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樂
對于學習音樂的人來說,視唱練耳是一門基礎課程,是各音樂學院、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綜合類大學音樂專業入學考試的必考科目之一。高考視唱練耳測試包括音樂聽覺、音樂記憶力、視唱能力三個部分。音樂聽覺指的是人們對音高、調式調性、節拍節奏、音程、和弦以及旋律的分辨和感受。音樂記憶力指的是人們對音樂的記憶能力,其中包括音高、節奏、和弦以及旋律的記憶。音樂記憶分為長時間記憶和短時間記憶,在音樂記憶力的測試中包含這兩方面的內容。視唱能力指的是識譜能力。對視唱能力的測試,除了考查考生的識譜能力外,也是對考生的音準、節拍、節奏、速度以及音樂情感表達能力的綜合測試。這三方面的測試內容分別體現在視唱和練耳兩個部分,通常采用以下形式來進行考核。其一就是練耳部分。根據不同地區的要求,采用模唱和聽寫兩種考試形式進行。主要內容有單音音高的記寫或模唱、音組記寫或模唱、和聲音程、和弦、節奏、曲調等的記寫或模唱。其二是視唱部分。按要求,在指定時間內視唱一至兩條8到12小節的條目,根據不同專業從無升降記號調號到兩升兩降或兩升兩降以上。
早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學堂樂歌時期,在教授樂歌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類似視唱練耳課的訓練方法。這些訓練方法講授基本的音樂知識、識譜、讀譜、發聲方法等,但并沒有真正的視唱練耳課。直到民國初期,普通中小學音樂課程中開始出現了部分視唱練耳的教學環節。1912年,教育部公布的《師范學校規程》中有了視唱這一課程名稱。1920年代初,第一個命名視唱的課程在浙江兩級師范學堂開設,這是我國最早開設的視唱課。現在,視唱練耳已成為大學音樂專業的必修課程,有很多音樂學院都設立了視唱練耳專業。
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筆者發現視唱練耳在個人專業學習及高考中的地位和作用逐年提升,也感受到學生在視唱練耳學習中,特別是練耳的學習中存在很多困難。對于聲樂學生專業的學生來說視唱練耳本身也能反映個人專業水平,如果在演唱時音準出現問題,會直接影響歌曲表現。對于器樂專業的學生來說,學習專業歸根結底需要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彈奏方法的問題,二是把譜子上的內容準確表達出來。現在很多老師對初學樂器的學生,都要求首先會識譜,然后再學會唱譜,一方面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視奏、視唱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加強聽音樂的能力訓練,為將來更好地表現做準備。
目前我所帶的高一音樂班,共有38個學生,專業有鍵盤、聲樂、民樂、管樂、舞蹈等。因為專業水平的不同,視唱練耳的基本能力也是不同的。絕大多數學生沒有唱過譜,缺乏樂理常識,更多的學生從未經過練耳的訓練,更不知道練耳是怎么回事兒。直到上了高中,確定了將來要考音樂學院這個大方向后,才意識到除了個人專業和基本樂理外,視唱和練耳也是必考專業。
學生在剛剛接觸到視唱練耳時會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演唱習慣。尤其是器樂專業的學生更為突出,他們普遍對“唱”不在行。不習慣開口唱譜,特別是位置較高的音就會唱不出來,覺得別扭,不知道怎么唱;二是心理素質。在演唱中既要準確表達譜面上的音高、節奏等,又要注意音準不能跑調,再加上唱的內容通常都是陌生的,不熟悉的學生很容易緊張,在緊張的狀態下出現“欲速則不達”,想唱好反而磕磕巴巴,音準也找不到了,節奏也亂了;三是因長期缺乏訓練而對練耳的恐懼感。在音樂教育過程中,比較缺乏練耳的訓練。有極少數的孩子天生對音準比較敏感,較容易聽出單個的音高,特別是基本音級,但絕大多數孩子對于這種看不到抓不住的音高無從下手,在記寫時感到非常困難。
音樂是沒有辦法看得到高度的,因此需要通過唱和聽來建立內心音高感。在教學中,我發現視唱練耳在一開始學習的階段確實沒有捷徑可走,是一個長期、系統、科學的訓練過程,這當中的有些環節是無法逾越的。
首先,在唱上下功夫。所有的學生在開始學習時就要不斷地練習唱,從唱音列、音階開始到唱音程,從距離近的到距離遠的,甚至要求他們在紙上寫出縱向的音高來指著“編曲唱”,目的就是用唱帶動聽。先用唱的方式來感受到準確的音高位置、音的距離、色彩調式、旋律線條等再去聽、再去記寫。通常從第一節視唱練耳課開始,首先帶孩子們做發聲訓練,告訴他們發聲的位置,讓學生們運用科學的方法唱,包括高音位置應該怎么唱。在以后的每一節視唱練耳課都先用發聲訓練的方式進行基本訓練,讓他們自然地演唱。
其次,積累“唱”的過程,讓“聽”逐步形成。平時,要求學生每天發視唱音頻,包括視唱書上的內容,也有音程構唱及“編曲唱”。所有的視唱都要求背,因為視唱條目中包含了未來練耳聽記中的各種元素,如各種音高關系、節奏、旋律等,這實際上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在每一天唱的過程中,學生們會逐漸判斷出什么樣的聲音是好的,什么樣的音是更準確的。
最后,在聽中結合視唱中的“模板”,為準確記寫做準備。當真正開始聽和記寫的時候,會發現有些學習的內容是沒有捷徑可走的。比如說單音的聽記,需要通過唱來記住音的位置,使學生一聽到這個音就知道它是什么。所以,會讓學生背記所有的單音,從基本音級開始逐步加入變化音。音程、和弦是可以套用公式的,如在聽小三度時,讓學生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開始旋律,因為第一個音程就是小三度,當學生唱會這句后,我會讓他們在不同的音上唱出這個旋律。再比如大六度,可以用《鈴兒響叮當》中的旋律來進行判斷。當學生們聽到小三度和大六度的和聲音程時,他們就會從這樣的旋律當中判斷出來。和弦的原位轉位也可以借鑒這樣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