上,腥膻味可能會熏著邦哥,要送他一套體面點的衣裳。婁敬不干,說“臣衣帛,衣帛見;衣褐,衣褐見;不敢易衣”。我原本要是穿絲綢,就穿著絲綢去;我原本是穿粗布的,就穿著粗布去,沒必要換行頭。
有個性就容易招人好奇,劉邦還真答應接見了婁敬,而且賜了頓美酒佳肴。婁敬跟邦哥談什么重要的事呢?確實不是一般的事,是漢王朝建都的大事。
劉邦登基不久,暫時以洛陽為首都。
婁敬問:陛下建都洛陽,是希望與周王朝比肩嗎?
邦哥說那當然。
婁敬說:以小人看來您還差些。
邦哥示意婁敬說說看。
婁敬放開膽子滔滔不絕了:周是天下擁戴而立的,陛下您是刀光劍影里爭斗坐了江山的,現在哭泣之聲未絕,覬覦皇位者眾多,您得選個易守難攻的地方做首都才是呀!關中,是您理想的首都,“披山帶河,四塞為固”,物產豐富,那可是人們常說的天府之地。好比倆人打架,你不掐住對方的脖子,只是朝他的后背來幾下重擊,怎么能贏?建都關中,等于就是掐住了天下的脖子,又隨時可以擊其后背。
劉邦帶著婁敬的這個建議,詢問眾臣們看法,結果群起反對,唯獨軍師張良表示贊同。邦哥猶豫了好久,最終決定移都關中。
事實證明,都城選在關中確實是個明智之舉。邦哥每每想起這事,就會記起那個穿著破爛羊皮襖的小兵卒婁敬。有一天他喃喃自語:最早提出讓我把首都放在關中的是婁敬,“婁”者乃“劉”也,“婁”不就是“劉”嘛!于是召婁敬來見,拜為郎中,號稱奉春君。
婁敬就是這么上位的。對,現在應當叫他劉敬。
此次劉邦御駕親征,劉敬一開頭就扯后腿,但邦哥還是帶上了他。
拿下樓煩,準備向大同開拔前,邦哥可能是有意,偏就指派劉敬去做料敵前哨,偵察一番。劉敬前去轉了一圈,回來還是那句話:“愚以為匈奴不可擊也。”邦哥生氣了,千軍萬馬士氣正盛,你在這兒還給我扯犢子,他動了粗,開罵:齊國生的狗奴才,就會耍嘴皮子,竟敢瓦解我軍心(齊虜!以口舌得官,今乃妄言沮吾軍)!劉敬不敢再吱聲。
邦哥當即給劉敬戴上鐐銬,把他關在了廣武(山西山陰),然后率軍殺向平城。
后來的事,熟悉西漢史的朋友都知道“白登之圍”,劉邦遭遇了他人生最大的一次危機,被匈奴四十萬大軍圍困,冰天雪地里七天七夜,險些丟了性命。
幸運逃回廣武,邦哥驚魂未定,第一個見的人就是劉敬。小兄弟啊,沒聽你的話結果讓匈奴人給虐了,慚愧慚愧!我把那十幾撥稱匈奴可打的家伙全殺了,現在就封你二千戶,賜爵關內侯,號建信侯,不生哥氣吧?
小人物想脫穎而出,得有劉敬這兩把刷子,大招還在后頭。
劉敬借著劉邦正在反省失敗,隨即提出了一個更具長遠戰略意義的外交策略——漢匈和親。
漢初,匈奴的首領是冒頓單于,實力十分強大,時常騷擾漢邊,邦哥很是頭疼。劉敬其實早有主意,皇上今天既然主動討教,他自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陛下,匈奴人野蠻啊,兒子能把老爹的妻妾占為己有,不講禮義廉恥又尚武好戰,咱不能跟這種人一般見識,咱得用軟辦法。
劉邦問什么軟辦法?
劉敬說:在他們的下一代身上打主意。
邦哥沒聽明白。
劉敬詭秘道:臣只怕陛下您不樂意。
只要對我大漢有利,朕有什么不樂意的,你盡管講。邦哥這時對劉敬已很有信心。
劉敬見鋪墊到位,遂亮出底牌:“陛下誠能以適長公主妻之,厚奉遺之,彼知漢適女送厚,蠻夷必慕以為閼氏,生子必為太子,代單于……冒頓在,固為子婿;死,則外孫為單于。豈嘗聞外孫敢與大父抗禮者哉?”
邦哥聽了,給劉敬豎起大拇指:好主意!馬上辦。
接下來,在呂后這兒遇到點麻煩,她不能接受親女兒魯元公主遠嫁胡人,邦哥無奈,找了個平民女子冒名頂替,嫁給了冒頓單于。劉敬作為漢高祖的特使,前往匈奴交涉辦理婚儀等事宜,并與匈奴人簽訂了和親盟約。
這就是漢匈數百年和親的開端,一個小人物主創的外交劇目,就此拉開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