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春梅
(江西省南昌縣昌南實驗學校,江西 南昌 330200)
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初中語文教學必須全面滲透審美教育,這就要求每位教師都能充分認識到審美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學中發揮引導者、組織者的作用,激發學生對美好理想的追求,對真、善、美的熱愛,使學生在德、智、體、美諸方面得到全面發展,從而為社會培養出合格的人才。
審美范疇中的“優美”是指在詩歌、散文的教學中教師都能以審美的態度教學,都可以引導學生欣賞詩歌、散文中的美。但是其它的美學范疇如“崇高”、“悲劇性”、“喜劇性”、“丑”、“荒誕”在語文教學中卻極少被提及。美育的目標有“審美趣味”的形成,趣味是一種偏愛和理想,但更重要的是要形成自己的審美判斷。這種判斷是個性化的、自由的,是在對比中產生的。
審美教育是“在更廣闊的界面上使人領略了經濟、文化、道德、風俗等因素,在更深刻地層次上使人看到了人性、本原與人生,它將人的視野引向廣闊的大千世界,它引導了對人類、自然、宇宙萌生出一種大關懷。”然而,由于不少教師知識單一,缺乏文化、精神和審美素養,盡管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卻仍停留在淺層次的“文本教書”上,無法對學生的心靈豐滿和精神充實起到一種自覺而自然的引領。因此,我們在中學生的語文教學中看到是清一色的華麗細膩,僵化單調審美趣味,缺少一種真正的深度和力度。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以分數來衡量學生的能力,普遍認為分數高,學生能力就高,在這種觀念下,學生也會以分數來衡量自身,不注重自身能力的培養,進而容易造成學生“高分低能”的現象。另外,在審美教育中,教育工作者簡單將審美等同于字跡的工整與否,沒有充分挖掘出文學作品中的內在美,審美教育具有嚴重的片面性,進而容易使學生形成錯誤的美學觀念,使學生帶著片面的眼光去看待問題,不利于學生養成正確的審美觀念。
教師作為學生的引路人,專業的教師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然而就目前初中語文教學審美教育工作來看,專業的教師還比較匱乏。一方面,現有的教師專業能力、水平有效,難以滿足實際教學工作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大多抱著完成任務的態度去完成教學,不注重審美教育,進而影響到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教師數量不足,難以滿足現階段教育工作的需要。
良好的審美氛圍,能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以高漲的熱情投入到新知的探究活動中去。我們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特點,來創設與教學活動相關的審美情境,引起他們情感上的共鳴,使學生能夠真切的感受到真實的情境,從而體會到作者的心境,與作者一起暢游在文本的精神境界中,如身臨其境。只有在這樣教學情境之中,學生才能自覺地追求美和發現美。例如,在教學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時,老師剛開始就播放配樂朗誦,把學生引入文中的意境。接著又配合教材選讀一些描寫月亮、月色和賞月等古今名句,通過欣賞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我們不難想象,在經過一番啟發熏陶之后,學生獲得了巨大的精神享受,心靈得到了凈化。為此在美育活動中,老師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手段來啟發學生的審美想象力,借助于多媒體來創設情境,把學生引入具體的情境,領悟作品的深層意蘊。只有不斷積累豐富的審美經驗,才能在生活實踐中感知美、欣賞美、展示美。
感悟美是人對審美對象的本質理性把握的審美能力,是一種理性的直覺,是感性和理性相統一的審美心理活動。劉勰《文心雕龍知音》中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人情。”自古至今,那些千古流傳的佳作之所以長久不衰,究其原因是因為它凝聚了作者的心血和生命,飽含了他們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則必須架起一座溝通作者和讀者之問情感的橋梁,引導學生理解美。“情”是語文教學的靈魂。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使一個“情”字貫穿始終。而要使學生“人情”,只有先“動情”于已,而后才會“辭發”。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語言平實,敘寫也樸實無華,表面上很難激起學生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我把人們生活中“父子”的情感體驗講繪學生,讓學生用自己與父親的情感體驗去體會作者的情感,那充滿人間至愛的父子情便會從作者平淡樸實的文字中奔涌而出。我再要求他們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反復朗讀,去感受一下自己與父母之間的親情,這樣就可以使他們產生情感共鳴。再如教朱自清的《春》,教學過程中我調動了學生自身的經驗,去感受作品中的自然美。教這篇課文時正值秋令,于是我就讓學生走出課堂,感受秋的成熟,發現自然界不同形態的美,領悟春華秋實的自然哲理,聯想耕耘收獲的人生價值。這樣,“審美場”就形成了整體效應,使學生得到了一定的審美教育。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想更好地滲透審美教育,加強專業教師的培養十分重要。首先,必須加強現有教師的教育,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加強教師對審美教育的認識,進而更好地開展審美教育;其次,要對外引進專業的教師,為語文審美教育教學提供保障。作為教師,更要認識到自身的職責所在,要督促自己去學習,不斷擴充自己的閱讀量,提升自己的審美鑒賞能力,通過不斷學習來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進而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促進審美教育的開展。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滲透和實施是一個艱巨而漫長的工作,教師需要不斷在教學中挖掘美的元素,將審美教育貫穿到語文教學中,時刻對學生進行審美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