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昂
鋼琴學習是件陶冶情操的活動。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不同年齡段的學習者加入了這個學習行列,但是在學習之余會有一些不良的問題隨之產生,在此,結合自身教學經驗談談感想和思考。
每一位音樂愛好者都在兒時接觸過很多歌曲,聽過的、唱過的,都會讓人產生種種印象,而這樣的印象,是在沒有與歌譜對照的情況下產生的,簡單地說,別人怎么唱,自己就跟著哼。長期下來,便以為歌譜的音符與節奏便是如此,是正確的。
所以在教授他們學鋼琴的時候,必須帶著他們多次擊拍看譜唱,重新培養樂譜的正確印象,并把容易混淆的地方列出來,讓他們明確并記住,樂譜未必與他們印象中的旋律一致,印象與現實的差別在哪里。我們知道,音樂的表達,有時候可以“放寬”要求,根據表演者的情感去抒發,可是這樣的放寬,需合理,不能影響音樂的流動。特別初學鋼琴,節奏的精準很重要,直接影響對位與協調,所以這樣的放寬不能讓學生養成自由發揮的習慣,要糾正好這樣的混淆,才能把雙手彈好、彈對,才能養成良好的練琴習慣,不能偷工減料。
這個時代追求高速,所以大部分學生都喜歡瀏覽式地練琴,不管他們學的是五線譜還是簡譜,總喜歡跳過分手練習的步驟,直接合手。除了在老師的引導與監督下,按照老師給予的練習步驟練琴之外,他們在家自行練琴,都講究一個“快”字,家務事多,他們都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歌曲練習下來,急于求成,就可以給老師“交作業”了。
但是他們不知道,在雙手還未具備一定的協調能力前,直接合手練,花再多的時間,還是很難解決一些問題。如對位的準確、節奏的把握、歌曲的連貫度、總是出錯的地方、小節間連接不夠緊湊的地方、反應不過來的地方、跨度大的地方、指法等。長期以來會形成慣性,這些惡習會變成草草了事,還會讓部份學生認為,我比其他人強,很快拿下全曲。我們知道,慣性是不容易改的,而當老師每一次指出都是你的那些慣性錯誤時,你不一定會靜下來好好思考,你也許會因為老師的多次點評,而讓自己的學習信心逐漸減退,因為那個時候真的很難改了,自己一個人練的時候更無從下手。
良好的練琴習慣是很容易做到的,可不容易堅持,精品是需要時間與耐性耗出來,成人學鋼琴,絕非易事。
多拍、漏拍、搶拍,是很多學生犯的通病。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跳過了視唱的環節,對旋律的熟悉度不夠。除了在老師的引導下,按照老師給予的練習步驟練琴之外,他們在家自行練琴,都朝著“捷徑”走。節拍、節奏、音高都是陌生的,可為了急于求成,就把音符一個個彈出來,彈對彈準為主,所有的延長拍、空拍、音符原有的時值都不足拍。
心中沒有節奏感,沒有把握住音符的時值,彈之前更沒有好好地視唱。唱譜,不僅指旋律,伴奏型也應該唱唱,擊拍多唱,可以讓大腦對旋律及伴奏產生記憶感、音準感、節奏感,便于避免出現彈錯了也不知道的現象,也避免一開始練就錯,學者一旦錯成了慣性,就不容易改了。
眼高手低,幾乎是每一位成年學習者的通病。對于基礎班的學生來說,課堂的掌控是最好的,他們幾乎都從零起步,鋼琴對他們來說是陌生的工具,也是一件奢侈品,要踏出第一步去學,大多都經過深思熟慮的,畢竟他們不希望這個“玩具”,成為一件家居的擺放品。
零基礎的學生,踏入課堂開始,信心薄弱,自尊脆弱,只要老師尊重他們,耐心細致地教,他們都會遵循老師的教學方法及教學計劃去學,不管付出了多少時間,他們都會乖乖聽老師的。可是隨著年月的流逝,一年一年的學習,即使由始至終堅持下去的,不代表程度跟上進度,水平很高。學生能和你說出求學意愿本是一件好事,可對于學生來說,他們的動手能力、反應力、動腦能力都是一些很實際的大問題,他們喜歡的歌曲大多與他們實際的水平不符,甚至超越了自身程度。有時他們只為了喜歡,忘記了一些真實的因素,導致很多學生彈琴總是不連貫、不流暢。當然,練琴的步驟也是其中一個原因。
高效率的練習方法與彈奏時的慢速維持,都是良好的練琴習慣,只有這樣才能做得更多,才能把歌曲彈得好,若他們能把歌曲彈得稍微像樣已經很棒了。不管有多少人聽你的教導,你都要在課堂上不斷重復,只要他們能夠聽進心里,程度才能趕上進度,學生才能學有所樂,學有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