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子豪
73歲的吳老漢和71歲的黃老太同住一個社區,一個退休前在某文化站當站長,一個在某中學當圖書管理員。子女都在外地工作。二人喪偶后都在各自的老屋獨居。一次因共同參加社區組織的讀書會,在一起討論讀書心得,相識、相知。隨后越走越近,從見面打招呼,到一起跳廣場舞、遛彎,有事相互幫助,有病互相照顧,最后走到了一起。
因為都有退休金,各自也有自己的房產,老吳頭還開了一個文化用品商店,經營學生用品。為防止結合后發生財產糾紛,他們結婚登記時在結婚協議中,不但約定死后互不繼承遺產、各自的后事由各自子女辦理,而且約定婚前各自財產歸各自所有,婚后實行“AA制”,各自的收入也歸各自所有。柴、米、油、鹽生活費用以及人情往來開銷,二人平均負擔。
婚后不久,老吳的文化用品商店經營困難,轉讓后又開了一個生活用品網絡連鎖店。但經營不到一年,賬號密碼被盜用,網上銀行中數十萬元被人騙走,老吳為此欠下了十幾萬元外債。一時無力還錢,吳老頭只得躲了起來。黃老太為此可遭了殃,天天有債主上門討債,盡管黃老太拿出了她和老吳頭簽訂的“AA”制書面約定,可債主還是對她不依不饒,說找不到老吳頭,就拿她是問。無奈,她提出與老吳頭離婚,可債主仍不放過她。萬般無奈,黃老太一時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評析:我國《婚姻法》在第十九條中明確規定: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采用書面形式。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的補充規定》(法釋〔2017〕6號)在第二十四條中進一步明確: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于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情形的除外。夫妻一方與第三人串通,虛構債務,第三人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夫妻一方在從事賭博、吸毒等違法犯罪活動中所負債務,第三人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AA”制能否“A”住他人,即老吳頭和黃老太的婚后財產約定對第三人是否有約束力,這要看第三人是否“明知”這一約定。“知道”是夫妻之間有關財產的約定能否對抗第三人尤其是債權人的關鍵。夫或妻已經明白、清楚地將上述“AA”制約定,告知了第三人,第三人知道約定,這要由主張者承擔舉證責任。如果不能證明第三人知道約定,夫妻任何一方不得以夫妻有約定拒絕承擔另一方的個人債務。其應先以所有財產對第三人清償債務,而后非債務人的一方,方可以依據雙方之間的約定向另一方追償。
就此不但限于共同債務,個人債務也是如此。
夫妻共同債務是指為滿足夫妻共同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夫妻共同債務主要包括:(一)婚前一方借款購置的財產已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為購置這些財產所負的債務;(二)夫妻為家庭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三)夫妻共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所負的債務,或者一方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經營收入用于家庭生活或配偶分享所負的債務;(四)夫妻一方或者雙方治病以及為負有法定義務的人治病所負的債務;(五)因撫養子女所負的債務;(六)因贍養負有贍養義務的老人所負的債務;(七)為支付夫妻一方或雙方的教育、培訓費用所負的債務;(八)為支付正當必要的社會交往費用所負的債務等。夫妻個人債務,是指夫妻一方為了個人的需要單獨所負的與夫妻共同生活無關的債務。主要包括:(1)夫妻一方的婚前債務。(2)夫妻一方未經對方同意,擅自資助沒有扶養義務人所負債務。(3)夫妻一方未經對方同意,獨自籌資從事生產或者投資經營活動所負債務。(4)遺囑、贈與合同或者協議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為一方個人財產,附隨與之而來的債務。(5)夫妻一方因賭博、吸毒、酗酒所負債務。(7)夫妻一方因實施違法犯罪行為、侵權行為所負的債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