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鋮
(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第一中學,山東 菏澤 274100)
高中階段是人學生各個學習時期中的最重要階段,在這一階段不僅是思想意識成熟、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黃金時期,同時又是增長知識和才干的成長階段。將把環境教育融人到高中地理,不僅可以完成地理教學目標要求,還可以達到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地理學本來就研究人與地理環境關系的一門綜合性學科,研究的目的為了更好的保護地理環境,協調環境與人類的關系。環境意識教育雖然也涉及到其他的學科,其中環境教育在地理學科中體現的多,這其他學科都代替不了的。
改變以前的教師為主的傳統教學的教學,教學方法上要改革和多元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提高學生的學習地理積極性和效率,學生不容易理解的復雜知識點借用app軟件、多媒體、視頻、報紙、電視、互聯網等手段解釋地理知識。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酸雨、臭氧空洞等環境保護方面的知識點用身邊發生的實際例子來讓學生理解和探究問題發生的原因、過程、結果和對策,使學生明白這些問題在環境中的緊要性,讓學生知道保護環境知識,提倡學生保護環境。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對于“水資源的合理利用”這節課的要求是:“以某種自然資源為例,說明在不同生產力條件下,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意義。”本條要求旨在使學生能以某種自然資源為例,分析該資源如何影響人類活動,進一步以歷史發展的眼光看待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滲透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觀念。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對于“水資源的合理利用”這節課的教學設計可以多使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進行知識點的滲透,所選案例既包括書本的經典案例,又包含教師對于課本二次開發后所添加的鄉土案例。案例類型層次分明,難易適中,層層遞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但由于現在使用的是2008年刊印的新版教材,與該教學設計所用的教材版本不同,書本內容有些微變動。該節教學內容的建議課時由2課時縮減為1課時,對于案例要進行慎重的挑選和刪減。學生在對各種材料進行分析討論時,由于大部分材料都距離日常生活較遠,很難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水資源的重要性及保護水資源的必要性。并且在新課改背景下,多種教學方式并存,越來越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
第一,生活導入。【課例材料】問題導入: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自然資源的利用。自然界中有哪些資源,你能出四種以上的自然資源嗎?(水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氣候資源、生物資源等)該教案使用的是問題導入,能明確自然資源這一概念,并闡述其內涵。如果以生活導入,從學生的感性認識出發,則更容易使學生關注到自己身邊的水資源問題,如以“你經歷過停水嗎?停水之后帶來有哪些不便呢?”人,有類似經歷的同學就會有感而發,而沒有類似經歷的同學則可以通過其他同學的描述來了解。并進~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哪些可以稱之為水資源?”“我們日常生活中能用的水資源有哪些?”“可用的水資源還有多少?”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讓學生更能深刻地體會到水資源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及水資源的重要性,也更容易促使他們以后形成節水、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第二,增加學生直觀感受。【課例材料】世界的水資源在各大洲和國家的分布是不均衡的。①從大洲來看,世界六大洲水資源總量由多到少的排列是:亞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歐洲>大洋洲。(從國家來看,巴西的多年平均徑流量最多,俄羅斯第二,中國列第六。巴西和俄羅斯是世界上水資源最豐富的兩個國家的主要原因是:巴西地處熱帶地區.熱帶雨林氣候區面積廣,降水量大;俄羅斯地處高緯度,蒸發量少,所以兩國的徑流量大,水資源豐富。③中國的分布情況是:南方多,北方少;東部多,西部少。時間分布特點:夏秋多,冬春少。其原因如何?(引導學生從我國的降水主要來自夏季風這方面來分析)
該教案在這一部分的設計中,重視學生圖表分析能力的培養。但在進行教學時,如果能適當的增加圖片和視頻材料,則更容易帶給學生視覺上的沖擊,史I直觀地感受水資源分布的不平衡,如:可以展示非洲缺水現狀的罔片;我國干旱地區的圖片;水資源相關的紀錄片等。給學生帶來視覺震撼的同時,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日常行為,培養學生保護水資源的意識。還可以進行探究活動,如:“以我國為例,水資源是怎樣分布的?原因是?…‘我國水資源分布的影響以及對策。”
【課例材料】[練習]①分析華北地區缺水的原因,并提出解決缺水問題的辦法。②閱讀我國荒漠化土地類型和原因的數據圖,運用分析水資源合理利用的方法,提出保護土地資源措施。
該教案以練習鞏固知識點,鍛煉學生的讀圖能力和圖表信息分析能力。但弱化了學生的參與性,對于環境教育的滲透也未能達到良好的效果。實踐活動在日常教學中實施難度較大,要考慮教學組織及學生安全等問題,但是實踐活動又是最為自然有效的教學活動之一。校外實踐活動:可以在課堂教學完成后組織學生參觀自來水廠、水庫、污水處理廠等,了解這些基礎設置的運作及其作用,并在參觀后分小組撰寫小論文并展示。校內實踐活動:在校園內進行環境調查和問卷調查,如觀察學校的水龍頭狀況,是否經常有擰不緊而漏水的狀況;學校的用水在哪些地方有浪費現象;分發問卷,調查同學們的節水意識等,并針對這些問題探討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