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松梅
(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中學,河北 衡水 053000)
詩歌是中華民族的精粹,是中華民族無窮智慧的結晶,更是語文教學的關鍵所在。在高中語文詩歌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對學生的指導與啟發,讓學生在學習中能夠不斷積累、不斷豐富,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品析能力,保證詩歌教學效率的不斷提升,為學生能夠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績奠定更為牢固的基礎。
在歷年的高考試題中,對詩歌當中的名句名篇進行默寫都是必然進行考查的內容,其分值占8分左右,這部分內容都是針對學生對詩歌中廣為傳頌、內涵深刻、表意豐富的名句的掌握情況而設置的。為了保證學生詩歌語句的深厚積累,強化學生的記憶是必然的措施。但是,如果一味采取讓學生死記硬背的方式強化學生記憶,其效率必然是低下的,學生的遺忘率也必定較高。所以,教師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朗讀教學,提高學生的記憶效果,增加學生的詩歌積累。例如,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詩的教學中,教師就采用了教師范讀、欣賞名家朗讀錄音的形式為學生做出朗讀的榜樣,之后組織學生在對詩歌的寫作背景進行了解,對詩歌內容進行深入把握的基礎上開展多種朗讀活動,包括學生自讀、小組朗讀、男女生朗讀、班級齊讀等多種形式。在多樣化的朗讀中,讓學生對于作者蘇軾政治失意、遭受貶謫之后為排遣心中抑郁憤懣之氣來到赤壁,面對滾滾長江追憶周瑜無限風光,對自己遭遇進行慨嘆的思想感情進行了深入的感受,讓學生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獲得了對詩歌的深入感知,實現了詩歌朗讀教學的高效開展。
新課改要求教師應當將學生當做課堂教學的主體。在進行高中語文詩歌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對學生的學習需求與差異性予以高度的關注,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當中學習詩歌。但是詩歌教學也不能過分自主,否則就會使學生的想象力不著邊際,歪曲了詩歌當中表達的真實含義,很難實現高中語文詩歌教學的真正目的。因此,在高中語文詩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通過設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去品讀詩歌。教師在設問的過程中應當站在提升學生學習熱情的角度來進行。例如,在《念奴嬌·赤壁懷古》這篇詩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這樣提問:誰在笑?笑的是誰?在哪里笑?為什么笑?到底是怎樣的笑?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應當緊扣細節。在學習《大堰河!我的保姆》這篇詩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么作者看到了雪想起了大堰河?為什么呈現給你的是黃土下的紫色靈魂?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與教師進行深入的交流探討。《雨巷》當中為什么丁香花一樣的姑娘飄過,而不是走過呢?《再別康橋》這首詩歌為什么是輕輕的走呢?教師應當精心的進行問題的設置,使學生能夠學有所得、學有所思。
在推進高中詩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在比較中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通過詩歌教學中類比教法,不斷訓練學生的比較能力,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抽象思維能力,綜合概括能力及創新思維能力。例如,在《沁園春·長沙》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將其與《沁園春·雪》進行比較學習。首先要讓學生說出自己更加喜歡哪一首,然后讓學生從詩詞中找出自己最喜歡之處,比如詩詞中所呈現出來的意境美、氣魄美、色彩美、情感美、動詞美、結構美等,之后讓學生自行分析和剖析一下各自對詩詞美的理解,再根據學生的不同理解,進行歸納整理,形成系統的文字材料。這對學生而言,也是一次詩詞創作思維的“大練兵”“大檢閱”。雖然學生在這方面的思維還顯稚嫩,甚至比較膚淺,但是可以讓學生面對這樣的題目,知道如何切入,如何深化,如何化大為小、化小為大,等等,從而讓學生的創作思維更加清晰,不斷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別人能夠做到的,我也可以寫。
對于語文詩歌的學習,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詩歌的鑒賞和學習是十分重要的。閱讀可以體現一個人的語文素養,閱讀可以讓學生提高語文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學生在閱讀的當中可以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和體會語文學習更多的樂趣。閱讀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十分有幫助,但同時,養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學生的詩歌鑒賞學習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學生養成了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那么學生的理解能力就會大大地得到加強,那么這樣學生在進行詩歌的學習和鑒相當中就會更加深刻的理解詩歌當中所表達的意思。
在高中語文課堂當中有效進行詩歌教學的策略和方法,教師還可以在教學當中鼓勵學生進行大膽地創作詩歌。因為學生自己在進行創設詩歌的這個過程當中,就會對詩歌有一個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對詩歌學習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如果學生自己都能進行創設詩歌,那么詩歌鑒賞對于學生來說就會更加的容易。教師在語文教學當中鼓勵學生大膽的進行創作,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活躍度,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讓學生養成一個豐富的語文想象能力,這對于培養學生的語文寫作也是十分有幫助的,如果這些能力都能夠得到提高,那么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也會得到加強。
現在高中語文詩歌教學還是比較落后的,沒有新的理念能夠讓學生攻破學習的詩歌的障礙。所以,就需要老師不斷的進行嘗試,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案,找到適合學生的方法進行教學。同時學生要不斷的充實自己文學知識,掌握詩歌的答題技巧,進行總結和歸納,只有這樣老師和學生都不斷的努力才能使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