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德勇
對于每一位再婚老人來說,重視財產的提前規劃,避免再婚夫妻之間以及各自的子女之間在諸如贍養照管、財產贈與、遺產繼承等環節產生矛盾引發糾紛,防止因財產處置規劃不當影響夫妻感情、家庭幸福和社會穩定,就顯得格外重要。我國公證機構長期以來一直致力于婚姻家事法律服務,已經形成體系化的家事財產處理模式,可以為再婚家庭提供一攬子的財產法律解決方案。目前將常用的財產處理手段歸納為以下幾方面。照雙方的意愿進行重新劃分,制定符合再婚家庭需要的家庭各類財產權屬分類的規則,對于諸如房產、股票、存款等家庭常見資產進行細致的約定,從而明確財產歸屬標準,細化財產分配規則,避免由于缺少約定而造成日后財產流轉過程中的麻煩。
夫妻財產約定公證是指公證機構通過和男女雙方充分溝通,充分領受男女雙方訂立夫妻財產約定意思表示,對財產狀況進行核實確認后,將財產約定行為可能存在的風險、后果進行充分告知,按照雙方的意愿代為擬定協議文本,并對協議的真實性、合法性進行證明。通過夫妻財產約定公證,男女雙方可以對各自所有的財產以及婚后取得的共同財產按
現實中,很多再婚老年人為了避免自己去世后兩方各自的子女之間因財產繼承產生糾紛,選擇在生前就將自己的財產(房產居多)贈與己方的子女。同時,老年人一般也會希望由受贈的子女負責自己的贍養問題。但是,老年人往往又擔心子女日后不能長期盡心承擔贍養義務、其他子女因財產分配不均以及贍養義務的承擔比例等問題會引發難以處理的矛盾。所以,老年人希望對贈與房產、贍養等問題由公證處進行綜合公證。
通過公證的介入,一方面,由公證機構提供專業的法律意見,準確識別家庭關系、財產權屬、行為后果以及法律責任等內容,讓家庭成員可以在更加理性的氛圍中協商諸如贈與、贍養、監督等家事內容;另一方面,公證機構對各方的意思表示、行為態度予以固定,代為起草正確表達各方意思的協議,形成真實、合法、有效及不容辯駁的證據,為在日后執行協議或是糾紛解決時可以作為直接認定事實的證據,實現各方的利益訴求。
老年再婚夫妻的任一方,如果希望將自有的財產在死后做個安排,則可以對于歸屬個人所有的財產訂立遺囑,將財產留給自己的配偶、子女以及其他人。通過公證的方式訂立遺囑,有非常明顯的優勢。
依據我國《繼承法》,公民可以通過自書、代書、錄音、口頭和公證的方式訂立遺囑。其中,訂有公證遺囑的,以最后一份公證遺囑為準,其他任何形式的遺囑都不能改變公證遺囑的內容。也就是說:通過公證機構訂立遺囑是確保遺囑效力,保證遺囑效果實現的最佳方式。此外,公證處是法定的遺囑辦理機構。按照《公證法》和《公證程序規則》以及公證檔案管理的相關規定,遺囑人和遺囑的所有信息在遺囑人健在時絕對保密,除遺囑人外任何人不得查詢和獲取,遺囑卷宗作為國家檔案按照密卷要求單獨保管。只有當遺囑人去世之后,依據利害關系人的申請才能依法查詢,所以公證的遺囑信托對個人隱私的保密級別和安全性是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