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顏梅生
盡管養老金是許多勞動者退休后的主要生活來源與生活保障,但現實中不少人卻因此出現了糾紛乃至引發訴訟。那么,就三種常見的糾紛,法院到底管不管呢?
【案例】因為特殊原因,王思齊所在的單位一直沒有納入統一籌劃養老保險基金的征繳、管理、使用范圍。王思齊開始覺得只是遲早的事而沒有放在心上,久而久之雖然出現了擔憂,可由于單位一再表示其無法通過自身解決,也只好作罷。直到退休之后,基于生活費用沒有著落,王思齊不得不要求單位解決。鑒于彼此無法達成一致意見,王思齊曾想到通過訴訟來處理。可有人告訴王思齊,法院不會管這種事。真的嗎?王思齊迷惘了。
【點評】法院應當受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規定:“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發生的下列糾紛,屬于《勞動法》第二條規定的勞動爭議,當事人不服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的裁決,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一)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在履行勞動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糾紛;(二)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沒有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但已形成勞動關系后發生的糾紛;(三)勞動者退休后,與尚未參加社會保險統籌的原用人單位因追索養老金、醫療費、工傷保險待遇和其他社會保險費而發生的糾紛。”而本案所涉情形,恰恰與第(三)項吻合。
【案例】高立英在一家公司工作了13年,但該公司以資金周轉困難、需要擴大生產規模等種種理由,一直違反法定義務,沒有為包括高立英在內的所有員工辦理養老保險。2017年10月,高立英因到達退休年齡而從公司離職后,由于無法享受領取養老金的待遇,且又無法補辦相關手續,曾多次要求公司承擔賠償責任,但卻被公司一再拒絕,甚至表示,由于過期作廢,高立英已經失去相關權利,即使高立英提起訴訟,法院也不會受理。
【點評】法院應當受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一條規定:“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為其辦理社會保險手續,且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不能補辦導致其無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為由,要求用人單位賠償損失而發生爭議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與之對應,本案情形明顯當屬其列。
【案例】直到2018年元月30日,即郭曉紅退休后的第二個月,郭曉紅才發現公司并沒有為自己辦理養老保險。鑒于公司已經瀕臨倒閉,根本無力對自己作出對應賠償,郭曉紅遂以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沒有依法履行法定職責,責成公司為自己辦理養老保險并繳納相關費用,導致自己權利受到損害為由,訴請法院判令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向自己發放養老金,不料卻被法院裁定不予受理。
【點評】法院的做法并無不當。因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七條規定:“下列糾紛不屬于勞動爭議:(一)勞動者請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發放社會保險金的糾紛;(二)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因住房制度改革產生的公有住房轉讓糾紛;(三)勞動者對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的傷殘等級鑒定結論或者對職業病診斷鑒定委員會的職業病診斷鑒定結論的異議糾紛;(四)家庭或者個人與家政服務人員之間的糾紛;(五)個體工匠與幫工、學徒之間的糾紛;(六)農村承包經營戶與受雇人之間的糾紛。”而本案情形屬于第(一)項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