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利 高華
(1.長春工業大學,吉林 長春 130012 2.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
引言:加強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事關高校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1]。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提升人才的培養質量,強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較為必要的,只有促進學生具有政治意識、大局觀念、核心素養,能夠在理念上、行動上、政治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根植于內心,堅定自我發展方向,使其變為當代大學生的情感認同。對此,習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闡述了我黨在新時期的歷史使命與根本任務,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的不斷變化[2],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應始終堅定,決不能在紛繁噪雜、斑駁陸離中迷失自我方向,更不可忽視肩上的立德樹人的重任。特別是在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中,要積極貫徹十九大方針、始終堅持以馬克思理論為指導,推進教育的現代化發展,提升青年學生的思想覺悟和認知水平。針對于此,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深入學習馬克思理論內容,既能透徹把握其理論解釋,理解其深刻內涵;又能進行聯系學習,運用其以發展、全面的視角看待問題,使其具有純粹的內心和堅定地信仰,促進其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入理解和情感認同。進而,使其在生活中、學習及未來的就業、創業等工作中,能夠以馬克思主義思想武裝自己。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步入新時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踏上了新征程。因此,更需避免將思政教育工作單一化問題,重視并創新思政教學理念,深化廣大研究生對時代發展與馬克思主義相融合現實意義的理解,增強其辯證唯物主義認識,全面促進其探究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并能夠形成新的感受和體會,進而將研究生思政教育提升到新的高度、境界。
面對我國高校教育事業的繁榮發展,仍有一些敵對、分裂勢力的介入,企圖破壞和分化高等人才的培養,其所采取的手段也是花樣百出、層出不窮。某些立場不堅定的教職人員因信仰迷失,其行為對研究生形成了負面的影響,使思政工作的開展受到了沖擊和阻礙。
對此,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應加強對研究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使其能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3]”,將民族夢、中國夢與個人的夢想融為一體。在高校思政教學中,可將典型人物的感人事跡作為教學素材,以生動教學的方式,堅定學生的政治信仰。例如:導師可將黃大年、沈浩、楊善洲等時代楷模的真實故事作為教學素材,使廣大研究生意識到在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中,個人與國家的關系,通過思政教育使廣大研究生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增進其對祖國、共產黨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價值認同,并將核心價值觀內化為素養、外化為行動。
在強化高校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中,需將培養能夠擔負民族復興大任的、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作為重要著力點。在高校的思政教學中,既要發揮素質教育、文化教育的導向作用,也要在實踐教學、制度理解中做足功夫。
因此,在思政教學中,尤其在理論教育中,導師應注重以專業學科特點展開授課。例如:在法律專業的思政教學中,將當下社會熱點、焦點法律問題搬至課堂中,讓學生融合思政理論與法律知識進行全面解析,培養其良好的思政素養。此外,為促進對學生思政創新意識的培養,導師應注重踐行新時代育人理念,充分運用信息技術,促進互聯網+思政教育的發展,在資源共享、多邊互動中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并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創新思政教學開展方式,并將其落到實處。
綜上所述,新時期為研究生人才培養指明了新的方向,對思政工作開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標準。在進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需找準工作開展的著力點,明確人才培養的目的和方向,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注重對思政教學的開展方式,促進教學工作的與時俱進,使思政教學開展更多樣化、科學化、有重點,從而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堅定信仰的高素質、高能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