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冬雨
(山東省招遠市玲瓏鎮綜合治理中心,山東 招遠 265406)
十八大之后,黨和國家從全社會整體的發展視角,針對社會管理提出了新的思路和要求,明確提出要切實改善民生與社會管理創新。特別是我國目前正處于經濟發展的轉型關鍵時期,民生角度下社會管理的主要矛盾在于管理體系不完善,政府職能界定不明朗,群眾參與意愿不積極等諸多問題,這些都需要社會管理的創新舉措來進行有效解決。
民生問題的解決是進行社會管理創新的基礎。根據十八大會議精神,創新社會管理是切實維護廣大群眾自身利益的基本要求,也是貫徹實行科學發展理念的重要內容。進行社會管理創新的最終目標,就是為了更好的幫助和解決廣大群眾的民生問題,民生問題與社會的整體和諧穩定息息相關,對于社會發展有著極大的影響[1]。
社會管理的內容主要是民生問題的解決。社會管理的目標之一就是社會的穩定發展,百姓的安居樂業,改善民生問題,保障公民權益,提供社會公共服務,是進行社會管理的前提條件,也是社會管理主體的職能所在。
改善民生是進行社會管理創新的目標。百姓切身利益的改善與提升,是我黨執政的宗旨。我國政府自成立至今,就是以群眾利益的實現為奮斗目標,我黨的政治追求與政治理想,也充分體現在對民生的重視上。
社會管理體系的不完善。當前的社會管理體系依然存在一些弊端,先看政策體系,社會政策決策的制定,群眾參與不足,相關政策、立法等相對滯后,與社會行政單位之間的協調性較差,社會和市場對于政府的依賴性過強,參與社會管理的空間與自控力較差。再看社會保障體系,突出的問題依然是外地人員不能進入城市社會保障體系中,整體的社會保障城鄉之間依然有很大的距離,社保的異地接洽難度大。社會團體管理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社會與民間的組織力量規模較小,社會組織利益化傾向明顯,少數社會組織出現個人獨斷情況,在具體工作過程中,成員互相之間難以發揮協調作用。
政府職能界定不明朗。社會管理主體是政府,很多社會與市場組織應當承擔的相關事務,卻有不少都依靠政府管理,造成政府社會管理上的越界。而版速記這社會轉型進程的加快,新的社會問題與矛盾頻現,很多需要由政府參與管理的領域,卻出現了弱化和之后的現象,造成政府社會管理的缺失。
群眾對于社會管理的參與興致不高。伴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各個階層的社會組織將更為廣泛的參與到社會公共服務與事業發展中來。然而,因為社會組織多實行的是任務派出式的管理,基層社會治理與公共服務的進程中,群眾參與和監督力度不足,導致,基層的很多社會管理與服務工作與群眾的實際需求脫離。
創新基層的社會管理服務。社會管理創新,對于基層的社會管理要不斷加強并完善其服務體系,梳理并規范社區管理組織與各主體之間的關系,完善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以居委會為基礎的協調配合、民眾廣泛參與的社區管理服務系統。從政府相關體制革新以及創新社會管理的視角,積極與各個責任部門推進社會與市場組織的發展,在項目、人才、平臺等多個方面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落實好各方面的引導政策,發揮在社會組織發展初期政府于政策的推動作用。遵循公平公正惠全民等原則,不斷完善相關公告服務體系的構建與完善。
構建政府部門與社會組織之間的良性互動[2]。政府要大力扶持社會組織,在社會組織的等級體制、購買服務、平臺建設、人才引進以及服務政策、宣傳等方面編制相關指導文件,面向區、社區和街道以及鄉村等層面的社會組織培養發展,作為推進政府與社會組織互動創新社會管理的工作重點,優先扶持公益、貧困救助、醫療、文化體育等社會組織的建設與成長。在人們群眾切身權益問題的處理上,大力發揮社會組織的公益性、專業性等功能,為社會組織在反映利益訴求、解決矛盾問題、規范群眾行為、減少社會犯罪、促進和諧穩定環境等方面作用的發揮,做好準備工作[3]。
積極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權益。健全群眾信訪工作制度,建立多種形式的溝通平臺,大力發揮網絡媒體的重要作用,推行網上信訪,最大程度的方便百姓的訴求,能夠及時有效的收到群眾的反饋,并幫助解決相關問題。要提升公共服務的水平,不斷推進社會救助扶貧幫困工作。重點加強社區、鄉村的決策活動法治建設,創新實行公共法律服務活動,實行道德與法治共同推進的教化工程,重點面向黨校培訓、院校教育以及各行業商會等領域進行延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