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進蘭
(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城關小學,安徽 池州 247100)
小學數學教學中突出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既適應了我國當前新課堂改革的趨勢,也符合了我國新課標的新要求。因此,探討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便顯得極其的重要。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策略,主要是從教學情境的合理設置,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問題思維,教學過程的有序性,教學問題應與生活相聯系,教師自身能力的提高幾個方面進行探討。以便促進學生在學習生活當中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升。
數學教學情境的設置,首先要求教師所設置的教學情境必須是具有趣味性、學習性、和競爭性的。具有趣味性的學習情境能夠吸引學生集中注意力。而具有學習性和競爭性的教學情境,則能夠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的環境當中,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自己獨立地解決問題。其次,教師在設置教學情境時必須要注意運用多種方式,盡量避免單一。在設置教學情境時可以采用問題導入或者視頻導入,數形結合等方法,強化學生思維的深度??傊處熃虒W情境的設計不僅要符合新課標和教材的要求,同時還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學習性。小學教師應該摒棄傳統的教學理念,構建寬松、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推動學生靈活運用數學思維來增強學習能力,進而提高教學質量[1]。
學生問題思維的培養是數學思維形成的重要方面。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即是說教師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要有意的鍛煉學生發現問題,探索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在平常的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有意地傳授學生解決問題的程序性知識,培養學生多角度逆向思維的能力,和多加鍛煉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操作技能。其次,教師也可與家長進行溝通,讓家長有意識的在家庭生活當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思維??傊囵B學生的問題思維是形成數學思維最重要的一方面。數學問題思維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不斷的練習而得的。由于形成過程的時間需要很長,因而學校不可能單獨拿出有限的上課時間來進行數學思維的練習,因此便需要教師、家長、學生形成一致的認識,共同培養學生的問題思維[2]。
教學過程的有序性,主要是從兩方面來說。首先,從教師的課堂教學來講,必須要做到循序漸進。學生對于知識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具有階段性。小學生知識的學習是呈現梯度變化的,只有先接收了淺層次的知識,才能夠吸收深層次的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注重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數學的教學要符合學生的思維發展能力,小學生普遍是形象思維,而且每個學生也都具有差異性,因此不可急于求成,揠苗助長。教師應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考慮到學生認知發展能力的特點。既按照教學的順序,也按照學生的身心發展順序來教學[3]。
數學問題與生活相聯系,即是說數學問題應當與實際的生活相適應。首先,教師提出的數學問題應能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問題是來源于生活而又作用于生活的,而不能是完全脫離了學生的生活環境的,這有助于學生形成對于數學問題的正確認識。學生對于數學問題的正確認識則有利于提高學生在數學問題思考上的積極性。其次還必須要注意的是,與生活相聯系的數學問題,不能超越學生的解決能力。設置的數學問題應該難易程度適中。小學階段的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普遍較弱,如果太難,這便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數學的自信心。而太過容易的問題則不能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反而會起到副作用。因此,教師提出的數學問題必須是難易程度適中的,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4]。
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即是說,教師不僅要能夠掌握專業的教育知識,還要能把控課堂教學,要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營造有趣的教學情境和掌控教學課堂的能力。比如,教師可利用寒暑假參加研修班,或者自己在互聯網上多觀看其他名師是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的視頻,再者可多與專家溝通,參加課題的研究。同時也要求教師要時常的關注當前數學方面教育教學的發展,要有前沿的教學思想,這樣才能更好的形成獨特、新鮮的教學方式。同時還應有高尚的師德,應能從心里真正的熱愛教師這個行業和熱愛學生。這些都有助于教師自身數學思維的提高。教師是學生學習的領導者,只有自身更加的完善了,才能夠恰當的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5]。
綜上所述,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思維能力的提高是極其重要的。教師應當注重從各個方面入手, 精心設計和合理調整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主動思考, 積極參與, 提高數學思維。教師一方面應努力提升數學學習的趣味性,注意教學情境的合理設置,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問題思維,注意教學過程的有序性,教學問題與生活的聯系,和教師自身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應該與學生形成多種多樣的交流、互動, 了解學生的學習想法, 及時調整教學戰略。學生在學習數學時, 應該培養自己的數學思維能力, 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數學知識,理解數學理論,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只有當教師與學生,家長形成了彼此一致的認識時才有可能更快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